

遥远的孤独
作者: 包利民偶然看到一个视频,机遇号火星探测车拍下的火星日落。当太阳滑落的时候,右上方有个小小的亮点,那是我们的地球。那一刻,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受,只不过几亿公里的距离,却将我们浩大的世界变成一粒闪光的尘。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所有的纷争、劳碌与是非,全淹没于一粒尘中,竟然有些万念俱灰。
以前看过一本书,是美国一个退役的宇航员写的。书中描写了很多空间站的生活,我对他在高空俯瞰地球的感受却记忆深刻。他同样有着一种复杂的感受,在三百多公里的高度,他觉得地球是如此巨大与渺小。巨大是看到覆盖视野的球面,渺小是曾经的一望无际却变成此刻的尽收眼底。万丈红尘在眼底,他无法想象在那些微小之处,竟然会有着那么多的纠缠与争斗。他说那样的时刻,有着巨大的孤独,像是唯一的清醒者,看着一个巨大的梦在上演。
我努力想象那个画面,超凡出尘,地球在脚下缓缓旋转,凡尘如梦。如果真有高高在上的仙神,看着下面的沧海桑田,久而久之,也肯定是心里波澜不惊了。在仙神的眼中,世界是如此虚幻,他们追求的,也许就是一种永恒的真实。可宇宙浩瀚,真有的永恒的真实吗?爱因斯坦曾说,所谓物质、世界、时间和空间,只不过是人类的幻觉。如果是那样,就真的是一场梦了,真的会有清醒的人吗?而梦醒后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而现在有着一种猜测,说宇宙万物其实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类似于高等文明的一个游戏程序,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数据而已。而且一些人还找出了一些这个世界和宇宙的漏洞以及不能解释之处,来佐证这一观点。其实我可以接受因时空的辽远而产生的孤独甚至消极,却无法接受我们都是虚拟的数据。就像我可以在艰难的境遇里真实地挣扎,却不愿在一个无法醒来的梦里拼搏。
空间的辽远,总是伴随着空旷的荒凉。旅行者1号是目前飞得最远的探测器,它传回的最后一张照片是在1990年,那时它已经远在60亿公里之外。在那张照片中,地球只是一个极难分辨的小光点,于64万像素的图片中只占0.12个像素。这是人类从最远的角度来看地球了,可是很多人看了却沉默了。沉默是那个时刻唯一的语言,却诉说着太多的震惊与无奈。一粒微尘悬浮于茫茫宇宙里,你在意的人和事都在那里,你所奋斗的挣扎的都在那里,你眷恋的纠缠的也都在那里,这一刻,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想想看,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太阳系是猎户座旋臂上微不足道的小恒星,猎户座旋臂是银河系的极小部分,银河系相对于所属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来说,也只是尘中之尘。那么,我们的地球呢?地球上的我们呢?我们的那些自觉无法摆脱的烦恼呢?
其实相比于空间,时间更让人震撼吧?我们看历史,那些壮烈在光阴的磨盘里被碾碎成尘,虽说百年人世看似漫长,却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人终其一生,辉煌也好,平凡也罢,最终也只落得烟消云散。而从宇宙的角度来看时间,也许更绝望,我们人类的历史连一滴水都算不上,那么,我们的一生呢?我们一生为之奋斗挣扎的种种呢?我们那些自觉无法摆脱的烦恼呢?
所以,站在空间之外,站在时间之外,看我们的地球,看我们自己,也许才能真正看清一些东西。说到历史和时间,其实和空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遥远处的星体是在看它们的过去,就像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之前的太阳;我们看天狼星,是看八年多以前的天狼星。所以,如果我们此刻身处2240多光年外看地球,会看到秦始皇登基,由此想到,当我们的一生结束了,可是在宇宙处观望,也许在遥远的目光中,我们依然正活得年轻,活得激情。
在时间里,在空间里,我们都是遥远的孤独者。虽然地球若微尘,虽然我们更是尘中尘,虽然我们只是刹那的一生,虽然我们依然被各种烦恼缠绕,可我们并不绝望,我们依然有着生生不息的梦想。所以地球虽遥远成一个光点,那份微弱的光里,也有我们的一缕微芒。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