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禽图

作者: 路来森

冬日里,禽鸟飞雪或者栖雪,都好看,都美艳。白雪为禽鸟提供了圣洁的背景;禽鸟则为白雪蓬勃出一份活力,带来几分灵气,氤氲出一些瑞气、喜气。

雪中禽鸟,简直就是圣洁中开出的生灵之花。

昔年,居住乡下。

一夜的大雪之后,推门而望,庭院中一地麻雀,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喙啄不已。听到开门之声,麻雀惊讶举首,也只是一瞬间,旋即骤然飞去。飞不远,就栖止在临近的树枝上,或者对面的屋顶上。栖止在树枝上的,树枝颤动,碎雪纷纷,一派迷离之美;栖止屋顶上的,则如粒粒灰点,散落白雪之上,如米家山水之笔法。

有时候,推门远望,看到的不是庭院的麻雀,而是对面高树上的花喜鹊。不多,只是三两只,总是站立树枝的最高端,昂首远视,逡巡瞭望,一副倨傲的姿态。伴随着不断的喳喳叫声,在大地白雪、林间白雪的映衬下,王者风范,淋漓焉。

每一种状态,都是一幅生动的情景画面,可描,亦可绘。

事实上,中国画家也确然关注了此等雪中景象,他们将其绘制为画,谓之“雪禽图”。当然,“雪禽图”中,禽鸟种种,如:麻雀、花喜鹊、斑鸠、鹌鹑、白鹭、白鹡鸰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宋人崔白,画有一幅《雪禽图》。

画面简洁极了。枯木半截,斜斜伸出;枯枝数条,疏落交错,枯枝上,缀有枯叶数片,干枯卷曲,于寒风中,瑟瑟然。整幅画面,是一种“截图”,是半空中的截图,因此,你看不到地面大片的积雪,也看不见雪的纷纷扬扬,只是在那伸出的半截枯木上,积雪皑皑。这似乎是一种雪停之后的状态——骤雪初停,一切都很静,静寂的氛围中,画面似乎正散发着阵阵的寒意。一只鸟儿,长尾,白首、白脖、白腹,背部的羽毛却是黧灰色的,应该是一只白鹡鸰吧——它正双爪踞住枯枝,栖止其上。

虽是雪寒天气,但这只鸟儿看上去并不孤寒,也不凄冷,倒是呈现出一副悠然的姿态:双爪抓紧枝条,翎羽蓬松,回首间,明目青睐,正在专心地喙啄、梳理自己的翎羽。

如此地淡定,如此地悠然,好雪片片,一只鸟儿,正在享受这雪后的景象——这是一只懂得欣赏的鸟儿。

元人赵雍,画有一幅《雪中柳鹭图》。其中禽鸟是白鹭,而且是九只白鹭。

画面:远山,近水,河岸老柳一株,主干倾斜,伸向水面;主干上柳枝婆娑,枝条挂满白雪,白雪轻、浅、软,但却是晶晶然;柔软的枝条垂拂莹莹,明洁的缀雪散发着清寒之气。主干根部似有绿竹数株,竹叶上亦是白雪浅浮。一只白鹭凌空飞来,展翅、伸头、提脚、蜷爪,栩栩然,姿态中,似能听到“嘎嘎”的欢叫之声;飞临的白鹭惊动了地面上的八只白鹭,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情态,表达着对飞临白鹭的态度:有的举首仰望,似惊似喜;有的扭头回望,似接似迎;还有的临乱不惊,兀自做着自己的事情:似垂,似眠,似思……

何以会以白鹭入画?其中大有“寓意”。

白鹭,体型挺拔,羽毛洁白,飞姿翩翩,似仙,所以,通常被认为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但不止于此。《论语·季

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此谓“九思”。

白鹭,中国人又习惯于叫“鹭鸶”,其中“鸶”与“思”是谐音,故而,中国花鸟画中就生成了一种固定的白鹭画图——“九思图”。而赵雍的《雪中柳鹭图》,就是“九思图”的表现形式之一。

有一次,雪后黄昏,我在雪野中散步。晚霞淡淡,如金横贯地面。正在为眼前风景陶醉之时,忽然间,一群麻雀从雪地上骤然飞起,飞向霞光里……那一刻,我惊呆了,真美,霞光映照,那一只只麻雀如星点般闪烁,于晚霞雪野中,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绚烂,璀璨,惊艳——是一幅最具动感的“雪禽图”。

(编辑 兔咪/图 槿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