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导读
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一文中提出:“一旦空间获得了界定和意义,它就变成了地方。”城市作为人类群体生存与生活的基础空间,承载着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周边事物持续且稳定的情感。
正因为其内蕴的价值,城市拥有了本雅明笔下那种“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的“灵韵”。奇怪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生产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导致了人们这一共同生活的空间性质的变化,原本以人际关系为连接的城市变成了功能性的城市。在对人类欲望不断满足的过程中,城市发展脱离了其内生性的历史轨迹,朝着一种工具理性方向发展。
成书于公元前14至前13世纪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记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乌鲁克——的国王吉尔伽美什的英雄故事:吉尔伽美什打败了森林的守护神洪巴巴,征服了森林。历史上,当地的黎巴嫩雪松林确实曾被乌鲁克王国征服,为的是给城市生活和建造活动(炼砖)提供燃料。这片森林现已变为沙漠,固然有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还是由于城市发展对森林造成的破坏。按照《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记述,人类在地球上的聚落达到城市规模的时刻,正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的开端。
但同时,经济史家保罗·贝洛赫在《城市与经济发展》一书的开篇写道:“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比城市的兴起更令人着迷了。没有城市,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迄今为止人类最有趣的故事,都发生在城市里,每一次文明的繁荣,都会留下至少一座繁华的城市。
那么,城市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如果高楼与道路是城市这株植物的茎脉,那么人才是供应它生长的养分空气,他们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城市的未来,在每个人的参与中生成。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什么城市让我们神经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