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伙学武14年,成“地道中国女婿”

作者: 千千来

“老婆的一句话,我们全家都会记在心上。”

扎道士髻,留山羊胡,穿练功服,他是来自美国的90后“洋道士”杰克。十几岁时,杰克就被电影《霍元甲》中行云流水的武术动作深深吸引,一腔热血地来到武当山。如今,杰克习得一身功夫,现实里的烟火幸福与梦想中的剑影江湖交织并行,让他成为武当山上的名人。与此同时,他在中国遇见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完成了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

爱武术的美国小伙邂逅中国女孩

杰克1990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从小就爱看中国功夫电影。只要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电影一上映,他就去租碟来看,感觉中国武术特别帅。上大学时,杰克无意间浏览到当时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馆长袁师懋的英文主页,他一下子就被视频中漂亮的八仙棍动作吸引了。网站上还说,要开一个国际传统武术班,学制5年。杰克告诉自己:一定要去试一下,别错过这个机会。

为了来中国学武术,杰克兼职了两份工作,白天打工,晚上上课,花1年时间筹集路费。2010年,只会说“武当山”3个中国字的杰克来到中国,从北京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十堰,只身一人来到武当山。这一年,他20岁。

杰克所在的国际班共有30位外国籍学员,日复一日的习武生活,对学生们无疑是一场挑战。等到5年期满时,全班仅有13人毕业并获得教练资质,杰克位列其中。

其他人选择拿着文凭回到自己的国家工作,唯有杰克选择留在武当山。除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因为他在这里遇到了自己心仪的中国女孩——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曹玲玲。

回忆起初遇曹玲玲时,他还是一名青涩的国际武术生,曹玲玲则在武馆的小超市工作。在大众的印象当中,中国人腼腆含蓄,西方人直白开放。但这一定律放在杰克和曹玲玲身上却不成立。

杰克性格内敛,出发来中国之前,妈妈特意为他定做了一件短袖,上面印着中文大字“我的名字叫杰克”。杰克的妈妈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中国人认识他。当杰克穿着这件“行走的自我介绍”穿梭在武当山时,很快被曹玲玲的妈妈注意到,她对眼前这个外国人的着装很感兴趣,就鼓励会说一点英语的女儿上前确认对方的名字……

一个是对外国人充满好奇的中国妈妈,一个是担心孩子在中国交不到朋友的美国妈妈,她们无意间的行为缔结了一段良缘。

曹玲玲主动搭话,和杰克渐渐熟络起来,他们互相教对方自己国家的语言,两颗心也慢慢靠近。杰克虽然内向,但细腻温柔。两人恋爱期间,每次过马路时,杰克都会格外绅士地走在靠近车流的那边。因为待人真诚友善,熟识杰克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始终笑眯眯”。大大咧咧的曹玲玲遇见一个与自己性格截然相反、心细如发的人,既被治愈着,也被感动着。

千里姻缘一线牵,爱情修成正果

起初,曹玲玲心里也有疑虑。毕竟面对的恋人是一个跨越大洋彼岸的外国人,不论文化背景还是生活习惯都必然存在差异,曹玲玲担心这个男人会不会不靠谱。

杰克却告诉她:“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对待感情很认真。”杰克很快付诸行动,登门拜访了曹玲玲的父母,并把曹玲玲郑重地介绍给自己远在美国的家人。曹玲玲的父母对女儿的这段恋情几乎没有过多的担心,欣然应允;杰克的父母也一贯支持儿子的决定,高兴地表示认可。

对于杰克来说,两人爱意渐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太多波折。为了能更好地融入中国家庭,除了在武术课上学习道家文化外,杰克还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通过观察中国礼仪和人情世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

中国人喜欢喝茶,这对于从小喝惯冰水的杰克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妻子从中医的角度告诉他喝热水的好处,还向他普及了茶道知识。杰克如获至宝,不仅习惯了为来客泡茶,自己也养成了热茶不离手的习惯。

除此之外,杰克还留意到中国的餐桌礼仪,相对于在美国吃饭时女士优先落座,杰克发现中国人在吃饭时讲究长幼有序,如果有长辈、老师在场,一定由他们坐上座,等长辈先动筷子后自己才可以“开动”。杰克把学到的中国文化传授给国际班的学生,自己也在践行着。他对妻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不需要为了我去改变你的生活,反而是我要去深入了解你的生活方式。”

如今的杰克,从一开始对中文一窍不通,到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了。连岳父岳母都笑着说:“这是一个武装成洋面孔的地道中国女婿。”在真爱面前,语言与地域的差异都不再是问题。

2014年,两人结婚了。9月,杰克正式毕业,带着怀孕的妻子去美国。得知儿子要带儿媳妇回来的消息,杰克的妈妈和外公外婆早早就开始准备礼物,布置房间,欢迎贵客到来。为了不让儿媳妇在异国他乡感到孤独,杰克的妈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张罗着一切准备工作,为此还特意私下里和儿子通电话“取经”。得知中国人结婚讲究用红色,象征喜庆,她特意准备了红色的床上四件套;买不到红包,她就准备红色的钱包作为见面礼。

迎接他们当天,杰克的外公外婆特意换上了红色外套,外公还得意地拿出孙子孙媳的结婚照,四处向邻居炫耀。家人们关怀备至的呵护,打动着曹玲玲的心。她本以为要学着适应这段跨国婚姻,面对更加复杂的人情关系,没承想遇到了如此善良温暖的一家人。

“老婆的一句话,我们全家都会记在心上。”杰克回忆说,外公得知孙媳妇喜欢吃香菇,84岁的他驱车3小时从农场带回新鲜香菇;担心曹玲玲初来乍到,经济来源不稳定,特意在其给大家准备中餐时跑去厨房塞给她零花钱,以“做菜太辛苦”为由,默默给予孙媳妇经济上的支持。

向来直白开放的西方人竟然懂得了中式的委婉与含蓄,在行动上的付出却直截了当。杰克的舅舅无意间听到曹玲玲说有家店的苹果派很不错,于是每周五准时带着苹果派上门。

在美国,周末属于家庭出行日。杰克的家人们纷纷赶来,陪曹玲玲一起度过周末,大家坐在一台车上唱歌聊天,不亦乐乎。很多人问曹玲玲,在美国和婆家人生活在一起会不会很苦恼或孤单,曹玲玲幸福而坚定地说:“从来没有。”

重回武当,寻找家庭的意义

在美国很少有人坐月子。产后,医院提供的饮食是冰红茶或冰激凌,显然不适合中国产妇的体质。杰克的妈妈和儿子商量,一定要为曹玲玲安排一个中国式的“坐月子计划”,让她回家坐月子。

杰克的妈妈不会做中餐,但深知坐月子期间要吃加热的食物,有时候连甜甜圈也要加热了再送到曹玲玲房间去。杰克则负责煲汤,做一些中式汤菜。一家人遵循中式传统,照顾着曹玲玲的生活起居。

曹玲玲说,即使美国的家人们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一知半解,但仍然小心翼翼地照着中式习惯去照顾她,这种尊重与理解让她体会到了爱的无界。女儿琳娜出生后,杰克和曹玲玲还为女儿准备了一场抓周仪式,在美国家人们的配合下,抓周仪式办得既有趣又隆重。

孩子稍大一点儿后,杰克决定一个人先回中国继续学习传统文化,两人至此开启了将近1年的跨国生活。在美国与婆婆共处的近1年时间里,婆媳俩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琐事红过脸。琳娜会说话后,杰克的妈妈总是对孙女说:“你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她不远万里嫁到异国,你一定要爱妈妈。”杰克的妈妈每次外出,哪怕只是去超市,也一定会带礼物给儿媳妇,有时候是1双袜子,有时候是1张面膜。这份被挂念的浪漫浸染了曹玲玲的心,杰克不在身边的日子,她得到的关爱只增不减。

琳娜渐渐长大,杰克决定带妻女回到中国,在武当山上定居。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并没有让这个跨国家庭产生矛盾。杰克和妻子达成共识:不逼迫孩子学习,要引导她去发现能够乐在其中的东西。琳娜小时候对舞蹈感兴趣,真正接触后又不喜欢了,他们并没有责备女儿,反而告诉她重在体验,叮嘱她既然已经开课了,哪怕是享受体验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学完课程再放弃。

杰克喜欢洞箫,经常在家中演奏。受到爸爸的影响,女儿渐渐对传统民族乐器产生兴趣,在几番尝试后,杰克为女儿安排了古筝课程。一开始,女儿在学习过程中有点儿放不开,曹玲玲也尝试着去学习,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等到女儿渐渐熟悉了琴曲,掌握技巧后,曹玲玲便逐渐放手,因为“适当退出也是一种爱”。

杰克和妻子会提前做好育儿分工,中文由妈妈负责,英文是爸爸来教,其他的课程夫妻商量着来。在这方面,两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冲突。琳娜喜欢画画,曹玲玲并没有送她去学画画,而是买来两本和画画相关的书。见女儿不为所动,曹玲玲也不心急,拿过来其中一本,每天固定的时间练习涂色。琳娜看到后,一开始仿照着妈妈的样子临摹10分钟、20分钟,到后来真正进入画画的世界里,她开始和妈妈相互布置作业,一起比对成果,“等到她真心地爱上画画后,我就撤了。”

有一天,琳娜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原来是老师布置要背会3首诗。一个寒假的放松让女儿还没有收心进入学习状态,曹玲玲便和女儿一起读诗、背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跟着女儿又成长了一遍。

现在,杰克已经成了武当山的“网红”,粉丝问他是否想把这套武当功夫传授给女儿,杰克说要听从女儿的内心。“我们是她的父母,但首先应该是她的朋友,一切都要遵从她的想法来。”杰克说,他能做的是把女儿带到学习武术的氛围中去,这样她既没有压力,也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除了学习之外,夫妻之间的生活习惯也影响着女儿。有时杰克练习书法,女儿就在旁边看着,这时他们便快速为女儿准备纸笔,“邀请”她参与进来。

他们不要求女儿一定要完成进度,但重在传统文化熏陶与家庭氛围的养成。平日里,一家三口还会安排看电影时间。在看电影之前,大家各自分工,曹玲玲准备看电影的小零食,杰克负责布置场地,琳娜则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作业,整理好书桌。

2024年12月,杰克身着道袍出现在北京2024鼓岭论坛上。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有150余位中美两国嘉宾参加。

如今,杰克每天晨醒推窗见远山,云雾弥漫在山间,观山海,抄经文,品茗赏花,练武功,早已习惯了武当山的生活。他白天练功,晚上打坐,吹洞箫,还在网上授课,向更多外国学生传递中国文化。“这里还有很多未竟的事情等待我去学习,茶道、琴曲都是我想要继续深造的。”对于杰克来说,能在武当山上跟相爱的人一起传承中国文化、遍历人生兴味,就是幸福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