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的味道

作者: 张佳玮

《西游记》,孙大圣给朱紫国国王吃了“锅灰+马尿”的乌金丹,通了国王的郁结:原来病根是个未消化的糯米饭团。当时看了,感同身受。相声里会说,年糕吃多了“抓心”。糯米吃多了,确实会给人粘滞感,五脏六腑都被揪住了。

为什么吃时感觉不到呢?大概是因为糯米太好吃了。

糯米做的,最有名的自然是粽子,西晋时就有,叫作角黍,过节时吃的,本质是时令点心。

我们那里过年不吃饺子,但都得学包粽子、包馄饨。馄饨者,抹馅、折、叠可也,粽子就复杂得多。左手成筒,围定那叶子,右手舀之,屡屡失败,恨得咬牙切齿。那时只觉得:糯米滑黏,还比家常吃的米长,很费事。后来跟北方朋友聊,听他说用江米包粽子,不胜向往,“居然能摆脱糯米的纠缠!”后来知道糯米就是江米,摇头长叹而已。

宋朝的《事物纪原》里,提到粽子有加枣子、栗子与胡桃这些花色的了:这几样都偏甜。之后的甜粽子,应该都是这么下来的:加枣,加豆沙,偏甜,当时令点心吃。

咸粽子说是咸的,其实很细分,不只是加个盐。比如嘉兴肉粽、温州肉蛋黄粽、四川“鬼饮食”所谓椒盐粽,潮州还有往粽子里加冬菇虾米的,广东还有加火腿腊味的。肉粽子中,肉蒸得透,丝丝缕缕的香浓,连带糯米也好吃了几分。

我故乡那里,甜粽和咸粽都吃,但略有区别。老一辈人的习惯:甜粽就是点心,如端午节前后的早饭,白粽蘸点糖,就能应付了。咸粽是稍庄重一点的小吃,甚至可以当主食或宵夜吃。

西南有种吃法,我的重庆长辈叫做黄糕耙,老做法是糯米包起来蒸了吃,和甜粽吃口有点像。

吃白甜粽有一点与吃油条是通的:都爱吃那点儿尖。吃馅儿粽有一点与吃包子是通的:吃了馅儿后,特别满意被馅儿汁濡透了的粽子或包子皮。

糯米本身黏滑,且有无可复制的“糯”口感,加油条则糯脆交加,境界全出,又糯米善吸味,所以白糯米饭香得幽淡,像佳人在水一方,加了肉汁之类,就香得浓厚切实。

我在上海时买三丁糯米烧卖吃。《儒林外史》里有所谓“猪肉心的烧卖”,我在广东吃过鲜虾、牛肉等诸般烧卖,在南京吃过蛋烧卖,在北京吃过牛羊肉烧卖,但先入为主,总觉得糯米烧卖略胜一筹。其中丁又不同—笋丁、豆腐干、猪肉、牛肉—但还是糯米为主。皮薄馅糯,其间夹着各类或脆或韧的碎丁,味道极多变,用来下汤下茶都好。

烧卖蒸出来极香。日本漫画《孤独的美食家》里,主角买了个烧卖便当上火车,一打开盒子香味扑鼻,全车都在念叨“烧卖”,搞得性格内向的主角一时手足无措。

武汉豆皮是让人魂牵梦萦的物事,我自当年武汉一游,洪山菜薹、热干面都还罢了,只是此后每去一家武汉馆子,总是得叫份豆皮。煎豆皮酥脆,其中馅如豌豆、榨菜、肉丁、虾仁等华丽多变不必说了,而承载这一切的又是糯米。糯米被豆皮、内馅一熏,其味酥融,与豆皮黄白相映,端的是金玉良缘。

关于“糯米吸味”,最好的例子是广式早茶里,刚蒸得的糯米鸡。其余如糯米鸭、糯米蒸排骨等,都是同样办理。裹糯米后一蒸,氤氲白气中糯米香糯黏滑的温柔本性尽出矣。江南人无孔不入,藕孔也要利用来塞糯米,蒸透之后加糖桂花就是桂花糖藕,口感如神。

无锡人和上海人,早饭惯例吃粢饭团,惯例是糯米裹油条包紧,内层加糖。如果是新捏制出来的,外糯而内脆,甜咸交加,配热豆浆吃,吃完了,才好抵抗朝寒凛冽的上学天。我长大后去上海,见过其他样式的粢饭团:加肉松的,加火腿肠的,后来回家乡偶尔一问:“除了加油条你们还加什么不?”对面眼一瞪:“我们只做这种!”老一辈人还要教导我们:“我们以前,粢饭团都没油条加,看看你们!”

2006年初的冬夜,有人敲我在上海出租房的门。开门,是个朋友。平时很乐呵一个人,有个奇怪的专长,是手绘欧洲各国首都的大致地图。当日见了,红眼眶,脸泛黄。“佳玮,好不好借我点钱吗?”“要多少?”“你有多少?”

我们去了小区门口银行ATM机,我问他要借多久,他说一个月,一天都不会晚。我说好。把银行卡数字给他看,算了算自己一个月的开销,把剩下的钱取出来打给他—那时大家都穷,自然有穷人式的坦诚,毕竟也就那么十几张纸。他接过了钱,没数,掖进衣兜,扣好扣子,深深给我鞠个躬。“到你家,拿纸,我写个收条吧。”“不了吧。咱们心里有数就行。”他又深深给我鞠个躬。

开春时节,早上,敲门声。我开门,他来了。头发比一个月前剪短了些。“佳玮,我来请你吃早饭。”

我们去门口早点摊矮凳上坐下,要了豆浆。他问老板要两个粢饭团,一个油条加火腿肠,一个就普通加油条。他把加了火腿肠的那个给了我:“你吃这个!”

然后,兜里掏出一个纸包来:“钱!”我拿过来才想起:噢,对,一个月了。

我拿过钱来,没话找话问他:“问题解决了吗?”他摆了摆头:“差不多,还好。”“好!”

油条配火腿肠的粢饭团,嚼上去有肉的韧感、油条的脆和糯米的软,甜咸交加,很香;热豆浆下肚,四肢都暖和。

我吃了粢饭团,喝了热豆浆,遍体舒泰。暖和了,饱了,抬头看街边的树,鸟叫起来了。

他也吃完了,说先走。我回家去,打开纸包,把钱放自己钱包里;放时觉得不太对,数了数:比我给他的多了三张。我拨他电话。

“钱多了。”“我知道。这是我谢你的。我问了很多朋友,只你一人借我了,真的很谢谢你。我手头还不是很宽,所以也没法多还点,只好请你吃个早饭,但这是我实实在在真心请你的。我想着,瞎慷慨请你吃顿好的,不如直接把钱给你。”“别这么说,这么吃早饭,我觉得挺好的了。”“那就好。我也觉得好。跟好朋友坐一起,吃什么都觉得香。”我想不出该说什么,“开春了,都会好的。”“是,都会好的。”

(选自《一个人吃饭,也要好好吃》,中华书局)

一个人吃饭,也要好好吃

作者:张佳玮 著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定价:56.00元

本书是80后作家张佳玮先生谈“吃”的散文集。作者基于亲身经历,围绕美食展开描写,灵活运用通感手法,巧妙调动读者不知不觉“参与”其中。书中内容丰富多彩,能够使读者领略到,带着乡土气息的袅袅炊烟永远是暖心与温情的,中外饮食文化的和而不同蕴藏着距离与差异产生的美感,佳肴美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乎历史、文学、哲学等,小吃食的背后有大天地。

上一篇: 盈而不满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