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

作者: 晓音

偏见0

冒着雨跨进派出所大门,我正好跟往外走的李阿姨打了个照面。尽管心里不太乐意,我还是招呼了一声。李阿姨没搭理我,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派出所的大门有点儿窄,两人并排稍嫌拥挤。我侧了侧身,但李阿姨没有,翻着白眼儿和我擦肩而过,她的雨衣蹭了我一身水——回家之后换衣服,我还在身上发现了几根狗毛。好在我没看到她的狗,大概她也知道牵着狗是进不了派出所的吧。

我居住的小区里发生了一起伤害案,受伤的是个外卖员,被发现的时候人仰车翻,昏迷不醒,身上有明显遭到殴打的伤痕。我是娱乐版记者,时不时也跑跑法治口的新闻,这个案子就发生在我身边,当然要去派出所打听打听。

派出所民警告诉我,受害者已经送到医院,没有生命危险,人也醒过来了,就是对于自己是怎么遭到袭击的说不出个所以然。监控也看过了,可惜,案发的位置在监控死角。

“没找到目击证人?”我问。

“这天气,没事谁在外面瞎晃悠?哦……”民警把后半截话咽了回去。

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紧接着我想起了李阿姨,她来派出所干什么,难道……

民警叹了口气:“她说她看到了。”

找到目击证人不应该是这种语气,但我完全理解民警的心情。因为那是李阿姨。

城市中邻里之间的冷漠关系,早就是陈词滥调了。我租住的这个小区也是如此。邻里们之间很少打交道,客气点儿的,见面顶多点个头吐槽个天气;懒得进行无效社交的,干脆连这些都省了。门对门住好几年,互相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家里几口人,这都是常态。但这个小区里的居民,很少有不知道李阿姨的。

李阿姨独自一个人住,无亲无故,至少邻居们从没见到过有人来看她。而她呢,仿佛一棵树,就种在这个小区里,最远的出行距离就是和小区一条街之隔的菜市场。陪伴她的,就是她的狗。一人一狗,成了小区里独特的风景。只要看见这一人一狗出现,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包括警察在内。

她好像报警上瘾,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她报警的理由。她能因为楼上的住户在屋里走动的脚步声(绝对是正常走路而不是蹦蹦跳跳)报警,可她的狗半夜三更叫唤不停,邻居找上门,却被她骂个狗血淋头。她能因为住户把乱七八糟的杂物堆在楼道里报警,可她自己的杂物也堆在楼道里,她却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她能因为别人家的狗在草坪里便溺报警,可她的狗走到哪儿拉到哪儿,她却从来不收拾……

我是三年前搬过来的。和那些自扫门前雪的邻居们不同,受职业的影响,我比较善于跟陌生人打交道,尤其是经常在小区里遛弯的老头儿老太太们,见到我亲热得都跟见到亲闺女似的。这么说吧,哪怕是他们养的狗看见我,都能摇着尾巴跑过来。但李阿姨是我的滑铁卢,连同她的狗。她从没回应过我的善意,连同她的狗。仿佛在她看来,除了她的狗,这个小区里所有的活物,都是潜在的小偷骗子。

所以,派出所民警才发出了无奈的叹息。李阿姨说她看见了凶手,无非是又一次没事找事罢了。就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回到家之后我的想法变了。我给那个民警打电话:“李阿姨说的话,也许你们应该重视一下。”

“大姐,你还闲我们不够忙是怎么的?”民警的语气让人同情。“外卖员挨揍的时候正下大雨呢,她跑出来干啥?再说了,那地方连监控都照不到,她去干啥?”

但我觉得,这次李阿姨不是没事找事,她的确有雨天出行的理由。

那么,读者朋友,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参考答案见下期)

责任编辑 季伟

偏见1
偏见2

上一篇: 宁河断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