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网通——最大的实验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昱)
两亿美元的身价的网通公司总裁田溯宁是第一个由私企转入国企的高级职业经理人(黄蓝 摄/Bizfoto)
理想近了
37岁的田溯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公布的“中国大陆50名首富名单”中,田溯宁排名第14位。作为亚信的创始人,田持有亚信16%的股票,即使在亚信股价从高峰跌入谷底的令天,他的身价仍然接近2亿美元。
田溯宁现在的身份是中国网络通信公司总裁,很多人相信,如果不是一年半前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亚信,田很有可能进入中国大陆最富的十人俱乐部。“网通是国企,毫无疑问田博士现在的年薪比他在亚信要少很多。”网通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义埙说,“但作为第一个从私企转入国企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田溯宁的理想是中国的信息化,他需要一个离理想更近的地方。”
理想真的越来越近了。10月28日,网通公司宣布,其宽带高速互联网(CNCnet)一期工程经过15个月的紧张建设,已如期正式开通并投入试运营。全长8490公里的CNCnet从北京到深圳,贯通了中国东南部最发达的的17个重点城市,到今年年底全长将达到12000公里。用宽带和高速来冠称这条CNCnet恰如其分,它创造了几个中国之最:技术最新,带宽最宽,容量最大,网络总传输带宽高达40G,按照田溯宁的话说:“可以同时传送1.5~1.6万部VCD电影或者0.6~1万部DVD电影,进行实时收看可以承载我国两个中等城市的所有人同时打电话,下载16部74卷的大百科全书只需7秒钟。”不仅是田溯宁和他的同事们,CNCnet对所有上过网的人都是一个美妙的福音。
从10月28日到11月28日一个月的时间里,向来低调的中国网通成了被聚光灯追逐的对象。更多的人打电话给网通,申请单位甚至家庭接入这条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快的信息高速公路。“我们现在初步完成的还仅仅是骨干网,网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城域网还在加紧建设,但我不能提供确切的时间表。”网通企业方案事业部李颖说,她不得不推掉大部分找上门来的生意,或者干脆建议询问者找中国电信联系。考虑到光纤直达个人用户的成本,即所谓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即使网通北京城域网一期工程建成后,接入点也仅有中关村和国贸等有数的几处。
“至少在目前,网通还不是电信基础业务的综合运营商,”网通公司首席科学顾问侯自强告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网通将主要为大型的商甩客户提供接人服务,或者由网通提供通信通道批发、出租给电信运营商、ISP、ICP和ASP,“它更像是运营商的运营商”。
不做“第三电信”,也不做“联通第二”
1999年8月获得营业执照的网通公司年轻而腼腆,尽管它是继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后第三家具有电信运营许可证的国家级电信公司,但整个网通从上到下都不愿意把自己称为“第三电信”。“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我们不做自己不能做的业务,但一定要做好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网通董事长严义埙一再强调,目前网通对行业了解还不够深入,“网通公司的发展方针绝对不是和原有的电信企业进行竞争和冲突,而是在与其协作的基础上开辟新的业务渠道。”
“网通不会去抢着分别人的羹,网通太小了,直接碰撞根本就没有出路,很快就会死掉。”侯自强也一再拿联通引以为戒,“从移动电话到固定电话,联通从开始就一直在与中国电信做同样的业务抢市场,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早就倒闭或者被兼并了,在一个市场中相差上百倍的对手本质上没有较量的可能性。”侯自强强调,“网通更多地会从IP网这个新生事物中去创造性地发现可以加以利用的商机,”CNCnet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网统一采用IP加最新光纤技术的商业网,与电信网正在进行的宽带建设相比,它的成本将下降数百倍,因此可能使网通拥有全世界目前最便宜的宽带。“这是新技术提供的新商业空间,”作为IP宽带网的技术提出者和网通首席科学顾问,侯自强自豪地说。
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英《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电信市场最具吸引力
在网通看来,联通之所以发展不够迅速,另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是没有处理好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几大股东以利用既有资源的名义按省划分势力范围。因此,由中科院、广电、铁路和上海市共同投资的网通,几乎从一开始就尽可能避免重蹈这种利益割据的覆辙。记者多次提到网通股东构成里的资源:利用铁道部的4万公里全国光纤骨干网和广电8000万户的城域有线网,网通可以一揽子地解决全国联网和城域入户接入两大难题。“请不要把网通的股东与网通拉在一起。”在记者问及网通与铁道部的铁通之间的关系时,侯自强终于忍不住打断道,“网通和股东之间是完全的市场关系,网通的CNCnet基本上都是独立铺设的。”据他介绍,网通从铁道部获得的帮助就是得以沿着铁路路基铺设光缆,而广电也确有几条新铺设的光缆被网通利用,但那是作为广电的入股投资。
“为发展业务,网通可以租用股东的光纤资源,也可以不租。”严义埙说,“这要看价格性能比。”在成立之初,网通的4家股东就达成共识:股东利益限定在董事会,不涉足具体业务经营,所有的业务工作由最懂经营的人不受束缚地负责。
这一立场在寻找CEO的问题上得到体现:第一,CEO必须是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熟悉电信信息业的职业经理人;第二,不在股东单位中找人。符合这两条的人选并不多,无论从职业素质、工作业绩还是从亲和力而言,田溯宁显然高出一筹。股东们的共识被证明是明智的,毅然离开亚信的田溯宁说:“只有在我能像运营一家私营企业那样管理公司的条件下,我才接受任命。”拥有用人权的田溯宁在公司管理层没有雇佣一名股东单位的员工,他带来了一整套班子,财务总监来自摩托罗拉,人事经理来自微软。
“网通的初始规模实在太小了,连贷款在内的总投资不过4.8亿元,”侯自强说,网通成功的惟一希望就是在技术和市场上另辟蹊径,在管理上更专业化、国际化,“做别人没做和没做好的事情,把这个市场共同做大,网通的机会也就有了”。
网通的董事长严义埙(上,中国网通供图)和首席科学顾问侯自强(下,园丁摄)是IP宽带网的积极推动者
小人物的大志向
或许是专门为网通高层的谨慎低调做注脚,11月16日,一项标志着新兴电信运营企业在宽带市场与主体通信企业的合作进入新阶段的框架合作协议,由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在北京签署。在此之前,网通已经与中国电信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一团和气的下面,这个山雨欲来的市场其实没有人再相信和气生财。据介绍,他们为客户向中国电信申请专线,耽误的时间并不比中国联通少多少。已经开始直接竞争电话业务以来,它已经成为网通一年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大约6500万美元。网通与中国移动之间的竞争看来也为期不远,早在8月底,田溯宁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透露,网通将在年内正式申请移动电话牌照,同样提出申请的相信还会包括中国电信,移动业务被剥离后的中国电信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盈利困境中,他们希望在明年上市前重新吃到这块“肥肉”——11月,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彩在北大证实,国家正计划发放更多的移动通讯许可,届时,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公司都有可能经营移动业务。而同样在那次采访中,田溯宁第一次披露了网通的雄心:在2003年超越中国电信,成为中国最大的宽频数据服务供应商。
如果说一年前老牌电信霸主还只把网通当作又一个联通或者吉通的话,那么现在它真的吃惊了。网通的CNCnet用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在美国需要20多个月才能结束的工程,网通还计划2001年再新铺设15000公里的光缆,包括思科、朗讯在内的近十家国外电信设备公司免费提供了大批设备。
“对于网通来说,”一直在关注中国电信改革的学者路志洲说,“CNCnet建成提供使用之日,就是网通正式进入电信基础业务这一电信改革最核心、最难以突破的领域之日,就是巨无霸遭遇真正对手之日。”在网通的内部杂志《中国网通》上,一篇名为《中国网通构筑面向未来的新型公众电信网》的文章指出:“新的接入方式将打破传统公司对最终用户的直接垄断,新兴电信公司可以通过新技术应用和服务赢得用户青睐。”侯自强则用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语言概括为:技术创新导致制度创新。
当然谁都明白,对于雄心勃勃的网通来说,要想在强大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之间寻找突破,继续完成无间断高速宽带互联网的宏伟目标,区区4.8亿元人民币无异于杯水车薪。无论是严义埙、侯自强还是田溯宁,都无一例外地提出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早在去年底严义埙就曾透露,网通会在2000年下半年考虑融资问题,而且将不会仅依靠国有股东投资了。
眨眼间2000年也快要过去了,11月16日,路透社报道说,网通已协商筹集3亿美元外资,入股者包括戴尔电脑创办人戴尔,高盛,新闻集团,嘉里集团主席郭鹤年,新鸿基地产郭炳湘兄弟和李兆基。其中高盛及新闻集团分别入股6000万美元,成为最大两名外资股东,分别占股权3%,得以派代表加入网通董事局,新闻集团的代表是默克多之幼子詹姆斯·默多克。然而几天之后,网通又正式否认计划向高盛及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出售股权,称该公司还尚未落实国际集资计划。
网通希望在2003年超越中国电信成为最大的宽带提供商(娄林伟 摄/Bizfoto)
但是,记者采访到的一位网通高层同样证实,网通最近的私募确已“差不多完成了”,经过这次扩股,网通的股本金增加了近百倍——从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亿左右,这与外电报道的数额大体一致——他强调说,此次集资得到了国务院批准。
“我们现在最怕的就是政策风险。”说这话的不仅仅是严义埙。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年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国有企业方能引入国外电信投资,达到这个条件的只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联通。外资方进入董事会更是禁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沃达丰前此斥资25亿美元购人中国移动2.5%股权,也无缘进入其董事会。
但是网通或许真的需要这个机会,没有像电信和联通那样的国家扶持,有着良好开端的小小网通明天依旧黯淡。既然WTO已经不可避免了,这样一个脱胎于科学实验的电信公司,何妨继续实验下去?
拥有宽带资源的网通正在申请3G移动电话牌照(本刊资料)
技术造网通
网通是一个新技术的产物,它完整地脱胎于侯自强4年多来一直在鼓吹的技术观点未来三网融合的新电信发展方向,既不是电信部门热衷的宽带ISDN,也不是广电所认为的HFN,而是基于IP协议的IP互联网。“原因其实很简单,无论是宽带ISDN还是HFN,都不能根本解决彼此互通互联的问题,而且技术万分复杂,”侯自强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难懂的技术概念,就像飞机、火车和汽车,互相不能走彼此的路线。“而nternet则不需要建立这样的专门信道,它传递的是数据包,就像邮包可以通过飞机、火车或者汽车接力运输,任何网只要运行同样的IP协议就行了。”
更致命的问题是,全世界的网络信息流量已经达到每半年翻一番。“ISDN再宽也架不住无数道岔为一个人专用的模式,因为未来人们不会像打电话一样几分钟了事,而是要几个小时挂在网上。”侯自强说,IP网络的包交换就不需要占用这样的专线,它惟一的问题是要有足够的带宽。
1996年侯自强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像今天这样的重视。那个时候,互联网在中国还只是新生事物,国际电联也仍把宽带ISDN当作未来电信网络发展的目标,中国电信正在推广他们花巨资购建的窄带ISDN。直到1998年,侯自强利用担任原广电部科技顾问的身份,在北京有线电视网的光缆上做了一次小规模的光纤IP网实验,结果大获成功。受到鼓舞的侯自强打报告给中科院寻求支持。“当时IP宽带网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重视,国际电联已经把三网合·的未来方向改为IP网,”侯自强说,“因此信息产业部的研究结果也认可了我们的报告,但是提出需要一个5到10年的过渡期。”
侯自强明白这个结论的原因,但是有了中科院和广电的支持,侯自强毫不气馁。正在建设上海信息港的上海电信接受了IP宽带网的设想,由现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任法人代表的上海联合投资公司成为IP网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与此同时,铁道部也闻讯加入了进来。与广电相同,铁路系统也有数万公里的优质光缆,侯自强说:“他们都希望凭借自己的资源进入电信领域,只是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运营权。”
1999年1月,中科院、广电、铁道和上海的联合报告直接递交给国务院,四家希望至少先建个实验网,由科技部立项——他们的算盘是一旦国家出钱做了一个供科学研究的实验网,将来就可能打开一个商用的缺口。但没想到的是,在2月11日的总理办公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当即拍板:“要做就做商业运营。”
10天后,刚刚过完春节的国家计委即将网通项目正式立项。四家各投资5000万元成为股东,国家计委另拨款1.4亿元,再加上1.4亿元的贷款,总共4.8亿元就是网通全部的启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