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左右韩寒?

作者:王珲

谁将左右韩寒?0

韩寒

韩寒印象    

费劲见到已被记者围访得有些厌烦的韩寒,是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他那厚得已经干扰一只眼睛视线的长发,让人记忆深刻。

在他家中——上海市最南端的金山,韩寒身着白色T恤、绿色扫地肥裤,孩子气的笑脸比书商用来装饰书封的那张摆酷照片要真实许多。

从上午10:00到下午2:30,呈现在记者面前的韩寒至少有两种面貌:父亲前的,父亲后的。父亲看到的,是面对着书籍、笔记本电脑静坐在桌前的韩寒;在父亲出门后,则是一个18岁少年的隐秘世界。

同韩寒一起趴在网上,他用“去年的马桶”、“看上去很裸”作为笔名在“多来咪”网上发帖子。其作风与他宣称自己最擅长讲黄笑话、一打比喻就直指生理现象一脉相承。

韩寒仍在春风得意中。尽管面临第二次留级被校方劝办休学的折衷处境,但韩寒的《三重门》6月上市以来,便销出去23万多册——即使在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此书也在排行榜之列。网友们吵吵嚷嚷,韩寒看到夸自己夸得中肯的,便写“说的对”与之呼应;见有争议,就忍不住以“韩寒说话了”的名义放帖——无奈网上无人相信。

除了上网,眼前这部刚刚买来、花去14000元、配置极高的笔记本电脑,还被韩寒用来玩游戏。虽然不屑于学数学,韩寒还是表示自己要学计算机,否则那些访问过的、不想被爸爸发现的网址如何删掉,以及如何当个电脑黑客“去黑黑那些傻X网站”的需要都无法实现。

让记者惊讶的是韩寒的情感生活。电话时时打来。因父母不在,韩寒的电话煲有点肆无忌惮,“你们女孩子就是麻烦,老有那么几天……”“你是我第几号女朋友啊?”“哦,你是我的崇拜者啊……长得漂不漂亮啊?”“你爸爸、妈妈不在家啊,那刚好呀,我过去找你……”态度之无畏、开放,非记者掌握的少年概念所能相信。但韩寒拒绝跟记者探讨此类问题,“这些事说起来太复杂,我不能跟你说,你还不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韩寒确实有点另类的神貌。

现象韩寒  

他们老说我是偏才,我书法好、作文好、音乐好、摄影好、足球好,我怎么偏才?

——韩寒语

韩寒的成长和常人无异。据韩寒的妈妈说,他的童年在乡下度过,父亲读着夜校凭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把这个家搬到了镇上、区里,现在是区里小报的编辑,原来老在《故事会》上写故事,“韩寒小学到初中都很懂事,数学也很好,老师特别喜欢。他就是进了重点高中之后,住校,学校管得太多,他自理能力差,不能适应。”

韩寒成为现象被人四处提起,源于两件事。1999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连同6所大学推出面向中学生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将直接录取进入大学。身为高一学生,韩寒选送的3篇文章《书店》、《求医》和《杯中窥人》全部入围,并拿下一等奖。2000年,韩寒再次参赛,获二等奖。与此同时,已经留级重读高一的韩寒又一次7门课亮起红灯,他于4月与上海市重点淞江二中协商办理了休学。

“天才少年竞不容于学校,我们的教育体制到底怎么了?”伴随着这样的发问,韩寒的名言也被广为转载,“1.学语文,我认为‘秘诀’有二: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数学,我想我只要上到初二就够了。2.几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3.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4.我不喜欢语文书、作文课,因为我仇恨这些东西赚人的钱又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王朔,这小子很聪明,而且很真诚。我的写作特点更像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我很欣赏他骂人骂得深刻又不露骨。5.我的小说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浑浑沌沌过着。这就是生活。为什么一定要高于生活?”

自比为“一块上海大金子”的韩寒出言尖利:“中国的教育部门早就应该反思了。就说语文教育,中学语文课我一节没听过,可我就是比那些每节课都听的人出色。这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给我寄来一份试卷,里面有一道题是用我的文章作分析,问我的文章到底选自以下那个大赛:A: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B: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C:新概念首届全国作文大赛。你说这是什么玩意儿!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真是伟大!”

这些深深刺痛了很多人。网上一位顺德的中学老师撰长文指出,在应试教育烧得灼热的日子里,那不过是80%的人用来做敲门的砖罢了,“多少人在敲过之后便把它扔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所扔掉的,就是我们考核出来的、规定要达到的‘高中文化程度’吗?问问那些高考改卷回来的老师吧,那捏造出来的、千篇一律的、千人一面的、缺乏创新和创造的应试作文,不就是我们费尽心机培养出来的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写出来的吗?”

记者在《萌芽》杂志社里,遭遇了一帮从深圳冲过来的中学生。在她们眼里,韩寒不仅是天才,还被尊为偶像般的英雄。同在首届“新概念”拿了一等奖现已是华东师大学生的刘嘉俊也坦率地承认:“我非常欣赏韩寒,他有勇气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中学生的时候,我们虽然也讨厌我们的教育体制,却没有胆量去反抗它。”

谁将左右韩寒?1

韩寒与家人

另类的路    

最反感人家说我天才少年,什么少年作家!我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就不敢做。”

——韩寒说

韩寒被传媒形容为少年天才作家。他开始面对四方的邀请,请去湖南上电视,请到北京签名售书,请到香港搞交流,据说还有私立大学要请韩寒参加教育方面的研讨会……

他像是这个社会的一支另类力量,高举一杆反叛应试教育、嘲弄语文教学的大旗,背负众望:“不要告诉我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一样的‘全才’!我真希望我是韩寒!”“韩寒大可以走出校门外去学,在家中学,在路上学,……在成功中学,在失败中学,边写边学,边学边写,……如此丰富多彩的学,如此生动有趣的学,难道会达不到‘高中文化程度’?写不出‘科学含量很深的作品’?”

这条很对众人期望的路,设计权究竟在不在韩寒手里,是记者关心的问题。据了解韩寒的《萌芽》编辑胡玮莳说,韩寒参加了两届作文大赛,“当然希望能用这种方式直接被大学录取”。《三重门》的编辑作家出版社的袁敏也告诉记者,韩寒表现出来的是玩世不恭,但是内心是严肃非常有想法的,袁敏强调说,“他对北大非常向往。”

但面对记者,韩寒往日的想法似乎已经事过境迁,他明确表示不回学校读书也不想上大学了,“在那种制度里不是浪费时间吗?我想上大学的课旁听就行了。这还自由呢。”父亲也很宽容,在经受了去年一年校方的频繁邀请、头发都急白了半圈的遭遇后,他对儿子今天的状态倒是安然,“他和学校都很难受,我们精神上也很紧张,他自己要这么选择也好,我们也害怕他的那些灵性反倒被学校管死了。不上大学,也没什么,现在的路也有多种选择。”

在韩寒面前受过挫的记者和在网上发文臆测的网友,其结论都有相似之处:这个家伙有点狂。当网上作家?抑或写文章、卖歌词?像他早有先例的同龄人一样就职于年轻人的杂志社?有点狂的韩寒面前的路看起来色彩缤纷。目前,按8%的版税卖出的《三重门》不仅能实现韩寒买一辆越野车去西藏的心愿,按他的说法,还可以保证他“先吃喝玩乐把钱花光了再说”的生活理念。第二本写宿舍生活、被韩寒号称“孔庆东的风格像我”的散文集出版在即。他对书的好卖状况毫不怀疑。惟一让韩寒不满的是,“赶着出书的出版社却并不敢以原貌示人,文字删节得整个像阳痿”。

韩寒会怎样走自己的路?韩寒给出了一种说法,他对记者说,他会坚持自己的个性,“只要我想上面穿西服,下面穿短裤、凉鞋,我就穿,我不会因为人家说什么,就不敢做。”

倒是生活并不是穿西服配短裤那么简单,有网友的声音亦可谓清醒,“真正的勇气,并不是做一个主流之外的异类,而在于自己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期望违背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