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选择:你要找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剑宇)

熟悉网络的网民已经开始忘记使用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搜索引擎”了,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习惯和记忆在网络上一页一页翻阅。其原因是在国内很多著名的中文网站中使用的都是直接从国外购买的搜索引擎,这些引擎的数据库没有完全根植在中文网站中,造成的后果就是网民在网上搜索到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和平时在网上看到的中文内容相差太远。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网民如今对中文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大超过了两年前,网上中文内容在经由众多网络公司和网民自己的积累之后,原由传统媒体完成的信息传播和积累基本都有了一个网络版。眼前的互联网似乎已经超越了“搜索引擎”时代,搜索似乎不再是一个能带来效益的网络功能。

网站“硅谷动力”有一个搜索引擎,在这个搜索引擎中输入“李方”,结果找到1227篇相关网页。“李方”是《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记者,因为他的一篇文章《你是美女吗?当作家去吧》,引起了网上对卫慧、棉棉的热烈讨论。

从这1227篇相关网页中(扣除与他同名的“李方”的相关信息后大约有1000页左右),李方首先知道了自己在网上的知名度,比如说“王志东”的相关网页有4088篇,“方兴东”有3079页。这个结果的另外一个用处就是,“李方”可以知道有多少网站转摘了他的文章,有谁是未经授权从未给过稿费的。

作为主要的资料查询功能,比如输入“股市下跌”关键字后,得到的结果有1689,纳斯达克和其他股市下跌的信息一目了然。

“你每查询一次,我都要为你付一笔费用给百度公司”,“硅谷动力”的首席执行官卢建说。卢建得到的,则是网民的访问量。

“中国人”网站的公关经理朱英豪要是输入自己的名字查询,他得到的结果有12条。当然朱英豪不是一个抛头露面的人,因为他所在的网站有一个叫“孙悟空搜索”的搜索引擎,这个引擎与“硅谷动力”的引擎都是买自一个叫百度公司的产品,所以“两个”搜索引擎查询到的结果基本类似。

理想的状况是,更多的网站都有这样跟国内网民的网络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搜索功能,并且能在关键字(词)后面加上更多的分类编辑功能。在拼命往前(钱)跑的网络业里,这是一个艰苦而回报不多的基础工作。

小人物要退场了?

记者◎ 雏剑宇

到8月5日,在纽约纳斯达克股市 跌破发行价的搜狐和网易股价分别只有6.5美元和5.8125美元,新浪的股价是20.375美元。且不说上市公司拿到期权的网站员工的心理如何随股市跌宕起伏,小网站看见这个行情,心里更加忧心忡忡。一向欣欣向荣,给所有普通人、年轻人以希望的网络蒙了一层灰色:小人物们要退场了吗?

前不久新浪网斥资800万元买下 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官方网站报道权,从它的对手网站传来的反馈是“新浪是花大钱、唱大戏、做大事、赚 钱”。网友“爱e实验室”说,中国网络界有五大势力,其中包括“新浪系”、“中华网系”、“tom.com汤姆系”、“联想系”和“洋枪队系”。那么,一如既往的花小钱、苦奋斗、卖创意的“拍脑袋网站”靠边站了吗?灰色时期大家盼望的一点光芒是小网站没有被并购,保持并发挥现有价值是继续革命的希望。大家所盼望的大人物是这“五大势力”吗?

这里不是要说一个网站如何做大、如何抓管理和懂得如何抓住时机、利用资本运作一举成功的高端故事,而是普通人如何创业的问题。

记得当初IT业界把北京中关村的小攒机商们说成是“卖白菜”的出身,在品牌机市场日益扩大份额的时候,“菜农”们或者埋名另寻高路或者退隐,依然存留的攒机商们只好在日益单薄的利润下艰难维持度日。

现在轮到网络业的“菜农”们忧伤了,但是情况却跟当初的不一样。以PC为核心的IT业是一个专业领域,如今更明确地给它定位为“制造业”。但是互联网的到来是在一片“世纪革命”的夹道欢呼声中捧出来的,它的革命的意义在于让大众,包括小人物学会谋生、创业,学会经营管理。

目前还部分遗留的网站的年轻经理们指点江山,说着天大的梦想却毫不胆怯。这样的繁华虽然还幼稚,但多么好啊!只是让它停留多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