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冯令唐 吴六奇 李莉娟 阿Q 翟丹)

对很多警察来说,开枪或者不开枪是个两难的选择。问题是,我们应该弄清楚警察在生活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安全,而不是相反。

上海 冯令唐

谁说先进能战胜落后

原来一直相信一句话,叫做“先进的东西一定能战胜落后的东西”,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人对这句话发生了怀疑。

媒体报道,持续了近4年的湖南广电与邮电之间的“战争”,已造成百人伤亡。而战争的起源,就是谁也不肯放弃“有线电视传输”这块“肥肉”。冲突的两个部门不但组织各自的职工动用棍棒、警棍和铁锤进行争斗,甚至雇佣黑社会,用马刀和火枪砍杀对方的人员。

尽管湖南省各方经过研究决定全省邮电部门停止在多媒体通信网中传输电视节目信号,原来利用电信多媒体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用户需要转网。但用户并不买账,他们说,电信局传输的电视图像清晰,频道又多,而且不收费,为什么让他们停?当时到规划局报建时,不装多媒体就不能审批,如今家家户户搞了装修,又要重复建设接有线电视。

其实,多媒体通信网传输电视节目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用户就是享受不到这种进步带来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好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IP电话,只能由通信业务公司经营的IP电话凭什么那么贵呢?据说,在上海,一家公司已经在一个小区把宽带线路和设施都准备好了,但是他们的业务就是无法进行,因为怕别的部门失业。

中科院一位副院长在谈到新的通信和传输方式时说,中国电信引进落后的东西太多了,毫无疑问,对科技更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现在我们明白了,谁说先进能战胜落后?

广州 吴六奇

别再戴着有色眼镜看西部

最近我的老家宁夏出镜率颇高,星期六刚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看到抓发菜的事,星期天又听到北京电视台的元元在说挖甘草的事——可惜都不是好事,破坏生态环境啦,造成荒漠化啦,让我这个宁夏人觉得脸上无光,胸中气短。

在外求学、工作的十来年里,听到人家提起我的家乡,总是和我记忆中的家乡大相径庭:

我记的是“塞上江南”漠漠水田如玻璃棋盘,人家看到的是深沟巨壑荒山秃岭;我记的是银川人吃得丰盛,住得宽敞,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人家看到的是他们生活节奏缓慢,收入在全国倒数5名之内……

究竟哪是真的,哪是假的?

人家有图片、有镜头、有数字为证,而我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18年,离开后也是每年都要回去一两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又怎么会骗自己?

实际情况只能是:我们大家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当然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我生于斯长于斯,18年中没有跨出过倍受黄河之惠的银川平原,看见的全是美丽富饶;人家早已知道宁夏贫穷落后,带着照相机、摄像机千辛万苦地去了,拍下来的当然也不外是贫穷落后。

我现在知道,这两种态度对我的家乡都没有任何好处。好不容易“西部大开发”给宁夏提供了这么一个发展机会,如果宁夏人都像我这样“知足常乐”,觉得家乡这也好那也好,岂不是都要不思进取,白白耽误良机?如果外面的人都相信了媒体一边倒的宣传,觉得宁夏整个是一块不毛之地,那些资本家、知本家们谁还愿意到宁夏去投资,让宁夏实现“你赚钱、我发展”的美好愿望?

前些日子一个50多人的北京记者团到宁夏参加旅游节,一位同事回来后告诉我,他的同行者说起宁夏,往往第一句是“我第一次来”,第二句是“没想到宁夏这么……(好、美或都别的形容词)”——大家对宁夏了解太少,误解太多了。

我希望宁夏的钱没有白花,功夫没有白费,这些记者们回来以后,能够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一个真宁夏:她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哪里值得大家去欣赏,哪里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不要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一味渲染宁夏贫穷落后的一面。

北京 李莉娟

垃圾问题

我住在北京西北郊区,俗称山后地区,因较少大型企业,水源充足,又是北京的上风口,因此环境一向较好,为著名的“京西稻”产地。毕业分配到此几年间,看惯日出日落,稻田葱葱,常常为夜晚清亮繁星和早晚新鲜的空气所深深陶醉,也深为这距城区不远之处能够有这样的世外桃源而高兴。

近年来,以农业为主的山后地区借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和扩大也感受到了高科技的气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蓬勃发展,国家航天城的建设以及正在兴建的永丰中试基地和出口基地为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景。

然而,随着近期常常在傍晚时分闻到的一股股巨大恶臭给这一美丽涂上了阴影。后来才知道,这是由于航天城以西大约4公里处,正在修建北京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据称这一工程占地900亩,是为垃圾进行分类填埋,彻底解决北京城区生活垃圾问题而建。

然而,随着城里浩浩垃圾车辆晚间的运输以及途中车上废水的滴漏,百望山至温泉一线晚间常常一路恶臭扑鼻,让人难以忍受,彻底打破了第二红叶观赏区一带美好的风景。而且,空气污染决不是惟一的问题。据当地村民称,垃圾场产生的污水已经影响到水稻的种植和地下水的使用。我们相信作为重点工程,这一垃圾场将会采取先进的处理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可是城区的垃圾的解决要是以转嫁到影响郊区环境为代价,是否有点急功近利?山后地区由于有着较好的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具有很好的投资和旅游前景。新来的垃圾问题是否会产生副作用呢?

说实在,垃圾这东西放哪里谁也不喜欢。前几年闹得很凶的进口“洋垃圾”问题不是也引起国人公愤吗?而且,看来垃圾也的确不好处理,要不,美国人为啥不自己处理,还不远万里运来呢?还有,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就会产生垃圾,而且商业化将会导致更多的垃圾。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听说过很多的有关垃圾处理的报道,比如日本的垃圾填海、德国的垃圾制造建筑材料,分类回收,但由于经济成本较高,缺乏投资价值,可能短期成不了解决的主要办法。垃圾分类填埋可能是目前比较现实的途径。那难道乡下人就得承担这环境和社会成本了吗?

北京 阿Q

税收越来越好玩

最近,南京有媒体报道:该市有可能出台“家庭装潢税”。这让人觉得税收这种政府行为是越来越好玩了。

根据报道,江苏星汉置业公司的辜主任最近刚装潢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新居,花了5万元。他说,如果按“家庭装潢税”的征收标准,他还要再支付2万元的税金,感到无法承受。再说,在交给装潢公司的装潢费中,就已包含了有关税金,而且自己在买装潢材料时,也已交了“消费税”,若再交一份“装潢税”,不就成了“多重交税”?现在国家鼓励的是拉动消费,不是限制消费,“装潢税”的出台,明显与国家的经济政策相悖。

税收部门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堵塞税收漏洞。但是装潢企业对此做法也表示难以接受。他们说,现在的装潢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利润已趋于合理。对正正规规的装潢公司来说,税费都要依法上交,发票、账本历历在目,本就难以逃税;若说是堵那些街头“装潢游击队”逃税的漏洞,其本身的存在就不合法,又怎么能向它收税?

有关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交税是符合税法的,但让消费者交“家装税”,不合理也不好操作。家庭装潢是极具个性化的消费,同时又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国外是收家装税,但是国外买房的契税极低,消费者可以在交易时把契税与家装税一次性交掉,收取“家装税”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如此看来,如果你自己不装修,不需要交一份“家庭装潢税”的话,你会发现,有的时候,我们的税收政策,不但好玩,而且富有想象力,至于合理不合理或者能不能实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南京 翟丹

读者来信(118)1

上一篇: 生活圆桌(118)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