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明信片:华盛顿是游行的好地方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在美国住了不少年头,居然至今没参观过首都华盛顿,说起来人人都吃惊(又想起在纽约也住了不少年头了居然至今没去过自由女神像)。如果说是不爱旅游的人也就罢了,可是偏偏我是喜欢四处看看的,为什么偏跟首都无缘不知是什么道理。
这次有个机会去华盛顿办事就特别多留了一天做观光客,一游之下,却又大为欣赏,生出下面这些闲话来。
我一直以为美国把首都选在华盛顿,与纽约这座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分开而又来往方便是极明智之举,但置身其中领会才更深。我去华盛顿跟工作有关,当天晚上与同事在市中心吃饭。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是个黑人老头,很是热情,因为吃饭的地点离白宫之类各景点都很近,时间又充裕,他就自然给我们做起导游。开车绕过各政府大楼,告诉我们这个是国会大楼,那个是农业部,这个是交通部,等等。话题自然转到我们来的几天前世界银行开会时的抗议活动来,老司机于是又告诉我们这个那个地方就是抗议人群聚集地等等。因为有西雅图事件在前,华盛顿的警察又比西雅图的见游行示威多了,或者是此次抗议规模没那次大,所以没造出什么特别的规模。
我们说,这种事华盛顿也多了吧,老司机笑说,当然,隔三岔五都会有事,庆祝啦,抗议啦,过节啦。我们此去正值地球日来临,所以星期六就有个提倡环保的地球日聚会。而5月份里有母亲节,不知谁在组织“百万妈妈大游行”(Million Mom March),倡议枪支管制。
因为是从纽约的角度看华盛顿,感到最大的特点是空间的开阔——很多人到了纽约时代广场都会吃惊那怎么能叫广场——我们的广场概念是很大的。可是纽约是个很挤的小岛,挤得楼群都是向上发展,没有什么可以横向发展的余地。到了华盛顿,提到这么多公共活动,愈发意识到首都与商业中心分开的妙处:政治示威活动都到首都去搞,象征意义也达到了,却也不妨碍经济运转。怪不得从没在华尔街见过大规模示威游行。
在纽约也有一些大规模的公共活动,因为纽约地界的狭窄,倒是造出纽约一景,就是人在街上走,高楼上的人们往下扔碎纸助兴,格外造出一种兴高采烈的效果——每年棒球队得了冠军,这景象就少不了。据说还有一公司职员一时激动,把公司的一箱子财政记录给散出去。在任何关于纽约的摄影集中你可能都会看到这种镜头。不知是否从二战胜利的庆祝开始的,但那次的庆祝照片成了纽约游行的经典照。
在纽约的示威活动规模都不是特大,而且常常是被警察圈在指定圈子里,实在是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纽约的交通瘫痪了,谁也不乐意,没准还得不到公众同情,造出反效果。所以要是闹个百万人大游行什么的,组织者都会搞到华盛顿去——再说那里才是联邦政府在的地方嘛?一般人可能都会记得《阿甘正传》里阿甘与他的女朋友在林肯纪念堂前的人群中重逢的场面,那里当然就是个聚会的好地方。此去华盛顿,我发现这样的地方——公共空间——多得很。华盛顿就是由一堆纪念碑、政府大楼和公园绿地组成的不大不小的城,还有一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什么都宝贝似地收集着。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什么,公司聚集区都在四周的马里兰、弗吉尼亚等州,所以华盛顿看起来很清爽。我是晚上去参观林肯纪念堂,虽然它的样子早已熟悉,但一见之下仍然觉得集庄严肃穆民主亲切与一身,的确是绝佳的设计。隔着反思池遥遥相对的是华盛顿纪念碑,最简单的造型,但是却非常有力度。
所以,美国的首都概念跟我们不太一样,我们的是政治经济文化一切中心的中心,美国首都更多是政府所在地和国家象征的表现,经济文化中心在纽约,各种工业中心则分布全国,比如洛杉矶的电影业,底特律的汽车业,德州的石油业,硅谷的信息业,等等。我觉得这对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是很聪明的办法。比如,现在我们都觉得应该把首钢搬出北京,要是早就这么想,北京争取办奥运可能就好办一点了。否则,空气污染那么严重,想出请张艺谋拍宣传片的招数也未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