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彩电老大的伤心掉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余勇)

报道:彩电老大的伤心掉队0

随着时代的进步,家电在技术和创意上没有突破,降价之争不再有诱惑力(娄林伟 摄)  

还是第一吗?

长虹的反映是:我们还是第一。

长虹集团副总裁袁邦伟说:“在我们向信息产业部上报的材料中,只包含上市公司部分(彩电)的数据,不包括空调、电池和军品等其他事业部的数据。即便如此,彩电的销量长虹仍然是老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证明了这一点。”

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表统计认证证明:长虹彩电在1999年度全国同类产品中销量列第一名,市场占有率22.1%,其次为康佳和TCL。

据了解,长虹、康佳和TCL1999年彩电的销量分别是630万台、591万台和503万台。

这位副总裁还着重指出,如果加上其他产品,长虹集团在1999年度的销售收入将远远超过130亿(TCL为132.4亿,康佳为131.5亿),在彩电行业里位列第一。

但是4月21日,长虹公布的1999年度业绩报告却对该公司的良好感觉进行了再一次打击。

各项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失望:主营业务利润由1998年末的31.6亿元下降到1999年末的15.7亿元,利润总额则由23.28亿元下降至6.21亿元,每股收益仅0.243元。

此外,长虹净资产收益率仅有4.06%,尤其是下半年利润额更是减少到只有1亿多元,低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任何一年不得低于6%的配股条件的标准。

长虹已由原来的绩优股一下子滑落成为绩平股,失去了配股的权利。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比较彩电企业的5家上市公司。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在这5家企业中,长虹的毛利率最高,显然,长虹还有低成本的优势,但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来看,长虹的表现却是倒数第一,净资产收益率则是倒数第二。

长虹董事会这样解释:国内经济通货紧缩,彩电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内3次降价使产品利润空间更趋下降;加之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在减少坏账损失的同时也导致了销售收入的降低。

长虹集团副总裁袁邦伟说:“1999年长虹的确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

但不能否认的是,失去业绩支撑的四川长虹股价已由1997年5月21日的最高价66.18元,随波逐流下跌至目前的14元以下。持有73872股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润峰的个人资产到今天已经损失大致200万元以上。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长虹积极大规模扩建公司自己的销售网络,但从1999年年报中,我们看到尽管长虹1999年公司营销费用同比增加了25.5%,而自身销售网络的营销仍没能弥补中间批发商体系断裂的影响。

这也可以说是长虹为自己以往的考虑不周付出的必要代价。

更深刻的竞争

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当康佳首先推出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时,长虹还在研制;TCL率先推出纯平彩电,而长虹的纯平彩电却姗姗来迟。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没有技术上的优势、独特的创意,想依靠价格战再创昔日的辉煌显然相当困难。

过去的一年里,长虹尽管已逐步加大了对数字视听产品、网络机顶盒、新一代电池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项目的投入,但从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长虹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实施情况差强人意。

去年的配股资金投资项目中,目前,仅无汞碱锰电池接近完成,而备受关注的数字视频网络产品等高科技项目却没有实质性进展,实际投资额与计划投资额相去甚远,而且似乎尚未确定新的主攻方向。

反观TCL和康佳,这几年来却毫不因循守旧,他们都看到了普通彩电市场利润的增长空间已经有限,看到了死守彩电行业的危险,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航向。他们全都舍出巨资进行高科技领域的研究,TCL集团近年来每年科技创新的研发费用高达4亿元,康佳每年以销售额的5%投入技术开发,不仅在彩电行业保持技术领先,而且挖掘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川长虹的股价已由1997年5月21日的最高价66.18元,随波逐流下跌至目前的14元以下。持有73872股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润峰的个人资产到今天已经损失大致200万元以上

从1997年开始,TCL掀起了进军信息产业的狂飚。此后,不仅生产传统家电,同时开始生产电脑、手机并全面触及互联网产业。1999年10月,TCL成立信息公司,辞去微软中国区总经理职位的吴士宏出任总经理。今年4月10日,吴士宏提出对TCL旗下的全部产品进行整合,推动TCL“从一个成功的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转变成互联网领域的主流厂商”。

康佳早在1997年12月就在美国硅谷成立技术开发公司;1998年成立了通讯开发中心;1999年1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最近,康佳又宣布今年康佳手机的产销量将扩大到150万只,使之成为康佳除彩电之外的第二个拳头产品。康佳总经理陈伟荣说:“基于彩电、手机的基础,康佳还计划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有关专家认为,长虹倘若能在辉煌的1996年、1997年富而思进,调整企业战略,及早培育新产品,则公司完全可以避免业绩增长的中断和滑坡。

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

原因与对策

就像在高清晰度电视和纯平电视的研制方面,长虹总是步别人的后尘一样,我们再来看一个有趣的比较。

1999年7月,有媒体报道,康佳和长虹都拟以配股资金用于手机开发,并称:“彩电业两位巨头同时将移动电话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来年的3月2日,康佳手机正式面市,而且立即出现供货告急现象。9天之后,倪润峰则在成都表示长虹还将切入手机市场,生产长虹国产手机。

想到了却总是没有人家做得快,深刻的原因在哪里?或许,长虹1999年的调整就是对原因的一个说明也是一个对策。

长虹集团副总裁袁邦伟指出,去年公司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营销体制、劳动用工和分配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极大激发了企业内部活力,调整虽然对长虹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为长虹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说:“国外企业一般6到8年就进行调整,长虹连续高速发展了10年,企业内部必然出现一些问题。1999年春节,公司高层连续开会10天,决定宁可牺牲一年的速度也要进行调整,现在来看,我们的目标基本实现。”

但愿一切都不会太晚。

反省营销战

梦想垄断彩管是长虹失败的一场营销战。业内人士分析,长虹失败的营销战不止这一场。

1999年,纯平彩电成为国内市场热点。康佳、TCL等企业最先推出了其纯平彩电,而长虹却根据其内部调整的战略,致力于消化其库存,而当长虹推出纯平彩电时,康佳、TCL等公司已经确立了自己在纯平彩电市场上的地位。

长虹的大量存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为存货跌价准备,长虹1999年累计计提了1.7亿元,折合每股受损0.08元;1998年追溯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67亿元,使公司1998年每股收益减值0.13元。长虹目前存货仍高达63亿元,相信存货跌价仍将在今后几年影响公司业绩。

长期以来,长虹认为,彩电最大的市场是农村市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也不遗余力,但可惜的是,由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村市场迟迟未能启动,相反,城市彩电市场却高速成长,对大屏幕、高质量彩电的需求增长迅速。

此外,长虹的销售体系也值得一说。

与TCL和康佳等彩电企业不同,长虹过去产品的销售主要倚重大批发商。郑州百文一家公司所销售的长虹彩电就曾经超过长虹收入的30%。

无疑,这种批发商销售体系在前几年风光一时,然而一旦批发商倒下,生产商就会面临极大的困境。1998年以后,随着郑州百文公司问题的浮现,长虹意识到到了这种销售体系的风险,与百文的合作迅速减少。

下一篇: 资本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