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头的丧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黄东)
100万人民币是个笑话
在北京北三环马甸桥北面有一个长途汽车站,汽车站的停车场和外面的公路旁边都停满了河北、内蒙古的长途货运汽车。司机住在招待所,在一个叫“鱼店”的饭馆里吃饭,进一家叫“火火火”的夜总会里娱乐和洗桑拿,然后等待运回程的货物。可是运气好的司机不多,据甘肃、河南、江苏、广东和北京等地测算,货运汽车的平均实载率只有52.1%。即使回程的运费只收50%,近一半的司机也只能空车回家了,白费汽油还搭生活花销,原因就是货运信息不畅。
这似乎是一个互联网的好机会,互联网的信息管理可以实现车和货的有效配对。但是一个提供这样的信息服务网站是BtoC、CtoB还是CtoC呢?货车司机们一般都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是,哪怕比50%还低100元的价钱,没得选择的时候还得拉。
“你说我们这个是电子商务吗?”赵瑞有点惴惴地问,他在这个汽车站设了一个信息点,现在要找投资,却怕说不上“电子商务”的行话失去机会。在心底他其实想的是,要是有公司每次100万人民币的投资,正好是他的网站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是网站找投资,100万人民币?是一个让人笑话的数字,关键是有人会觉得他赵瑞缺乏实力,没有诚心干大事业。所以赵瑞咬牙在融资报告上说要1000万人民币。1000万人民币是多少?100多万美元!还是一个追不上潮流的数字。
小心翼翼的问题
这是赵瑞的第二次融资,第一次他的网站“金干线”作价2000万,投资方给50万占了他2.5%的股份。现在这个“金干线”北京分公司就靠这个50万,每月用10万的流动资金,做15万的生意,赚3万元的利润。虽然是小本经营却也正常运作并有收益。赵瑞的算盘是,用10万元人民币建立一个城市的货运信息中心,或者发展2000辆会员货车,这是他目前有把握做的事情,所以想一次100万人民币足够了。多了他觉得花起来没谱,自己又牺牲了更多的股份。
电子商务潮中的赵瑞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赵瑞的本事是可以住在大车店里,跟司机喝酒胡扯交朋友,在货运站的环境中如鱼得水,他的这个长处使得“金干线”发展会员有了一个起步的基础,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网络。是赵瑞本事太小只能做一个小经理?还是这个事情可以慢慢做,慢慢滚大?这就是沾了新经济边的“金干线”网站的两难之处。一方面货运是一个传统行业,它的基础——货运司机和货物离互联网的距离遥远;另一方面,配货信息网站似乎也是大者为王,小产业主赵瑞面临“灭顶”危机。这就是小心翼翼的问题——谁看得上3万元的收入呢?
风头在哪里?
在汽车站南边800米的一个写字楼的一个房间里,专做油田贸易生意的张永珉、伍剑昆以及他们从加拿大回来的朋友郭宇考虑更多的也是一个风头的问题——怎么样跟新经济搭上线,以便更方便地找到风投(风险投资)。他们想的主意是做一个为油田服务的专业物流网,他们拥有的资源跟赵瑞很类似:熟悉油田的物资需求,并拥有良好的采购员关系。
本来他们设想的这样一个网站应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来完成的,事实上集团购买了最好的硬件设备建设了一个完整的内部网络。显然这个网络没有帮助集团公司完成网络化管理的销售系统,在香港上市一个月不到就跌破了发行价,不然一个网络化的“中国石油”股份是应该属于“高科技股份”的。
这几个30多岁的商人没有实力做这个大网,但是有实力把自己的生意通过网络完成。他们担心的是什么呢?“电子商务”如果一下不做到天上,也许永远也上不了天,跟赵瑞一样“永远”做一个小商人,甚至消失。
赵瑞、张永珉们拥有的资源近期内还是利润的产生点,做网站却像是革了自己的命,原来的价值不再值钱了。所以这个网络新经济有一点幽默的成分。但是可以打赌的是,赵瑞如何拉会员,张永珉如何卖钻头,还是原来那个办法,他们没有资本可以亏本不吃饭。那个风头呢?来无影也会去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