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拒绝的权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吴迪生)

转基因食品:拒绝的权利0

核技术之后最激烈的争论

根据农业部有关专家的介绍,中国政府已给六种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核发了许可证。在从1996年和1998年的三年间,中国政府批准了两种BT棉种、甜椒、能抗CMV病毒的西红柿、鲜花以及推迟成熟期的西红柿的商业化生产。今年,还有另外一百种转基因物种正在等待进行田间试验,而去年,被批准进行田间试验的基因工程化植物就有54种。

为了保证安全,中国早在1993年12月24日就由国家科委正式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7月农业部又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今年2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了《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

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是否安全?

国际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的张昕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球范围内关于基因工程的争论,不亚于二战后对核技术的争论,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切地判断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有不良影响。”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毕坤博士说:“过去2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并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与一般食品有明显的差别。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有两个方面,技术上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外源基因是否安全?基因结构是否稳定、会不会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突变?基因转入后是否产生新的有害遗传性状等等。另一方面,像绿色和平组织及诸如教会和Truefood这样的团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更多的是出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考虑。其实,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跨国公司对转基因技术的垄断问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许崇任认为:“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存在不同意见。怀疑论者的观点是:由于农产品被加入了一些意在抗病虫的基因,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另外,有些被移植的激素会对人体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极为不利。正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对这些疑问没有证据能加以否定,所以安全性问题始终是笼罩在转基因食品上的阴影。”

第二次绿色革命

近年来,转基因农作物发展迅速,张昕博士介绍说:“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1983年培植成功的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1994年,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在美国出现,它就是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作物。到了1996年,由这种番茄食品制造的番茄饼,开始在超市出售。自从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植物进入大田试验的已不计其数,如种子、果实、叶片等等转基因作物的产物已经作为商品上市的至少已有10种。去年,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已经达到400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等已经成为美国的重要出口商品,1998年美国播种的大豆有35%是转基因种子;棉花有42%是转基因种子。现在美国市场上的包装食品中含有转基因食物成分的已占60%。”

转基因食品的诞生也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张昕博士说:“第二次绿色革命和第一次全然不同。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发明的谷物杂交、肥料和灌溉方法,促使农作物产量大增,拯救了数千万在饥饿边缘挣扎的人。第二次绿色革命和产量无关,其目的在制造号称更健康、更环保的作物。如含有防癌物质的番茄、含抗生素的香蕉、能提炼塑胶的玉米等。传统作物培育和以基因改良作物差异显著。前者创造新品种,一般需要七八年时间,且新一代只比旧一代稍微进步些,新旧改变速率如‘演化’。后者几乎是植物大‘突变’,研究人员不但可以将任何异种基因移入作物中,创造各样全新的品种,且新品种出现所需时间只要传统的一半。同时,基因改良作物有无限的可能性,如可以自行杀虫的植物,旱地或盐碱地都可以生存的作物,或制造比现有食物更营养的东西。经过特殊设计的谷物,还可以生产新品种塑胶、含有抗生素,消费者吃了有助预防疾病等功能。”

转基因食品:拒绝的权利1

有可能含有转基因成份的食品  

已经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隐含“走向疯狂”的危险

但是,根据中科院基础局专家的介绍:美国1994年第一次批准延迟成熟的转基因番茄上市,到1997年底,转基因植物或产物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到1997年,转基因番茄在市场上已经消失,其原因是目前的产品还是经受不了采、收、包装及运输的整个过程,很多番茄在到目的地时已经软化或碰伤,失去了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推出来的品种在生长的地区,其产量及抗病性状上都达不到商品的要求。能抗两种病毒的转基因黄色弯颈南瓜是1995年被批准上市的,但仅在当年出售了少量种子,1996年就不再出售。开发这种转基因南瓜的公司发言人说,在培育出能抗3种病毒前,这种南瓜种子暂时停止出售。美国Monsanto公司开发的耐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中的一个品种推销到加拿大,由于种子繁殖时质量控制失败而未被加拿大权威机构批准上市。

此外,研究人员证明:Monsanto公司培育的抗虫转基因棉花1995年被批准为商品化,商品名为Bollgard,1996年种植面积达80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12%。但其中有800平方公里遭到失败,出现了大量存活的棉铃虫,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结果会使棉铃虫能耐这种毒素,加速了昆虫的抗药性。Monsanto公司开发的另一种商品名为RoundupReady的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棉花,1996年被批准商品化,1997年第一年大规模种植。到秋季时,在棉花产区Delta地区这种转基因棉花在收获前大量出现落铃或畸形棉桃,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有人认为棉桃脱落和畸形的问题是由于“基因走向疯狂”,并认为除草剂草甘膦可能已进入到种子内,而其中有一部分种子还正在作食用油利用。

转基因食品:拒绝的权利2

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

标签制:消费者选择的权利

今年1月,俄罗斯政府通过法令规定:上市转基因食品应于2000年7月1日前在包装上做出提醒性标记,让消费者能够判断出哪些是转基因食品,哪些不是,吃与不吃,由消费者自己来决定。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毕坤博士说:“在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欧洲一方面非常敏感,针锋相对和美国对抗,另一方面加快研究的速度。至于销售,用标签制来解决。欧洲15国规定:转基因改造的食品在销售时需要以标签加以说明。另外,基于国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日本政府将于2000年4月30日公布需要加标签说明的转基因食品名单。”

但是,尽管今年2月份发布的《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出口食品的经营者或其代理人在进出口前,应当向指定检验检疫机构提出食品标签审核申请。但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进口食品并没有说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标签。

张昕博士强调说:“对于无法完全确定其安全性的食品,不注明是否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是含有何种转基因成分,这显然不符合消费者的知情权原则。在未来一段时间,像中国这样食品需求压力巨大而且还没有实行标签制的国家,转基因食品的有效控制问题必须解决。在证明安全性之前,应该给销售的转基因食品贴上特殊标签供消费者识别,由其自行选择是否购买。”

普斯陶伊实验

1998年夏天,英国罗伊特研究所的普斯陶伊教授在电视节目中说,他的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证明,用一种转基因土豆喂养实验鼠,10天以后,经观察,这些老鼠的肾脏、脾脏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免疫系统受到削弱,而这些转基因土豆早就摆上了人类的饭桌,很多消费者正在像用于实验的小白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安全鉴定的转基因食品。由此在英国,进而在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1999年5月,英国皇家学会宣布,普斯陶伊的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

《自然》的发现

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1999年5月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关注。论文说,抗虫害转基因“BT玉米”的花粉含有毒素,蝴蝶幼虫等农田益虫吃了撒有这种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有消息说,在美国衣阿华州进行的野外试验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科学家们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同时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丹麦国立利索研究所1996年发表的论文说,把耐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籽和杂草一起培育,结果产生了耐除草剂的杂草。这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基因可扩散到自然界中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机构发表的报告称,已经发现一些昆虫,吃了抗害虫转基因农作物也不死亡。因为它们已经对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毒素具备了抵抗力。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这些都是转基因作物不安全的例证。

欧美关于基因食品的争吵

美国农业部的资料显示,田间试验的99%的监控对象对植物、非靶生物和环境均无有害影响。只有1%的田间试验报告有异常表现。在所有实验中都未产生任何已知的、不可控的转基因作物的扩散。

不管怎样,欧洲国家认为,只要不能否定其危险性,就应该限制。对此,美国则主张,只要在科学上无法证明它有危险性,就不应该限制。

但是,争论归争论,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天,从婴儿牛奶、面包到汤料面食,人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食用着转基因食品。从现在的测试结果看,大部分转基因食品的确是安全的。但是人们对转基因的反感和对安全性的顾虑,却大大减缓了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最近几年,欧洲与美国及内部之间关于基因食品的争吵主要发生在:

牛奶:美国饲养的30%奶牛都被注射过荷尔蒙激素,而这间接可能导致人体的乳腺癌等疾病;英国牛肉:自1996年疯牛病发作后,法国至今仍禁止进口英国的牛肉;美国牛肉:估计90%的美国牛类都注射过荷尔蒙激素,这可能导致多种癌症;番茄、黄瓜和其他蔬菜:为了增加保鲜期,许多蔬菜都经过基因改良,而这些移植基因可能来自病毒或细菌;玉米:大豆和棉花:许多作物为增强抗杀虫剂能力,都经过基因改良,而这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实质等同性”原则

1993年,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提出了“现代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评价:概念和原则”的报告,提出了“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equivalence)的概念。1995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原则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植物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将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分为三类:1.与市售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2.除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3.与传统食品具没有”实质等同性”。考虑到基因、转基因作物种类及环境的多样性,应采取个案分析的原则。就是说不能笼统地说转基因作物安全还是不安全,应该逐个分析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弗兰肯斯坦食品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家,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现在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1999年8月16日夜里,英国一些激进的反基因食品环保主义者身穿白色长袍,带着口罩,袭击了一家位于林肯郡的私人农场。起因是英国当局16号通过互联网公布了四块新的用于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实验田的详细资料,这家私人农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将种植25公顷的转基因冬季油料作物。警察进行了干预并逮捕了一些人,此前,这些人已经捣毁了另外三块转基因作物实验田。

据英国有关部门称,新公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计划是为了验证这些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以确定转基因食品是否真的对环境和健康有害。

但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仅仅是这些人。查尔斯王子在英国《每日邮报》上刊登的文章中写道:“我们国家真的需要转基因食品吗?根据我们迄今所见,我们好像根本不需要它。”

2000年2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公开承认,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布莱尔这番言论标志着他对转基因技术态度的重大转变。仅仅一年之前,布莱尔一再声明他相信转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并且自己带头食用。但是,布莱尔现在说:“毫无疑问,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2月25号,绿色和平组织的5名成员因阻止一艘美国货船将转基因大豆运入英国而被捕。在英国北威尔士附近的伯恩特港,五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天一亮就登上了一艘装有转基因大豆的美国货船。他们不仅在船舷上露宿而且还将自己挂在船头的铁链上以阻止该船起航。

去年8月,法国消费者在麦当劳门口举行示威,抗议使用转基因土豆和其他转基因制品。

同时,欧盟对美国的此类产品进行限制和禁止进口,美国则声称要进行报复。而俄罗斯则宣布在没有进行安全认可之前,禁止进口转基因食品。

随着各国之间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和冲突越来越尖锐,3月14日,联合国食品规格委员会在日本组织各国召开会议,目的是争取在2003年前制定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