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的青春
作者:李伟“我是个白道黑客”
白道黑客
“自己的专业一窍不通,电脑网络无所不知”,清华汽车系的同学这样评价刘颖。而刘颖自己说:“我是个白道黑客。”22岁的刘颖来自广西,清华汽车系本科生,去年停学创业,成为易德方舟信息公司的主创人员,现任FANSO网站的技术副总。
走进“方舟”,一片繁忙景象,电话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像所有豪华写字楼里的公司一样紧张而有序,只是少了office先生小姐们的脂粉气。刘颖穿一件土黄色的粗线毛衣,脚下一双看不清牌子的运动鞋,一个小时的采访被五次电话打断,每次刘颖都说:“你看……真是不好意思。”
刘颖高中三年就上了半个学期的电脑课,于是着魔了。摸不着电脑,他就自己写程序让别人试;他还做了一个纸键盘练习指法。“玩电脑就像谈恋爱,越见不着越想,”刘颖说。1995年刘颖考进清华汽车系,接下来的日子你只能在机房找到他。1998年刘颖和同学梁滨宏每人拿了5000元买了一台服务器,fanso的前身“化云坊”诞生了,而这个小伙子的每月生活费就没超过300元。刘颖说那是个为人民服务的网站,你可以来下载软件和音乐,讨论技术难题,也可以上来抒情或追姑娘。刘颖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开始出名,很多只闻其名的人都以为他是个才情非凡的小女生。后来“化云坊”撑不下去了,即使他们不吃不喝也没钱买设备,再后来拉到了风险投资,“化云坊”变成了fanso。
刘颖说:“刚开始时是课外活动,后来干着干着就成主业了,还当了老板,也不全是钱逼的,有机会干吗不干呢?创业故事不一定发家故事。”1999年5月易德方舟信息有限公司成立,如今方舟已有近百人,办公室不得不设在学研大厦和同方大厦两处。
“We are net fans so we do it.”方舟的门上这样写着。
盖茨的老乡
刘颖的竞争对手托马斯(Thomas Duterme)比他大一岁,名片的头衔是“北京迅流意软件系统制作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来自美国西雅图,51go.com的主要制作人。fanso和51go的目标群都是18到28岁的大学生,fanso可以启发你干点什么,而51go可以告诉你哪里最好玩。
像很多美国孩子一样,托马斯的童年过得很自在,一边逃课一边玩电脑,几乎所有的长进都来自玩游戏,他说课堂上教电脑仅仅是为了可以最后安排考试。1994年托马斯上了大学,选了天体物理专业。他说:“我当时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我以前一直在玩电脑没时间想。当时我看到了Physics,物理我好像懂一点,我就学了天体物理。这后来演变成一场灾难,我简直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我的学习很差。”托马斯很郁闷,但那时有一个叫Internet的新鲜玩艺开始在校园里流行。1997年转机来了,托马斯偷偷摸摸开了间叫TPD的网站制作公司,T和D他名字第一个字母,P嘛就是production(产品),看上去很高深。托马斯说这其实也不是公司,老板是他,打工的也是他,起个堂皇些的名字好办事。在一次推广万维网的展览会上,托马斯看到一个家伙在台上把互联网说的天花乱坠,把建网站的技术吹的神乎其神,“一个客户问建个网站需要多少钱,我的天那家伙居然说一万美元,我于是就在台下举起了手‘先生,3000美元,我给你做’。”一个星期后托马斯赚到了第一笔钱,他的公司开张了。这个公司让托马斯感到一阵解脱,“可以赚钱又很快乐”。大学毕业后他卖掉了公司,跟朋友来到了中国,他想全世界走一走。采访结束时,托马斯要去主持一个招聘面试,记者很想去旁听,23岁,本该被面试的年龄如何面试别人呢?托马斯狡猾地笑了笑:“对不起,这是高度机密。”
曼同样来自西雅图,也是51go.com的技术人员,今年18岁,年轻得还没有名片。这也是一个玩出来的孩子,高中毕业后来中国做网站写程序,半年后打算去读个大学。曼酷爱打一个叫做PRIVATEER的游戏,不过如今已有8个月没玩了,他说要好好工作。令曼倍感骄傲的不是NBA的超音速队,而是校友比尔·盖茨。他说:“我和盖茨是一个中学的,他是我师兄。不过他的缺点是太有钱,没有自由。我只要有足够的钱干想干的事就行了。做技术的人每天都在创新,自由自在的写个游戏,自由自在的玩个‘坏’。”曼热爱运动,夏天和冬天游泳,春天和秋天划船,假期常背上旅行袋旅游,最近刚从桂林回来。
曼说:“黑客其实是民间的电脑高手,进攻网站常是黑客之间的游戏,如果哪天有个家伙和我打赌,我也许会应战,不过我只会留下一句话:‘嗨,哥们小心点吧,我来过了。’”
成长的烦恼
如果所有的黑客都像曼那样温和,IT世界就会太平得多;如果你所面对的电脑不是白手起家的机会不是吃饭的饭碗而仅仅是个玩具,玩他的人又有着青春期的苦恼,那这个游戏难免会过激。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世界许多著名网站纷纷遭殃,这回捣蛋的是电脑黑客。调查显示这些破坏欲极强的黑客多为少不更事的少年。
把CNN网站搞垮的是多伦多的一个15岁小男孩,自称“黑手党男孩”。惭愧的是联邦调查局破获此案并非依靠技术手段,而是在聊天室里套出的“口供”。每当一个知名网站被袭击之前,“黑手党男孩”都会到聊天室听取民意,意见统一后那家网站就倒霉了,时间总是惊人的相似。联邦调查局互联网安全专家莱尔主动上网和男孩套近乎。男孩得意洋洋地展示了自己的杰作。他告诉莱尔他是靠一种名叫“WUFTP”的软件杀入别的电脑,“WUFTP”是各大学计算机网络之间用于交换资料的专用软件,许多大学使用的老版本的“WUFTP”有多处安全漏洞,于是利用这些漏洞在这些计算机上安装了名为“群落流水网络”攻击软件,使这些计算机成为任由自己指使的“还魂尸”,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利用这些计算机对任何网站发起攻击。被捕后的“黑手党男孩”没有丝毫沮丧,反而像中了大奖,他对所有的袭击事件都供认不讳甚至大包大揽。
刘颖的竞争对手托马斯(右)
不可思议的事件还有很多,4个月前一个叫米克斯特的不满20岁的德国小伙子在网上公布了一个软件,后来很多黑客正是利用了这个软件袭击了雅虎。其实在1998年他就曾被捕,因为篡改了政府网站的主页。1998年春美国军方和政府机构500多个部门的电脑遭到攻击。办案人员一度怀疑是伊拉克人所为,但后来发现黑客组织的成员是11名15岁的美国学生和一名18岁以色列学生。据他们老师评价,两名学生聪明过人。去年美国一名19岁男生侵入了美国新闻署等机构和副总统戈尔的网站,其实他只是想向全世界发布一个消息:他爱上了同班的一个女生。
一个清华“系列产品”的生产周期是10年,如果再加上此前的9年义务教育,甚至追溯到幼儿园和托儿所,这意味着一个精英人才至少要度过20年的学校生活。而一个IT制造的技术副总可以是22岁,一个18岁的男孩可以在公司里举足轻重,一个15岁的黑客可以让政府大动干戈。本该在教室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本该在大学里风花雪月,本该在橄榄球场撒野,而IT给了他们最酷的力量。危险的年龄、危险的行业,使天使与魔鬼栩栩如生——更年轻、更聪明、更富有也更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