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童家威
童家威简介
童家威目前经营的网站“相约中国Meetchina.com”是“美国商务网”的一部分,“美国商务网”专门为美国进口商提供世界各地的企业和产品咨询,并为因此促成的国际贸易提供服务。“相约中国”是针对中国企业出口的专门网站。从1997年网站开通的2年多时间里,“相约中国”拥有了6万多收费和免费的会员,年收入达到了2000万~3000万元人民币。2000年1月,“相约中国”拿到了IDG、花旗银行、软银行等1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成为“今年上半年最有可能在NASDAQ上市的中文网站之一”。
童家威1988年获得南京大学企业经济管理和计算数学双学士学位;1992年担任深圳市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5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战略市场营销”和“投资管理金融”双料MBA学位;1995年在美国福特汽车总部金融投资部担任高级经理;1996年担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领导的布氏投资管理咨询公司亚太区信息技术行业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有三个发展的阶段。”童家威一边稀哩哗啦吃着方便面,一边总结他看到的互联网的历史,“第一是搜索引擎的ICP阶段,第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toC的初级电子商务,第三就是Bto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这是互联网最有经济价值的地方。”
行业人士不会同意童家威这么简单划分互联网的做法,“搜索引擎”、“门户”、“社区”、“生活平台”以及复杂的“竞价”、“拍卖”、“消费者定价”等等概念,都代表了某一个时期互联网被关注的中心,也代表着一批互联网公司的商业定位和生存价值。但是按照商人童家威的想法,为商业服务的公司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公司。
“一双中国筷子的离岸价与美国零售市场的销售价钱往往是5~10倍的差价,其他商品也类似。但一双中国产的筷子卖到美国要经过什么路径?它需要经过商品质量验证、商业信用验证、信用卡结算、运输及仓储和进出口报关等等。一个企业的主页仅仅完成了宣传产品的目的,是企业出口的第一部。进出口贸易中的各个环节是最不透明的,也是利益最大所在。”童家威介绍。
对需要在中国采购的美国商务团,童家威会说,“我带来了中国最好的产品,你们直接采购,省去大量的中介费用”,然后他又回头对中国企业说“‘相约中国’网上有一批的美国人要买你的产品呢”。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为中国企业出口提供一条龙服务。”童家威说,“这一条龙包括请来瑞士通用公证行做质量验证,请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做商业信用调查服务,还有一系列的结算,仓储运输和进出口代理等等,成为‘相约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也因此找到了进入中国的一条新途径。”
“相约中国”采取会员制收费形式。这笔收费是使得童家威“不看好”很多同业经营者的原因,“一个会员收费7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钱。我原来为企业做网页,让企业老板掏钱很难,但是让他花钱请客吃饭却很痛快。原因就是请人吃饭可能会有效益,而互联网是他不熟悉的东西,也看不见眼前的利益。”
“做互联网的人宣扬自己要赚钱的人很少,都说那是下一任CEO的事情。可是从跑马圈地到实现赢利,并没有一条必然成功的途径。如何赚钱是最重要的,虽然我还没有赢利,但是我一年从会员的手中已经拿到了两三千万元人民币,因为我帮他们做成了生意。”
“要说那些竞价拍卖,比如说我要买一张桌子,哪会在开价以后还等着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再开价,比比价钱谁合适再决定去什么地方取这张桌子。况且,拍卖的桌子有时候比你家隔壁商场的桌子还要贵。”
很明显,童家威对于中国目前互联网的主流网站并不赞成。
“‘相约中国’现在是一个被美国业界和投资者认可的BtoB模式代表。在美国本土,企业、商品信息索取没有障碍,物流也很畅通,美国经典的BtoB的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把商品交易从物理世界移到比特世界,省略掉大量交易成本。而在中美贸易中间,商业信息和贸易过程服务还有巨大的空白市场存在。”童家威说。作为出生在中国的“美国学生”,童家威自然比美国本土的商人或者互联网从业者有更多的优势。
“这个模式,是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的。目前‘相约中国’是一个中—美贸易的服务商,同样它也可以是一个韩(国)—美贸易、印(度)—美贸易等的服务商。”
因此,童家威一口气注册了Meetkorea.com(相约韩国),Meetindia.com(相约印度)等等域名(据说只漏了一个国家),决心在世界与美国的贸易中间获得好处。这是将来“美国商务网”股票飚升的最大故事所在。也正是互联网把这样一个纯粹贸易服务公司推到了大众的眼前,成为“互联网革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