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卡丘:亿万人共同的宠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黄艾禾)
皮卡丘: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反攻?
这种动人情景令人惊悚
被其他国家的流行文化反攻会出现什么情景?随着电影《皮卡丘》的上映,“口袋怪兽”魅力席卷北美。美国小学生身上穿的是皮卡丘图样的衣服,手上拿的是皮卡丘布偶,连上学都是为了要去交换皮卡丘图卡。因此,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前所未有地规定小学生不可以带皮卡丘图卡和电子游戏去上学。
以一部动画片的流行牵涉到文化的进攻或反攻,这话不是有点过分吧?但看《皮卡丘》的确给你很不同的感觉。它使人惊悚:故事开始,一个人类造出来的实验品逃跑了,它对人类充满仇恨,而且,它力量无穷。它可以使用克隆等生物技术将它想要的生命重新复制,这种复制品与原型几乎一样,除了多一点邪恶。而就这一点邪恶,就使得原型拼尽全力也无法战胜自己的复制品。日本动画特有的剑拔弩张的线条,将传送带上源源不断大批量的复制过程演绎得让人惊心动魄。这与美国动画中温情脉脉的白雪公主狮子王花木兰太不相同了。
并不是这种动画片就没有幽默,比如小宠物们与它们的复制品捉对撕杀的场面,打得那么残酷,动作却那么笨拙憨态:碰上这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我到底该不该发笑。当然,皮卡丘永远可爱,它的两个红脸蛋会往外放电,它永远只说三个字:“皮-卡-丘-!”但随着情节地点的不同,它这三个字意思不同,充满丰富的内涵。最后当他的小主人为制止战争牺牲了生命时,它拼尽全力放电救主人,凄厉地喊着“皮-卡-丘-!”一遍遍声音逐渐低了下来,它力不从心地滚出两滴热泪。出人意料地,围在四周正在捉对厮杀的宠物们都开始流泪了,它们的眼泪汇成水柱一齐浇向中间已经化为石头的男孩,犹如一个反方向喷流的喷泉,这情景太动人了——在汹涌的的音乐浪潮声中,小男孩渐渐苏醒了。我潸然泪下。你说,这是日本的文化,是美国的文化,还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的力量?
美国人改造了皮卡丘?
早年间,我们都曾是美国动画片的忠实观众。不喜欢日本的动画,觉得画得太夸张,太机器感,也太商业化——就是为卖玩具,一部“奥特曼”简直败透了胃口。但不知不觉间,美国动画技巧越来越纯熟圆润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当初那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而日本动画却越来越丰富成熟,越来越具备一种现代都市人的臆想境界的意味。这种臆想的东西,特别人造,特别假,却特别适合作为远离自然的都市人的精神安慰。——虽然造这个皮卡丘之初,也仍然是为了卖玩具,而且随着片子的火爆,商人们也确实把玩具卖得很成功!
近年来,美国电影屡屡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电影精英们到好莱坞发展,是谁都看得见的事实,而最近的时髦大片就是《黑客帝国》:里夫斯明明在片中玩的是中国功夫!而美国人改造过的《皮卡丘》又拿到日本去放,结果怎样?也混了个日本票房第四,比美国人改造的另一个日本电影《哥斯拉》强。实际上,这个《皮卡丘》,已经很难说是纯日本片,或是说纯美国片了。
中国引进皮卡丘系列电视动画片是去年的事,虽然中国的家长们可能对《时代》周刊评一个卡通怪物作年度人物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中国的孩子们早就把这小家伙看得耳熟能详了。谁知道,哪一天,中国也会出个漫画天才,造出一个中国的“皮卡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