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裸露的夏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君梅)
1997年春夏,出任老名牌“古奇”首席设计师的汤姆·福特——一个30岁出头的美国人狠狠地把这个过去的皇家御用品牌颠覆了一回。他推出了惊世骇俗的“牙线装”。男女同款,模特转过身去,背后的“衣服”其实只是两根线,呈“T”字形相接,接触点赫然缀着“Cucci”的标志,模特的臀部暴露无遗。
“露”曾是反叛的旗帜
夏奈尔小姐如果看到这些会怎么想?这位现代女装的奠基者(开路者)在本世纪20年代将裙子的高度提升至小腿中部。女性因此暴露出来的那部分肌肤曾经代表“反传统”。但终其一生,夏奈尔也没能超越这个高度。她的晚年——60~70年代,几乎可以说是在与超短裙的斗争中度过的。1971年1月,逝世前的一周,80多岁的夏奈尔还边工作边从收音机里收听“夏奈尔战胜迷你裙”的报道。夏奈尔1938年为法文版《时尚》撰写的箴言:“女人的教育包括两门课:一是千万不可不穿长袜出门,二是外出绝不可不戴帽。”这箴言早在30年前就过时了。
60年代末,法国服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将透明的合成面料运用在高级女装上,公众哗然。这样的设计并未在街头流行。但街头的“裸露”更让人震惊。一张摄于60年代的荷兰、获国际大奖的摄影作品记录了那个时期“性解放”思潮中狂热而单纯的青春。公园的长椅上并排坐着两个女人——被衣服包围到下巴的老妇人和赤裸上身的妙龄金发女郎。老妇人或许正为身旁这个陌路的、“恬不知耻”的年轻人羞愧,一头扎进手中的报纸。女郎却坦然地把双臂搭在椅背上,不经意地瞥一眼老妇的报纸。女郎的身材既不像梦露那样性感也不像辛迪那样健美,她太年轻了,有着发育期女孩子特有的“臃肿”。
70年代、80年代的青年人男女皆用喇叭牛仔裤和紧身T恤显露年轻的曲线。
就在几年前,英国女设计师维维安的“内衣外穿”还被认为是非主流。今天,这样的衣服以及坦露身体的方式已经到了像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那种程度了。
当“古奇”让“牙线装”堂皇登场的时候,“裸露”已不再是反叛什么的大旗,而是世纪末时装的一个组成部分。
街上流行“露”
90年代的“露”更像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晴雨表。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对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终于遭到了报应。酷热难当的夏天,“露”有了普遍流行的大气候。
1997年夏天具有标志性——服装服饰全面进入以露为美的时代。
街头流行与前面提到的“古奇”高级时装秀一唱一和。凉鞋尽可能多地暴露脚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字型”,日本木屐式、拖鞋式、沙滩式凉鞋纷纷上市。服装方面,最“顶极大热”(Hip Top)的女装搭配是“吊带背心+牛仔裤”(美国《时尚》杂志Vogue评论)。何止是美国?人们很容易从东京、汉城、香港、广州、上海、北京,或流行风吹得到的亚洲其他城市证实“吊带背心”在那个夏天的“全球化”。被称为“太阳裙”的细吊带长裙继续受青睐。和80年代比,它更短小,肩带更细——像女孩扎小辫的橡皮绳。将“太阳裙”做得较长的品牌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露”出性感——款式紧身或者采用较“透”的面料。
夏天越来越热。1999年6月初的北京已经35℃。穿得轻薄的女人们一如继往地从国内外时尚媒体那儿搜索流行信息。
浅色“围胸布”和超短裙组合是“miu miu”(意大利著名女装品牌“普拉达Prada”的二线青年品牌)的主打夏装。据说“围胸布”时装的鼻祖是16世纪法国渔村妇女的遮胸布——一块长条布围住胸部,上端用麻绳抽紧再系在颈间。“古奇”的分身式泳装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衣像旧时中国女子的“肚兜”。这两款夏装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如果着装者胸部丰满,上衣的下摆会随着她的行动轻摆,与身体若即若离。让人在炎夏享受“衣带生风”的感觉,这样的“露”真是美妙。
男人也在这个夏天加入了“露”的时尚行列。西安的“梦特娇”专卖店里正出售高科技合成面料男T恤,闪光、半透明。棉针织“跨栏背心”在全国范围内卷土重来。质地更好、颜色、图案更时装化。传统的黑、灰、蓝与非常“后现代”的军绿色、迷彩图案、金属涂料一同勾画阳刚的线条。
胡东穿着紧身网眼T恤的照片在这样的夏天同时出现在多家报刊上。和已是“首席中国男模”的弟弟胡兵相比,哥哥胡东才刚“出道”,在今年的全国男模选拔赛上刚刚“蟾宫折桂”。此前他曾是中国“八·一”皮划艇队的运动员。
6月8日,胡氏兄弟同时出现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的一项公益活动中。两人穿着款式略有差别的紧身针织背心,露出傲人的宽肩、胸大肌和肱二头肌。
在这项从杭州开始推广、旨在号召国人“天天清洁头发”的活动中,出身于杭州的运动世家、分别有着划赛艇和皮划艇经历的胡氏兄弟无疑是“健康”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尽管胡兵强调自己最精彩的不是外表,但毫无疑问,恰当地展“露”自己最美的线条为胡兵带来了成功、荣誉和自信。“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机会用语言表达你自己。这时,你只能用形体说话。”
“露”得健康
运动呈现的美是健康的——运动重塑的线条、有活力的肌肉和户外阳光晒出来的肤色。这就是尽管运动装(或“运动化”的时装)即使很暴露也不会引起非议的原因。
1996年夏天,亚特兰大奥运会,王军霞让人们看到了“比基尼”式田径服和速度、耐力的完美结合。
与人们熟悉的中国运动员的传统比赛服相比,它的确“太暴露”了。但它暴露出的是实力和美感——长跑运动员特有的“肌肉群纵向分布”的双腿、毫无赘肉的腹肌。
并非王军霞个人偏爱这样的“赛场时装秀”。早在1995年,中国田径协会就与运动服生产商“锐步”联手开发“分体式田径服”。在这方面“敏感”的国家,此类举措要提早5到10年。
有趣的是,目前在国内比赛中只有高手才“敢”穿较为暴露的新式比赛服。这仿佛再次印证自然界的原始法则:最漂亮的也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
为“更好地展示运动员美好的身体曲线,增加运动的观赏性”,国际排联也有举措。1998年,他们决定:在日后的比赛中让女运动员逐步都穿上“连体泳装式紧身球衣”。当年的排球世锦赛首次设立了“最有魅力球队奖”。冠军古巴队获此殊荣——她们是惟一一支穿“泳装式”排球衣的球队,这无疑有助于她们尽显“古巴魅力”——四肢修长、臀线高、翘臀。国际排联赏罚分明,美国等8个国家的球队因为“衣服太宽大”而被罚款(每队3000美元)。
事实上,运动服生产商一直在为减小风或水的阻力,提高竞技速度而努力着。面料采用高科技,设计上则采用“减法”——该“露”则“露”,在符合力学原理的同时也极大地成就了美感。田径运动员看起来更像奔跑的鹿、豹子和飞跃的羚羊,游泳运动员更像“浪里白条”。
运动中裸露出的人体呈现出健康美,自然,其中蕴藏着崇拜速度、力量,挑战极限的生命冲动——在人类理想中,这种冲动永远让人激动不已。这正是近年来运动服越来越暴露也越来越在大众中流行,甚至高级时装也加入“运动元素”的原动力。
露,其实不简单
“如果你掩盖住某个性感部位就得暴露另一个部位。”这是时装界的一句古老格言。它体现了这样的时装美学观点:大面积的“露”和“透”不一定具有美感,真正的美是“裸露”和“遮掩”在视觉上的巧妙平衡。遵循这样的理论,设计师们给及地长袍配一个开得很低的领子,裹颈包胸的衣服下面双腿会裸露得更多一些。
克里斯汀·迪奥显然深谙其道,在二战刚刚结束时,他通过恰当的遮与露,以夸张的手段美化了女性的曲线,为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带来歌舞升平的希望。他设计的女装上衣很省布——无肩带紧身胸衣旨在突出女性挺拔的胸部,纤细的腰部;裙子可就非常费布了——为了使臀部显得更宽大,以便与苗条的上身相映成趣,他通过种种办法增大裙子的体积。
消费者从时装设计师那里接过这件美仑美奂的衣裙,同时也接过一个美丽的“包袱”——越是裸露肌肤或暴露曲线的衣服,客观上对着装者身体条件的要求越高,暴露出的肌肤和线条应该是完美的。
遗憾的是“上帝”并没有给每个女性“理想的三围”。身材苗条者很可能有“平胸”的麻烦。一天,一名漂亮的英国模特由于过度劳累在试衣的时候昏倒在迪奥的怀里。“她不停地向地板滑下去,我想我是努力抓住她,但我发现竟抓住了她的“胸部”(假胸)——我差点忘了,我一直在设计上突出女性的那一部位,所以我曾命令所有发育不够好的模特姑娘自己想办法装上那种被我们不文雅地称作‘假胸脯’的东西。”迪奥后来回忆道(玛丽·法兰西·波娜著《克里斯汀·迪奥》)。丰满当然也会另有麻烦。直到今天,多数女性在穿较为轻薄、紧身、露的时装时都会先将自己的身体挤尽一个人造的理想模子里——加垫衬的胸罩和旨在收腹、束腰、提臀的腰封、紧身衣裤。
内衣在制造性感的同时也在维护“道德”——防止春光外泄。而这个起着掩藏身体作用的内衣也千万不能露,这是现代着装约定俗成的规范。
要拿捏好“露”和“不露”的尺度,穿着者难免会感到劳神:一不留神,胸罩的肩带便从低领外衣的领口溜出来;紧身衣让里面的内衣“原形毕露”;薄如蝉翼的真丝雪纺面料本来最能体现夏季的轻灵,但有教养的女性一定会在里面先穿一层修整体形的内衣再穿一层不透明的衬裙;穿细肩带的“太阳裙”要选一件无肩带的胸衣,但一定要选在设计和制作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否则,没有了肩带的约束,胸衣随时可能错位……
或许想让现代人真正享受“天人合一”的乐趣,世纪末的时尚舞台正在引领一股不穿内衣的潮流(尤指女性不穿胸衣)。本来,T型台上的模特为了不破坏所展示的时装的线条,大多不穿内衣——这个稍纵即逝的过程正被时尚杂志“定格”,一个“行业秘密”被当作最新的时尚传播。时装设计师近年的作品更是有意识地强调这一趋势。
但是作为帮助现代人确立社会角色的“行头”,时装不可能超越社会环境而存在。1998年夏天,除了“古奇”,其他一些一向为保守、成功的人士所拥戴的老牌子如“柏百利”、“夏奈尔”也大玩露和透的时尚,前者——一个英国绅士的品牌推出了半透明的男T恤;后者——一个最初倡导女性独立,以轻便、宽松的套装确立形象的法国女装品牌推出了露脐背心、透明吊带衫。这些品牌的消费者往往是上了些年纪的、也有了一定地位的人士,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时尚——一个坐在宽大、威严的黑色老板椅上的中年男人穿了一件透明T恤。中档的成衣也在迎合这股风儿。一位白领女士透露了她今夏的尴尬:她一直穿“宝姿”这个品牌,近日看中了一件该品牌的夏装,比较“透”,却没有衬里。就在这位女士拿着衣服犹豫之时,售货员小姐漫不经心地建议:“你再买一个衬裙不就行了?”女士找遍了整个购物中心也没看到有卖衬裙的。
在这个消费时代,拒绝一件衣服很容易,但你没法拒绝“潮流”。当“潮流”袭来的时候,既让自己从中享受到乐趣,又被社会环境认可,这真是一个难题。
并非每个女人都有维纳斯的身材,过于大胆地暴露是不明智的,但也不该因此一味地遮掩,服装的艺术是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