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法治辩证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昱)
从各媒体连日连篇的报道可以看出,每年一度的两会算得上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据说,今年的两会与往年相比创造了3个“之最”;会期最短,采访的记者最多,审议通过的法律案最多。路透社的消息说,“在这个重要时间召开的这次重要的会议将促使中国成为法治国家”。
有关以法治国的话题,我们已经说了许多年,可就在近一年间,我们还是看惯了目中无法者的猖獗、法律束手无策的尴尬,代表们显然认识到他们必须肩负的立法的责任,据介绍,头3天两会收到的提、议案中,立法案就占到了70%~80%。被人大确定为一号议案的是由31名上海代表提交的建议制订《反腐败法》的议案,78岁的张仲礼代表说,我国反腐败的法律是不健全的。比如刑法只对贪污、受贿、渎职等腐败罪行作了惩治性规定,而对于更多的腐败,如卖官骗爵、弄权敲诈、滥用权力、挥霍浪费等,却一直束手无策。张仲礼指出:“凡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存在,就必然有不良分子利用权力谋私乱为。”
就在人大会开幕的头一天,新华社引述中纪委书记尉健行的话说,1998年各级法院共审理了3.3万起经济罪案,其中1.95万起属贪污、行贿和玩忽职守;全年共有15.8万干部受到处理,其中县处级5357人,地厅级410人,省部级干部12人。而在1996年,受到处理的地厅级干部数量为321人。据报道,近十几年来,中国开展的较大规模反腐败行动已有七八次,虽没有《反腐败法》,中央颁布的反腐倡廉文件、法规也有400项之多,除公检法之外,监察部、中纪委、反贪局、政法委等各类有关机构及制度、措施数不胜数,但腐败却愈演愈烈,数量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与1998年反腐“指标”几乎同时被透露的一组有些久远的数据是,1992年9月至1997年6月,平均每23天一个省部级高官被查,每天一个厅局长落马。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不同的社会时期,腐败的程度有高低之分,在剧烈的发展变化时期,腐败更为常见,即腐败的程度可能与迅速的社会经济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社会正在巨变中一日千里,这划时代的巨变既造就了经济奇迹,也造就了犯罪高峰,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新的时代,利益正驱动着一切,因此这利益也凌驾于一切。所以,我们还能看到比数字更触目惊心的:高检反贪局长贪污,湛江边防海关组织走私,韶关的法庭庭长与强奸幼女的疑犯坐在一起吃酒。法律是至高无上、一尘不能染的,但执法者却生活在光怪陆离的世俗里,这种差异每每让法律的公平、公正、公开在现实中大打折扣。
那些手持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者的日子从来就没有好过过,但他们从来也未曾因此而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和暴利。3月份最让老百姓高兴的是电信价格终于下调,怨声载道的电话初装费从3000多元骤降至1000元。信息产业部也终于承认,消费者为国家电信事业做了贡献,是该得到回报的时候了。居高不下的电话费一直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一个疙瘩,可以说,民怨沸腾是促成此次降价的最主要原因,但疙瘩并没有因此解开,毫无道理的初装费还在,打到美国的国际长途不过从每分钟18.4元降到15元,更重要的是,这降价还活像是一种恩赐,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馅饼。市场经济有句俗语,消费者就是上帝,对上帝的恩赐,显然是上帝无法容忍的。每个人都知道,顽固的电信垄断造成了许多的无理与不公。3月8日,信息产业部宣布中国电信按业务种类一分为三的计划已定,这无疑是一则让人失望的消息,因为垄断的实质丝毫未变。在怒吼的因特网上,能够听到的只有一个词:换汤不换药。
从本届人大会上倒是传来一个真正的好消息,《反垄断法》草案已成。一位立法委员说,有了法律这件武器,“消费者们或许可以真正做一回不看别人眼色的上帝”。因为市场经济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因为社会转型的空子20年来一直被而且还在被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者钻来钻去,所以我们需要稳定、权威、具有强制性和宣称在它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司法部长高昌礼说,争取今年上半年全国30%的县、年底大多数县市用“要司法”的谐音开通“1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法律是无比圣洁的,法治却常常无法同样十全十美,无往不胜,但毕竟,除了法治,你很难找到比它更好的。 反腐倡廉法治国家法律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