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总捡容易的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卞智洪)
刘元
刘元:1960年1月1日生于北京。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唢呐,1975年考入北京艺术学校,1979年进入北京歌舞团。1984年和崔健等组建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七合板”。此间自学吹萨克斯,开始了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生活。刘元爵士四重奏乐队经常在北京的酒吧等场合演奏
记:爵士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中国人听到爵士乐这个字眼快10年了,10年中曾有媒体大力宣传,也曾有要热起来的迹象,近几年每年还有为期一周的爵士节,但大多数人对它好象还是非常陌生。
刘:从来就没热过。现在在北京,能够演出的乐队也就五六支。
记:和摇滚乐相比较,为什么摇滚乐能一度火热,并持续受人关注?是不是因为摇滚乐比较直接地干预社会,而爵士乐诉诸内心,和现在中国人的普遍心境并不相符。
刘:根本原因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音乐教育,没有欣赏水平,就没法欣赏爵士。爵士乐80%是纯欣赏性的,摇滚乐、流行歌曲欣赏性相对来说要差一些。
我并不希望爵士在中国热起来,即使在美国听众也主要是一些白领和知识分子。但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欣赏群体,不能欣赏群、包括乐评,说的都是外行话。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音乐都来了。爵士在这之前也有,但给人印象是一些老头在那儿吹,要跳舞,要喝点小酒,还有个女的披头散发之类。那音乐也的确够旧的,水平也谈不上,而且也不是爵士。爵士节奏性很强,而且变化多,是很严肃的音乐。所以中国娱乐界、找乐的人,需要重新认识爵士乐。现在通过广播、唱片等方式,各种风格也都听过了,但是我觉得,真正的爵士,或者说主流的爵士,能代表黑人音乐精神的,我们还是很少接触。
记:是不是在中国做爵士乐,目前还完全处于学习状态:学习技巧、规范,而谈不上创作风格?
刘:你不学人家你做的就不是爵士。不是说国际的就是标准的,但起码人家是规范的,我们脱离这个时间太长了,又不主动去接触。再说中国的流行音乐都谈不上风格,甭管摇滚还是流行歌曲。
记:摇滚也谈不上吗?
刘:如果说摇滚有中国风格的话,那我们发展太快了。音乐是世界的,仅被中国人接受的摇滚只能说是属于中国自己的摇滚,有中国特色,但不能说有自己的音乐风格。我说我在爵士乐里加古筝呢,你觉得是不是中国的或者说是民族的?
记:爵士乐是在酒吧里产生发展起来的,当时是一种中下层的音乐,后来为主流文化所认可。但在中国泡吧的人却是少数白领,爵士乐是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来接受的,你觉得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矛盾?
刘:爵士乐最适合演出的场所就是酒吧。问题是在中国,流行文化整个来说还是非常模糊的。
记:像酒吧和迪厅都是一轰而上,年轻人个个去蹦迪去泡吧,但真正蹦迪和泡吧的人有多少?有风格的迪厅和酒吧又有几个?
刘:对。在北京,你可以问问专门听爵士的有多少,专门听摇滚的有多少,也没多少。其实问题是,真正把音乐当作生活一部分的人,也没多少。
记:这是不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在过去人们有戏曲,或者有民歌,或者其他音乐形式,但现在这些东西不适合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心理需要了,而新的音乐形式,我们需要慢慢接受。
刘:你说西方的音乐不接受,那京剧也没人听啊。北京有多少50岁以上的人?可是京剧院里人还是很少。宣传最多的是古典音乐和京剧吧,但还是很少人听,这说明在中国音乐教育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觉得问题主要还是在音乐家身上。你要怪环境吗?这个不行,那个没有,那我们都别做了。听众听不懂,你去感动他啊,你去吸引他、带领他啊。再不提高我们的流行音乐水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的流行音乐多么浅薄,还老有人觉得自己成了。我们的流行音乐基本上仍是学港台的,而港台是学的美国,并且是学其中最简单最容易的那部分。80年代,一上来就是Pop,对爵士、布鲁斯等,却不做一点接受和学习。至今中国没有一支布鲁斯乐队,爵士乐还有很多人觉得是另类音乐!我们本可以从爵士乐里学到很多东西,这是一种很富有的音乐,在西方音乐里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你不了解它你就不知道现在的西方音乐怎么来的——没有你应该补啊。
记:我们是,音乐人捡容易的做,听众捡容易的听,商家捡好卖的卖。
刘:在中国所谓商业就是赚钱,你不踏实做音乐就会被商业吞没。有几个人的音乐是和生活有关的?有几个人的音乐里在谈论生活?他没法谈,他怎么谈?“唉,瞎混呗。”问:“你还练琴吗?”“还练琴?我都成了还练琴?”他的意思是你还在练琴的阶段呀,——但练琴是永远的工作。所以不可能有水平,艺术没水平就不应该进入市场,他们都在那儿蒙事儿。
记: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市场。
刘:然后变得更糟。你看我们的流行音乐不重视现场演奏,这问题就大了。因为录音可以做假啊,一句词唱上几十遍,你让他现场唱他不行,那将来,唱片业不景气,整个国家的音乐就全没了。
记: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会出专辑吗?
刘:边学边唱。这也是我对整个流行音乐界的想法。我现在出专辑的话,卖1万张属万幸。但我会去做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肯定赔本也要去做。有的音乐人、制作人还在一直努力,包括组织爵士节的那些人,我很尊敬他们。这个行业,必须得有勇于献身的人。 爵士乐艺术音乐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