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迎接新世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理 李孟苏 王南)

医药与新世纪

记者 刘理

从忧郁症说起

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忧郁症可能有先天遗传的因素。医学家从摄取的大脑解剖图中发现,忧郁症患者大脑中的某个部位较正常人要小,活动性也差。这项医学成果虽然还不能直接作用于忧郁症的诊疗,但有助于了解人在绝望时何处出了毛病。近一步的研究将等待大脑扫描技术的提高。

然而,人们并不会因为这一小小的医学发现而停止忧郁。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医生推荐一种名叫圣·约翰斯沃特(SaintJohnsworl)的草药作为治疗轻度忧郁的首选药。

这种提取自一种黄花植物的草药其实已被使用了近2000年。某些人相信,这种草药起源于古希腊,在当时被用来驱除魔瘴。在过去的15年间,这种草药已成为欧洲治疗轻度忧郁症的常备药,每年在德国有300万份处方开具圣·约翰斯沃特。如今,它又到了美国。

据相关医学部门实验,受测的3250名轻度或中度忧郁症患者中有80%在服药4个星期后感到症状有所缓解或全部消失,受测者中只有24%产生副作用,其中包括焦躁不安、肠胃失调及轻度过敏,但这些副作用远远轻于同类药物可能造成的失眠、体重下降与性功能减退。

遗憾的是,医学专家至今无法确定这种草药的有效成份与抗病原理,也无法确认它是否对重度忧郁有效或适于长期服用。

非常规诊疗法与灵丹妙药的作用或许有比正规的医学手段高明的地方,但从理性的角度看,医学的发展将取决人对自身的认识,而非对某种灵药的信赖。也许圣·约翰斯沃特正好作用于大脑的灰色部位,只是科学还无法将其过程准确地检测出来。

吃药,迎接新世纪0

新的扫描技术将帮助医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我们的身体

吃药,迎接新世纪1

探查快乐之源

医学家相信,身体出了毛病就是身体出了毛病,当你抽一支烟,喝一杯酒,打一针可卡因,那一瞬间,有上兆的化学分子通过你的血液进入你的大脑,那些东西让你沉溺并自我感觉良好。但同时,另一些人却能避开这玩艺儿。其间的分别并不是你从心理上更喜欢烟酒和毒品,科学家说,人们沉溺于不良嗜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脑中多巴胺(dopamine)水平的变化。它是脑神经传达作用的必要物质。

美国生化专家纳娃·维尔柯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今年发布研究报告称,多巴胺是众多嗜好的原因,多巴胺提升,人就会觉得高兴。而这东西的提升很简单,它来自于一句恭维话一次拥抱或一个吻,当然也会来自毒品。这一简单的化学物质可以与众多事情相联系:从吸毒到吸烟和享受性爱,它不仅是快感的传递者,而且是嗜好的控制者。

药物依赖曾被认为是性格缺陷所致,但科学家对多巴胺如何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可能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吸毒是大脑紊乱的一种症状,像其他疾病一样。

有证据表明,安非他命可以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细胞制造出更多的多巴胺。可卡因可以通过抑制原本将多巴胺输送回制造细胞的一种分子的活动,从而提高多巴胺的水平。尼古丁、酒精、海洛因都能激发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以增加多巴胺水平,烟草中另外还有一种尚未探明的物质,它可以破坏一种原本可破坏过剩多巴胺的生物酶MAOB,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某些人感到不那么高兴时需要烟草。

有意思的是,科学家相信,多巴胺系统早在生物进化的初期就有作用,因为它可以增强包括性交在内的对物种生存紧密相关的活动。不仅如此,多巴胺还与学习、记忆等一些创造性活动相关。每当人们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时,多巴胺便会作为奖赏而分泌,使人产生快感。但是,现代生活促使人们毫无顾忌地进行原本威胁人类生存的活动,比如食用过多的脂肪、糖以及使用毒品,来换取廉价的快感。

研究表明:可卡因成瘾者的神经细胞对可卡因类化学物质的吸收能力远低于正常人。科学家的解释是:被过量多巴胺破坏的神经细胞做出了应激反应,削减了每个多巴胺上能够携带的“接收器”数量。在没有毒品的情况下,神经细胞产生多巴胺缺乏。吸毒者最初成瘾时是因为毒品产生的高潮,成瘾后期,吸食毒品则是因为体内多巴胺含量过低。同时,可卡因还会损害大脑额叶前部皮质区域,这一区域负责控制人体避免做出冲动、不理智的行为。

简而言之,与许多化学分子一样,多巴胺含量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状况。含量低会导致震颤、麻痹、帕金森症,含量高会引发幻觉、妄想与精神分裂。

吃药,迎接新世纪2

医学已与高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

主要的是基因

多巴胺的研究报告提供的是关于瘾君子的科学名词,事实上,人们对酒精依赖的描述已勾勒出以上说法的轮廓:诗人喝酒才会有灵感,不喝酒就进入不了创作状态;武松喝酒才会打虎,多喝一分酒多一分力气。

科学家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治毒瘾或帮助戒烟。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基因在决定何种人可能成为“瘾君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猜测已通过对小白鼠的实验得到部分证实:去除被称作“多巴胺输送者”的基因便可使小白鼠拒绝可卡因的诱惑,但不知小白鼠是否还能感到快乐。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对多巴胺功效强弱起影响作用的基因,其中一种称为D2的基因会导致多巴胺含量过低。科学家们相信,植入一种被称为D1的基因有助于减轻戒除毒瘾时的痛苦并最终靠植入D1基因使瘾君子戒毒,而抑制生物酶MAOB的活动将会使那些“烟枪”戒烟成功。

吃药,迎接新世纪3

几乎所有疑难病症都正从基因入手寻求解决之道。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梦想找到细胞癌变的关键环节,他们努力的结果是发现了一种名叫P53的基因。当P53健康、尽职时,它可以使细胞保持正常发展;当P53缺乏、被破坏或被其他分子包裹时,细胞便会产生癌变倾向。这种基因可能发生突变,并在某些不幸的家庭代代相传。

P53在细胞中扮演纠错监察员的角色,一个健康细胞通常会在自身附近保存一部分P53蛋白质。P53不断老化,同时也不断更新。当某种物质破坏了细胞中的DNA,比如辐射、化学致癌物质,使细胞产生癌变倾向时,P53便会处于高度警戒状态,P53将中止细胞的自我复制,直至细胞内的蛋白质被修复为止。恶性肿瘤的生产就这样得到抑制。P53有时甚至会采取破坏全部癌变细胞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然而,最有益的东西也随时可能变成最有害的。有许多方式可能导致构成P53的基因发生衰变。

这种衰变引发的癌症占全部癌症发病率的60%。大多数衰变通常源自基因的突变,尤为典型的是基因内部出现“拼写错误”:被命名为A、T、G与C的构成P53的2362个“字母”中的一个发生了变化,成为另一个“字母”。变化了的基因导致整个P53蛋白质发生改变,使P53面对癌变细胞束手无策。

理论上来说,只从父母中一方遗传到畸变的P53的孩子可以从另一位健康的父母处获得作为补充的健康P53。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一个畸变的P53便可通过链式反应造成整个人体全部P53的破坏。

尽管遗传是传播畸变P53的一种途径,但事实上多数畸变P53都产生于致癌物质刺激造成的突变。举例来说,香烟中所含的苯亚腊足以使G变为T并将C变为A。一个畸变的P53就可使整个细胞面临癌变的危险,而一个失控的细胞就可能导致整个恶性肿瘤的形成。

科学家已经开始尝试利用P53的这种特性将其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许多癌症(如膀胱癌)在早期很难用传统方法确诊,现在可以通过检测有无畸变P53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在临床治疗领域,科学家发现:大量注射健康P53可遏制恶性肿瘤的生长。人们甚至无需使健康的P53遍布癌变的细胞,P53自己便会通过一系列目前尚不了解其原理的反应控制整个恶性肿瘤。

利用P53诊断与治疗癌症有着光明的未来,尽管有40%左右的癌症并非源自P53突变,但仍有一部分科学家乐观地相信,治愈癌症将在5年至10年间完成,至少是从理论上治愈。

新世纪的福音

艾滋病与癌症是人类最为迫近的病症,科学的尖端也正指向那里。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一次惊人的交叉是由一家名为Affymetrix的美国公司设计的DNA芯片。制药公司和生物学家正在测试他们生产的第一批DNA芯片。该芯片已经能够读取基因式并检测具有癌变倾向的某些基因突变。目前,该公司只营销一种产品,它是一种在艾滋病病毒产生抗药性时跟踪其基因突变的芯片。第二种产品很快将出现,它将检查出在许多种癌症中发生突变的P53基因的变化。这种将生命的化学过程转化为一种静态形式的设计思想意味着可以从最细微的尺寸上分析人体生理学,确切地说,就是可以分析基因视不同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开”和“关”。

科学正处在了解和操纵生命的能力将前所末有地迅速提高的边缘。前不久,研究人员还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地苦心寻找基因,比如,确定囊性纤维变性基因的研究用了10年时间,耗资1.5亿美元。分离一个肥胖基因花费了10年。如今,科学家正在解开从人类到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所有基因密码,随着这些密码被破译,即确定了基因的排列顺序,研究工作就开始着力于把单个基因分离出来并查明每个基因的功能是什么。

当然,发现某个基因或者阐明某个复杂的生物学途经只是向找到一种治疗方法或有效药物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P53基因原理已明晰,但根治癌症还有待时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早在20年前就已确定,但至今仍没有发现这种贫血症的治愈方法。而且,随着每年发现数千种基因,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将被淹没在海洋里,慢慢寻找潜藏的目标——新药。NeXstar医药公司首席科学家拉里·戈尔德说:“找到新药是一件麻烦事。”

但是,医药公司对在基因组中获得某种可能颇感兴趣。瑞典制药业巨头阿斯特拉公司今年以2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基因序列的信息,而出售者是美国的一家基因组疗法公司。

已发现的人的大部分致病基因可以在酵母和其他简单生物中找到对应部分,这样就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这些相同的基因及其生物途径。此类研究由各种生物公司紧锣密鼓地进行,其暗中指向的疾病包括癌症(ras基因)、哮喘、肥胖等等。马里兰州的人体基因组科学公司的技术已帮助其合作伙伴史密斯克兰一比彻姆集团找到了一些对付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的新药。

科学家和生物技术公司携手,在把我们引向一个生物的新世纪。癌症、艾滋病有望在5一10年内就被攻克,越来越多的药物当然将为开发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在经历了漫长的文明发展之后,人类依靠自己发明的工具,已经走入了可以把握和操纵自己命运的时代。但是,当我们被越来越清晰地通过数据变成程序,当药物对生命的控制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效时,我们究竟应该感到欣喜,还是应该感到悲哀?吃药,迎接新世纪4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