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中国足球词汇考(续)

作者:苗炜

(文 / 苗炜)

’97中国足球词汇考(续)0

动真格的:无疑,1997年初,“动真格的”一词是中国足坛使用频率最高的。该词汇由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提出,他认为中国足球屡战屡败,却并未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因此,国家队总结应“动真格的”。国家队新任领队上任后,曾开会讨论中国足球与乒乓球、女排、游泳等优势项目的差距,申明“思想作风”的重要性,中国体育的主流思想正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向走向职业化的足球渗透。

封闭训练:这一思想展露在中国国家队训练营地上就成了这样一条标语——“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累”。在海埂保安及狼狗的监护下,各甲A 球队也在“吃苦受累”,记者采访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但这种强制高压气氛下的训练能否成为球员的职业习惯,尚需划上一个问号。中国足球的落后似乎只剩一条原因:球员们训练得不够刻苦。而足球改革规划者们在思路上的混乱、工作上的低效率已被“吃苦受累”的球员们所淡化。

满清帝国:一位在海埂采访的北京记者通过收音机向他的北京听众发来感叹:这儿(海埂)像是满清帝国。他认为,中国足球经海湾一败回到了极为封闭的状态,拒绝记者采访即为拒绝球迷的关注,中国足协想降低足球的热度,丧失了推广足球市场的自信。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足协正打算将甲A联赛光盘游戏开发权出售给一家外国公司,第一年价值40万美元,为期7年,每年递增10%;他们似乎把职业化理解为一项项出售权利,而不会为开发市场做出自己的努力,更不知道该怎样把完善联赛机制与促进足球水平提高联系在一起考虑。将游戏光盘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出让,多多少少反映出中国足协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一个足协,两种声音:在英文报刊中,我们常能看到日本联赛被称之为J联赛,新加坡为S联赛,马来西亚为M联赛,而中国联赛却顶着一顶外国烟草商的帽子,这就是中国足协颇为津津乐道的市场开发。其属下的福特宝公司正打算将各俱乐部的球衣、球帽及其他标志产品开发权统一“管理”起来。上海申花俱乐部副总经理郁知非明确表示,这种“独家开发”恐难形成。在1997年初,北京有线电视台与北京电视台争夺北京国安队联赛转播权的新闻更耐人寻味:中国足协在96年末许诺各地俱乐部可以与当地电视台协商转播事宜。但当国安队与有线台签订转播合同后,北京台又拿出中国足协与中央电视台3年前的协议;中国足协将转播委托给中央电视台,中央台与各地方台另有协议,中央台在北京的合作伙伴是北京台;因此,北京台仍享有转播权。这场纠纷的根源就在于中国足协在市场规划中的混乱思路。

拔苗助长:1997年1月中,中国足协召回在巴西受训的6名健力宝青年队队员随国家队试训,新闻舆论对此形成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青年队队员加盟国家队将为中国足球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世界杯外围赛;另一种意见认为此举实为拔苗助长。健力宝青年队将在3月份回国,这支球队几年来倍受关注,但如果令中国的球迷将之视为一个赌注,那则表明这些孩子受到了过多的压力。运动员承受压力是没什么新鲜的,新鲜的是这种没有着落的心态:6个年轻球员的归来几乎成为海埂训练中最吸引人的报道。

签字费:中国球员转会中收取的见面礼终于有了个“与国际接轨”的名称,那就是签字费。各转会球员签字费的问题散见于报端,而中国足协对此的态度是:拿出证据。但是,没有哪一位陷于转会纠纷中的球员能对中国足协说一句:拿出依据。这恐怕是中国足协对转会球员纠纷进行仲裁一再推迟的原因:球员有依据,双方俱乐部也有依据,这些相互矛盾、纠缠不清的依据来自于足协。事实上,你将规则制定得越细致,在实际中越缺乏可操作性。 中国男足中国足球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