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亚历山大正被揭开神秘面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秦劳)

古城亚历山大正被揭开神秘面纱0

潜水员抱着一颗女王头

古城亚历山大正被揭开神秘面纱1

古代亚历山大的图书馆:人类的知识被保存在纸莎草上

克莉奥佩特拉(Cleopatra,公元前69—30年),这位古代亚历山大的女王曾以自己的美色、艳情和手腕,博得凯撒的欢心,成为他的情人,而后又成为罗马大将安东尼的情妇和正式妻子,从而保住了尼罗河畔自己国家的财富和独立。她用自己的肉体和心智以求达到政治目的,其行为标准大大乖离了罗马帝国的习俗和法律,但对罗马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她的复杂性格曾吸引过无数文人。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自己的抒情诗中和维吉尔在自己的田园诗中都曾详细描述过这位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女人。莎士比亚写过悲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萧伯纳写过历史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克莉奥佩特拉在亚历山大自己的宫殿里度过了穷奢极欲的一生,并在那里导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可是她的宫殿又坐落在何处呢?

1996年11月,49岁的法国职业潜水员弗朗克·戈迪奥(Franck Goddio)当着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宣布:“我们找到了克莉奥佩特拉女王的宫殿,解开了千古之谜。”第二天,世界各地的电视荧屏上纷纷显映出不同寻常的水下摄影。画面上,硕大的古代希腊式陶罐隐隐约约从海底相继浮出水面,一具布满海水瘢痕的狮身人面像在混浊的潮水中朦朦胧胧地凝视着,从淤泥中露出陶土壶、石挂和一个女人胸像的白色头部。这些画面是由戈迪奥海底考古队的16名专业潜水员拍摄的。戈迪奥说,在离今天亚历山大港滨海大道不到250米的海底,是一个宏伟壮观的废墟世界。

几年前,戈迪奥在巴黎创立了欧洲海底考古研究所,并亲自任所长。为了绘制亚历山大港7米深处的海底文物图表,他已有过3500次的潜水记录,搜索过约20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考古界这一轰动世界的事件是否意味着亚历山大——古代尼罗河畔的宫廷城市、古希腊时期的世界中心、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寻欢作乐的故园——在两千年后又从大海中复活?

古城亚历山大正被揭开神秘面纱2

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亚历山大港前的法罗斯岛灯塔

公元前331年,希腊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远征到此,建立这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规模巨大的动物园、豪华的宫殿和大理石的庙宇把这座城市装扮得瑰丽无比。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高达120米的灯塔曾耸立在法罗斯岛上,塔尖上不断燃烧的木柴能把亮光射到50公里远处的地中海。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来自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Diodorus)曾盛赞这座当年世界第一大城市的美丽、宏大和繁华。整整100万居民生活在这座世界性城市里:犹太商人、希腊的官吏和士兵、来自叙利亚、波斯和高卢的奴隶。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地方由一个说希腊语的托勒密王室——既爱好艺术而又颓废的国王们统治着。美貌绝伦的克莉奥佩特拉是该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今天,戈迪奥用最现代化的测量仪和无线电测向仪在海底的废墟中发现了这座神奇城市的无数遗物,并根据这些遗物重新确定各种豪华建筑的位置:停泊大战船的军港、波塞冬(海神)庙和戴蒙寺——安东尼的私邸。戈迪奥兴奋地说:“海底的建筑群十分丰富。我们甚至看到了包括两侧房屋的街道和玄武石路面。”

自1994年以来,在法国考古学家让一伊夫·昂珀勒尔(Jean-Yves Empereur)的领导下,对亚历山大的东港进行了海底发掘。这是当今考古界风险最大、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发掘重点集中在这座古代繁华城市在最近1000年间由于地层构造下降和潮水冲击而从海边陷落的区域。这里曾是托勒密王朝历代国王们宫殿林立的地方,即洛契阿斯半岛和戴蒙寺之间的沿岸。德国特里尔的考古学家君特·格林(Gunter Grimm)说:“宫廷内区至少有600米长。”几乎每一位君王都在这里建造自己的王宫,并通过宽阔的走廊和旧王宫连接起来。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这些宫殿形成巨大的豪华迷宫。然而,克莉奥佩特拉的宫殿究竟在哪里呢?她的闺房又在何处?

古城亚历山大正被揭开神秘面纱3

在亚历山大港水下发掘的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石块

人们早就知道,在亚历山大东港一片油黑的污水底下——该港迄今未有污水净化设备——深藏着几吨重的花岗岩石柱和石雕塑像。1961年,埃及海军曾从海底打捞起托勒密王朝一位女王的巨型雕像。

1968年,在埃及考古学家的敦促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参与这里的考古活动,并派遣一名英国女专家霍诺·弗罗斯特(Honor Frost)到亚历山大。经过许多次的潜水考察,这位女科学家绘制了一幅详细的古代亚历山大城市图。不过,当时未曾打捞起任何东西。阻力主要来自埃及海军。海军司令部说,他们不愿让别人进入这片作为军事禁区的海域。

1993年,重新发现这座古城的希望差一点完全破灭。亚历山大市政府要在港口沿岸筑起一道混凝土防波堤。巨大的木料像坦克一般撞击海底的废墟。经过国际各方的抗议后,这次行动才被阻止。

1995年10月4日,法国海底考古专家昂珀勒尔曾在港口海底掘出第一具又湿又滑的花岗石胸像,当它被起重机船吊出水面时,数十名埃及政府官员站在码头的城墙旁目睹一切。在以后的数星期内,一共发掘了34件文物;其中包括几吨重的巨型人物塑像。

昂珀勒尔因此而获得了滚滚而来的财源。其中170万法郎来自不同的资助者,包括艾尔夫(EIf)石油公司、法国电气公司、莱伊卡照相机公司等。1996年4月初,法国总统希拉克匆匆飞往亚历山大——恰恰就在这一天,潜水员们吊起一具雕像的头部。昂珀勒尔的工作人员事先把它取出,弄干净后,再把它沉入海底,以便当着爱丽舍宫高贵客人的面,把它当作刚刚发掘的文物展现。做这样的手脚,对这次行动的科学价值无伤大雅。亚历山大大学希腊罗马史女教授阿西莎·赛义德(Asisa Said)说:“这些发现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我们有可能详细描述埃及法老们的最后日子。”

昂珀勒尔的潜水区主要集中在凯特·拜伊要塞的防波堤前。这个建于15世纪马穆洛克王朝(Mamelueken,1257一1517)的要塞是古代亚历山大灯塔的所在地。潜水员们就在要塞前的潮水中跳跳蹦蹦地行走,在湿滑的石块上爬行。借助GPS 卫星定位系统制成的一份详细图表表明,在要塞脚下勘查过的2.25公顷面积的海底有整整两千块细方石。虽然这些文物尚未经过精确的评估,但是根据昂珀勒尔的说法,它们无疑是古代120米高的灯塔遗迹的一部分。公元前285年,建筑师索斯特拉托斯(Soslratos)用白色大理石作墙面建造了这座巨型灯塔,数学家阿基米德设计了它的反射镜。当时,由一架升降机把木柴不断运上塔顶,以保证信号火炬的不间断燃烧。灯塔设计成棱锥体,屹立在法罗斯岛上,可是它经不起岁月的考验。4世纪时,一次地震动摇了它的墙基,1303和1326年间的数次地震导致它最后的大坍塌。不过,昂珀勒尔所发现的大块细方石难道果真是法罗斯岛灯塔的遗迹吗?在潜水考察中同时发现的人物塑像却不能和灯塔的建筑风格相吻合。于是,一些专家们认为,昂珀勒尔的发现只不过是古代埃及塞拉皮斯(地神)庙宇的遗迹。600年前,马穆洛克王朝把这座庙宇的废墟填入海中,作为海上的封锁线。这种看法大大伤害了昂珀勒尔,但是他说,在发现的遗迹中也有不少重达75吨的破碎大方石——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清楚的间接证据,表明花岗岩大方石是从极高处掉入海中的。他自己还把另一块11.5米长的大方石确定为“灯塔的一级阶梯或者灯塔栏杆的一部分”。被昂珀勒尔打捞起来的文物——花岗岩石柱、狮身人面像、破碎的巨型人物塑像——目前大部分还保存在清除海盐的浸液大池里,以便把外层的矿物质去掉,从而使石块不致被腐蚀,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目前昂珀勒尔的主要对手就是戈迪奥。戈迪奥原本是个古玩收藏家,在戈迪奥的背后有纳税者的天堂——列支敦上登注册的希尔蒂(Hilti)集团(经营建筑化工、钻探技术)的支持。希尔蒂集团为戈迪奥申请到了在亚历山大港作海底考古的特许。和希尔蒂集团的这笔交易是由不久前还任埃及文物局局长的阿贝德尔·哈里姆·诺莱尔丁(Abd el-Halim Nur el-Din)策划而成。此人在一夜之间由于失职而丢了官。

克莉奥佩特拉(19世纪油画)

在开罗研究希腊罗马历史和建筑的一位著名德国专家说:“希尔蒂集团的广告战略家们为戈迪奥精心策划的宣传取得了轰动效应。”事实上,戈迪奥提供的海底资料文件有若干疑点。他是在已经淹没的安底罗多斯岛周围作潜水考察,并把自己在海底的发现当作是克莉奥佩特拉宫殿的遗迹。可是和克莉奥佩特拉同时代的一位希腊地理学家史特拉邦(Strabon)仅仅把安底罗多斯岛描写为“具有一座宫殿和一个港口的王室地产”,却没有一个字提到过美丽的克莉奥佩特拉女王在那里居住过。

德国的亚历山大城考古专家君特·格林也一直持怀疑态度。他说:“戈迪奥重绘的地图缺乏说服力。”克莉奥佩特拉很可能住在纵横交叉、重重叠叠的宫廷内区的某个地方。古代文献曾提到过这一点。不过格林说,戈迪奥现在公诸于世的大件文物是从细节上解开海底之谜的第一步。他说:“这是一项出色的工程。只要我们谨慎行事,我们就有可能重绘古代亚历山大城最令人感兴趣部分的地图。”

在今天亚历山大东港沉入海底的那一片区域是古代托勒密王朝的居住区。根据古代文献,这里林立着用大理石、乌檀木柱子、龟甲装潢的大门建筑而成的宏伟宫殿。戈迪奥的潜水员们已在这里工作了4个多月。蛙人们几乎每天都潜入海底,用刮刀在淤泥中发掘,带着折尺和电筒在童话般的废墟世界里四处游动,测量每一件文物:一块城墙的石头或者一只希腊式陶罐,然后把它们送到停泊在附近的海洋号考察船上,把数据输入电脑,最后达到重绘古代亚历山大城的地图。

根据戈迪奥的说法,今天港口的海底在两千年前是由岛屿和半岛组成的弯弯曲曲的世界,上面林立着宫殿、庙宇和石柱回廊。建筑材料都是最贵重的大理石、玫瑰色花岗岩和黑色玄武岩。

古代地理学家史特拉邦约于公元前20年作为旅行者到过亚历山大,根据他的记载,戴蒙寺是在安底罗多斯岛的西边;可是在戈迪奥的图表中,把这座富丽堂皇的隐居处定位在该岛的东边。范围广阔的政府办公区在戈迪奥的图表中也表示得更为清楚。此外,滨海大道前的水下有十几处花岗岩石柱和若干狮身人面像;海底下房屋的地基和铺着石块的道路遗迹长达一千多米。这些都是证据,说明托勒密王朝重重叠叠的宫殿区在古代就像一条龙形怪物沿着海滨蜿蜒而行。图表中还标出洛契阿斯半岛前有两个王家码头,揣测这里是为停泊豪华的三桅帆船而专用。统治者们每年一次从这里乘帆船驶向阿斯旺,向沿途在田野上辛勤耕作、衣衫褴褛的农民显示太平盛世。

当前,学术界正怀着浓厚兴趣期盼着公布电脑绘制的地图。特里尔的专家格林说:“只有当详细的地图和文物说明摆在我们面前时,才能开始作科学的评估。”

考古专家们对戈迪奥的报告依然采取保留态度,因为戈迪奥的工作组及其幕后的资助者迄今还只限于绘制图表,而没有举出任何一件实物,来支持已找到克莉奥佩特拉宫殿的论点。

不管是戈迪奥,还是昂珀勒尔,他们确实已把琳琅满目的文物摆在学者们面前。然而,要把它们整理出来,去伪存真,还需要若干年。

格林警告说:“只是不要匆忙下结论。”但是他随即又补充说:“潜水员们的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佩特拉考古亚历山大

上一篇: 街谈巷议(32)
下一篇: 『老虎』伍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