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范海燕)
用自己的方式在故事创造的空间中漫步
1996年6月7日,对于许多热情的电脑迷来说,着实是个让人兴奋的日子,因为他们可以从电脑里调出第一部电脑电视连续剧——《地点》(The Spot)来收看,这是专门为Internet制作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网络上的第一部电视剧讲述的不是科幻故事,而是以家庭主妇为主要收看者的爱情肥皂剧。《地点》主要描写了7名青年人的经历,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市合租了一间海滨房屋。每天,塔拉、莱恩、米歇尔和他们的朋友们在电脑上出现,展现他们在海边的生活,这其中既有快乐,也有悲伤,更有冒险。
摇滚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乐迷俱乐部。网址为http://www.fred.net/mjj/michael.html
与众不同的是,在电脑上用户可以随时调出演员的背景资料,以及以前的剧情介绍。新的电脑用户可以查看以前的剧情,来接着收看该电视剧。这对于由于种种原因而没看上电视剧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收看方式。而且,观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与他们喜欢的角色的扮演者保持联系,探讨角色以及这以外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与普通的电视观众不一样,他们不只是欣赏者,而且还是参与者,事实上这正是电脑网络的最大优势。
网络用户蜂拥而来。《地点》的网址http://www.thespot.com每天接待4万次访问,一时成为环球网上最热门的网址之一。已有50多个国家的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发表看法,而这些看法很快在新的剧情中得到体现。“交互性使《地点》得以成功,”该剧的赞助者称。
《地点》大受欢迎,很快就出现了效仿者。现在网络迷不仅可以在“湖滨大道”上漫步(《湖滨大道》,地址是http://www.chiweb.com/chicago/lsd,讲述芝加哥一群雅皮士的故事),也可以到“心理诊所”中小坐(《心理诊所》,地址是http://www.ferndale.com,记录一个心理诊所中的悲欢离合)。但最出色的是《东村》(The East Village,地址是http://www.theeastvillage.com),故事中那些曼哈顿的落魄年轻艺术家显然触动了Internet的非主流文化的敏感神经。
与真正的电视剧相比,电脑肥皂剧(cybersoap)还需不断锤炼,发展出同样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以达到赢利的目的。《地点》现有4家赞助商,但他们提供的赞助还不够支付将该剧搬上网络所需的费用。
电脑剧只是暂时的新奇玩意吗?也许是这样,但娱乐业已经在两头下注。微软与国家广播公司合资成立的有线电视网MSNBC已经与《地点》的主创人员斯科特·拉克林和特洛伊·波罗托尼夫接洽,以为该网寻求片源。
在此之前,交互性的商业吸引力已经由电子游戏的推广体现出来。人们很早就开始在Internet上玩交互式游戏,但它们仅局限于缓慢的、文本界面的MUD游戏,或是靠按方位键驱动的棋类游戏。现在不同了。以往坐在单台电脑或游戏机前的游戏族纷纷转向网络,这回玩的是“世界末日”(Doom)一类的强刺激三维动画游戏,对手是活生生的人,可能远在天边。一些游戏网络甚至允许游戏者通过电脑上的麦克风与对手交谈——如果你向他开枪,可以很方便地大吼一声:“去死吧!”
把游戏置于网络之上并不那么简单。最大的障碍是“时滞”——你在自己的键盘上敲击“开火”按键,但子弹要多久才能出现在对手的屏幕上呢?大多数刺激性强的游戏都要求很快的速度,但这在Internet 上是很难保证的。游戏生产厂家正在竭力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管怎样,网络上游戏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具有一种社交环境。即使是那些不需要激烈反应的游戏,如打牌和下棋,也成了人们的聚会。电脑棋室的旁边就是闲聊室。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0分钟的游戏在网络上可能耗时1小时,原因是人们一边玩,一边交谈。
这些游戏的成功鼓励作家创作交互性小说和电影。他们介绍一下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由读者/观众作出决定,他们的决定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小说和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是线性的,如今却有了发挥电子世界优势的新型小说和电影。
三维动画使这只逼真的手几乎抓住了小姑娘
“作家”的本来含义将改变。在美国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超文本小说讲习班(Hypertext Fiction Workshop)的学生不仅听现代音乐,也研究现代绘画。他们学习怎样把音频和视频结合进小说中。讲习班的老师、小说家罗伯特·库佛宣称,线性小说像个“暴君”。他欢呼“超文本小说”的到来,在这种小说中,一个故事没有预先安排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读者可以在基本情节中发现许多路径,然后自由选择某一路径,再将故事生发出来。此类小说1994年在美国销出了1万册左右,1995年销量较前又上升了40%。库佛的一个学生鲍勃·阿里拉诺刚刚完成了一部新作“@Itamont”,可以用两种方法阅读。那些点击“幼稚”开头的人,读到的是一对年轻恋人初吻的故事;点击“老练”的则会发现一起谋杀。两种情节在一个叙述框架内交织进行,用阿里拉诺的话说,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故事创造的空间里漫步”。
电影在交互性上还没有小说走得那么远,但它也已感受到了电脑龙卷风的威力。《玩具总动员》作为电影史上第一部用电脑拍摄而成的电影,不但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还实现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重大突破。它片长不过83分钟,却动用了110部电脑,累计花费了80万个电脑工作小时,制作出11万多格电脑动画画面。这是好莱坞第一次不仅仅是为了几个特技镜头、而是为了整部影片而求助于硅谷。
好莱坞与硅谷的结合(Siliwood)将会导向何方?自从乔治·卢卡斯1977年拍摄《星球大战》(Star Wars)以来,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显得日益重要。在《终结者Ⅱ》(TerminatorⅡ)和《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中,电脑合成的人物与真正的演员同时亮相,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有了“数字明星”。那么,下一步是不是真人演员退出银幕呢?在1994年4月举行的国际艺术家权利研讨会上,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说,他发觉未来是不堪设想的,“我不想让自己的角色被取而代之。”有趣的是,这样的事在中国已经发生了。正在拍摄中的《大闹天宫》,是我国首次利用电脑数码特技的影片,主演六小龄童与投资方在创作上发生严重分歧,宣布退出剧组。六小龄童说,由于高科技的介入,他在拍了一些样片以后感觉到已成为电脑的道具和傀儡。但投资方下决心要动用三维动画,于是“美猴王”被贬“凡间”。这是电影史上首例因电脑而更换演员的事件。
Joe Saxe能在电脑上绘制具有丢勒和拉菲尔风格的作品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吗?
小说家和电影制片人如此,艺术家又怎样呢?纽约惠特尼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大卫·罗斯说,“计算机作为艺术工具现在已得到广泛承认,在艺术世界里,它不再成为话题。”从下曼哈顿的波希米亚区到洛杉矶,随处可以发现计算机音乐家、光盘制作大师、忙于在电脑化空间开设画廊的画家和摄影家,他们和沉迷于数字技术的电影特技师一起,构成了奇特的一群。
伦敦的“未来之声”乐队——英国最流行的乐队之一,日前在纽约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而乐队的全体人员却没有离开伦敦一步。他们的身影和声音通过互联网络传送到8000公里以外的电脑屏幕上和麦克风中。乐队许诺说,不久他们还将出产一部在虚拟环境下演奏的立体影片。很快,人们就能在网络上进行音乐检索,以数字方式储存音乐以及在计算机上播放。录制、发行以及放送都将是数字式的,这使音乐人更容易走近消费者,从而绕过了录音公司。
录音公司的反应是,利用多煤体计算机生产增强型CD,即给音乐加上交互视像和计算机图表。为数不多的音乐人,如滚石乐队,已经出版发行了这种格式的作品。作品中的多媒体内容有剪辑的电视画面、歌词和过期专辑中的声音样本。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和彼得·加布里尔(Peter Gabriel)都开始用只读光盘(CD-ROM)形式发行新唱片。迪伦的新作中不仅包含歌曲,还有影像,并且附上了一本电子照相簿,内有他高中时期的照片。加布里尔的唱片允许听众重新组合画面,改变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其中一张甚至允许歌迷重新合成经过取样的声音,与此同时,还可运用4位视觉艺术家提供的形象创造屏幕背景。许多人认为这样三维动画使这只逼真的手几乎抓住了小姑娘做,唱片是否还是加布里尔的作品将大成问题,但加布里尔对此不以为然。“关键是使人们深入到艺术家的作品之中,他们可以随意探索,最终自己也成为艺术家。”加布里尔希望交互性最终摧毁艺术创造者和非创造者之间的界线。
艺术的平等观念正是环球网的指导原则。任何艺术家都可以把他/她创造的形象,不论是绘画、摄影,还是其他形式,用很少的费用传给成千上万的人观看,只要观众拥有调制解调器和合适的网络软件。环球网可以称为一个巨大的虚拟画廊,一些画家希望凭借这个媒介引起别人的注意,另外一些人则致力于计算机绘画。
然而,《世界艺术》的编辑莎拉·贝利斯却说,“我所看到的网络美术没能使我晕倒。”她认为,许多网络画家都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而这只会鼓励劣质作品的产生。“‘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心态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危险的事情之一。”
我们也听到了与加布里尔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意见。电脑美学家们说,这也许是因为网络艺术还没有一个现成的评判标准。意大利天文物理学家菲奥拉·特伦齐使用带有录音设备的望远镜拦截1.8亿光年以外的一个星系的无线电讯号,然后把讯号输入计算机中,应用一个声音合成程序将数据转化为音乐,最后制成“星系音乐”唱片。这样的作品该如何评判?批评家们甚至还没有合适的词汇。
同时,艺术家们在网络上又如何生存呢?罗斯预测说,将来有价值的艺术家会获得某些网址的专有权,然后收取参观费。在这种模式下,一个艺术家可以像获得一笔赞助一样获得一个网址,然后开始营业。既然流行的网址一天可能接待上千次访问,即使每次参观费只有25美分,艺术家也可以生活无虞。
乔依·芒特福特和约翰·埃臣希尔正在帮助音乐新人(用电脑)进行创作
艺术的消费者成为艺术的生产者
但在合适的经济模式和美学标准诞生之前,在网络里占据显要位置的艺术品将是对昔日大师们杰作的数字化复制。比尔·盖茨就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Corbis,收购杰出艺术品的数字复制权,制成光盘并存入网络。另一方面,盖茨也相信,新技术将为我们提供表达自己的新手段。信息高速公路将为新一代的天才提供艺术上梦寐以求的种种机遇。
盖茨说,“有多少人具有成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简·奥斯汀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天才呢?我们知道他们这种人至少各有一位。也许命运就只给我们分配了这一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存在许许多多的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抱负和潜力都因经济上的困扰和工具上的欠缺而被扼杀了。”
举例来说,数百万的人们有家用摄像机和录像机,并为孩子和假期生活录像。然而,要剪辑录像,你就必须是一位专业人员并且要有昂贵的器材。这些都会改变。个人计算机、字处理软件和印刷软件已经前进到了这一步,许多杂志和报纸都是用你能在当地任何一家计算机商店买到的同类个人计算机和压缩软件制造出来的,你可以用它们为你女儿的生日晚宴设计请柬。用来剪辑影片和创造特殊效果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将会变得和印刷软件一样平凡。而专业人员同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差异,会成为才能而不是使用工具的差异。
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需要带宽来把信号输入家庭,只有这样才能尽情享受新的信息和娱乐。然而,从家中向网络传输信号需要多少带宽呢?在一些设计中,这个方向的传输容量是很小的。终有一天,我们需要进入家庭和从家庭中出去的信道具有同样的高带宽。只有到了那时,普通人,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才可能不仅仅成为艺术的消费者,也是艺术的生产者。他们可以自由地把摄像机接到网络上,向全世界播放他们创作的节目。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盖茨收藏的艺术品也将不像他想象的那么伟大。数字化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给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在互联网络上,我们将能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这不尽然是坏事。
按尼葛洛庞帝的说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尽管这种做法似乎把重要的艺术作品全然世俗化了,但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
罗斯说:“我们知道我们正在走进一个黑暗的、雾蒙蒙的房间。”这并不是第一次。1902年,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和其他现在被尊为大师的美国第一代摄影家,组成了一个团体说服那些怀疑主义者相信,摄影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他们的目标多年以后才得以实现。 电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