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人物(1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现年73岁的加利秘书长是埃及人,曾任埃及副总理兼外交国务部长;是1961年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秘书长。在著名的戴维营会谈中,他是萨达特代表团的重要成员;他虽来自阿拉伯世界,却有着多种文明的背景,他是在法国受的教育。在推动联合国改革和削减预算方面,他做的努力要比任何前任都大得多。
6月19日,在美国沸扬着的反加利连任声中,加利宣布参加竞选。他说:“我关心的不是这一职位,而是完成联合国政治和机构改革的任务”,“联大正处于迅速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半途而废”。“一大批成员国支持我连任,这使我深受鼓舞”,“所有秘书长都干满了两个任期,我——第一个非洲国家的秘书长——难道不该获得第二个任期吗?”
20日,美国政府正式表态,不支持加利连任,表示在必要时会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以阻止加利再次当选。美国公开的说法是,加利是这个国际组织实行改革的障碍(实际上,正是美国以种种借口拖欠会费达15亿美元,致使联合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而背后的潜台词谁都明白:加利不听话,他影响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的多尔甚至说,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将由我,而不是布特罗斯·加利,来决定何时派(美国)军队去海外”。
闻知美国的态度后,加利表示希望美国改变主意。而美国人则忙着寻找合意的人选。有消息说,爱尔兰总统罗宾逊夫人、挪威女首相布伦特兰、甚至前总统布什都被美国一些政客看好。从目前情况,亚非国家积极支持加利连任、法国德国也对其表示满意和支持,欧盟成员国认为:美国不与欧盟协商,一切都捅到报纸上去的作法,无疑最后将加利塑造成第三世界的英雄;何况,美国作为欠联合国经费最多的国家把秘书长搞下台,无异于一个不交会费的俱乐部成员要解雇俱乐部的主席一样,十分可笑,既不明智也不正确,但欧盟希望加利留任两年。
世界舆论普遍关注中国的态度,认为虽然美国可能会使加利下台,但在决定由何人继任秘书长的问题上,中国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国是唯一有权在常任理事会中投票反对西方议案的发展中国家。
加利确信,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南北差距如不解决,世界就不会有持久和平。他说:“千万不要忘记:联大三分之二的国家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呼吁解决上述问题。有鉴于此,我必须连任。”然而,回忆起加利访问中国,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采访时流露出的无奈(谈到会费问题,加利温和且无奈地说:我对他们说,我恳求你们,请缴纳会费吧),可以断言,加利要实现的目标着实任重道远,也不是一个任期可为的,但作为第三世界的一面旗帜和象征,大多数成员国将会为他的继任而与美国一战。现年46岁的亚历山大·列别德是俄罗斯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其耀眼的亮度以让人颇费思量的速度迅速盖过其他竞选人,达到可与叶利钦同日而语的程度。作为一名无党派的年轻退伍军官,他在竞选中竟能获得14.71%的选票而名列第三;作为叶利钦的新盟友,他上台后咄咄逼人的一系列动作,似乎已向世人昭示了2000年的俄罗斯总统非他莫属。
列别德曾为陆军中将。1991年8月19日,苏联保守派政变,叶利钦爬上坦克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和保卫改革”,奉命前来镇压叶利钦的特种部队掉转枪口保卫叶利钦,而列别德正是这支特种部队的长官,从此,他们建立了友情。
1992年,在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的建议下,叶利钦任命列别德为14军司令,在平息摩尔多瓦共和国境内罗马尼亚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武装冲突中,他指挥若定,每天亲临火线鼓舞士气,严格执行停战协定。随着一场类似“车臣战争”的危机结束,列别德就像“和平与秩序”的使者一般享尽美誉。
由于车臣问题,列别德与挚友格列乔夫反目为仇,叶利钦调整不成后只得忍痛割舍列别德,将其罢免。身处屈辱之境,列别德时常抨击腐败及出兵车臣的决定,责骂格拉乔夫是“娼妓”,说叶利钦该早点回家去种草莓。有人说,他象“洁癖者”不能忍受肮脏那样,不能忍受腐败之风盛行。正是这一天生使然的形象让他获益非浅。
列别德十分清醒:他的胜利在未来,目前他只需要一个有权作决定的位置。叶利钦已经赋予他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空前的权力,他的第一目标已经实现。如果助叶利钦继任的第二目标顺利实现,他的第三也是最终目标无疑已步入坦途。
尽管脱下戎装套上了法国西服,发型也经过美容师的设计和改造,列别德仍然给人气宇轩昂、强悍不可战胜之感。有人认为他具有暴君气质,他回答说,他崇尚和解精神,女记者问他可否多一点微笑,他答曰:没办法,生来就是这张脸;也有人说,列别德外表坚定不可动摇,但其语言及为人都还随和,不难相处。
大选使俄罗斯政坛杀出一匹“黑马”,而叶利钦与列别德的握手言和,究竟会给俄罗斯带来一位“和平与秩序”的使者,还是有些舆论所担心的新独裁者,尚需静观时日。
舆论普遍认为:80年代的前苏联是戈尔巴乔夫时代,90年代属于叶利钦,而21世纪的俄罗斯很可能始于列别德时代。虽说叶利钦未能如愿在6月16日的第一轮选举中直接获胜,但毋容置疑的是,他十分成功。从与摇滚歌星同台摇滚到亲临车臣冒险视察,他半年来的一系列举措令其支持率飙升,人们感到叶利钦又焕发出了90年代初的激情和魅力。一轮投票未果,叶利钦又迅速与列别德公开结盟,18日宣布解除国防部长格拉乔关的职务,20日又撤了3位助手,25日开掉了7位高级军官。此举不仅使列别德指控的“政变企图”被粉碎,也使叶利钦坚持民主的形象添色不少。叶利钦对选民已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其他被淘汰出局的竞选对手也乐于向他靠拢。
目前的情况是:第一轮获选票14.71%的列别德和获选票7.41%的亚夫林斯基已号召选民投叶利钦的票,费奥德罗夫也表示将支持叶利钦。不出意外的话,7月3日的第二轮投票将证明叶利钦已稳操胜券。
剩下的问题是,叶利钦与列别德的结盟今后将怎样发展。辅佐叶利钦执政4年并成为其接班人是最好的选择;有人担心,当叶利钦面对具有很强的个人意志的列别德时,是否真的能容下他?担心者说,当年赫鲁晓夫利用朱可夫打击反对派,上台后4个月却将朱可夫抛弃;也有人认为,这种结盟有可能是“引狼入室”,随着列别德权力的不断增长,叶利钦可能会对其失去控制,再次出现当年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对立的局面,只不过这种对立换成了叶利钦与列别德。最后,当然也不排除,由于政见分歧导致分道扬镳。余纯顺
人们往往对探险精神大加推崇,而对探险活动却颇多非议、难以理解。5月的珠峰,一场雪崩刚刚吞噬了一群鲜活的生命,6月的罗布泊,酷暑之中传来“中国好汉”余纯顺遇难的消息。探险家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一位攀登珠峰的勇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平静地用卫星电话与怀孕中的妻子交谈,给未出世的孩子取名,叮嘱妻子别为他担心,尔后关闭电话,静静地躺在雪地上迎接死亡。余纯顺为了打破6月份不能穿越罗布泊的神话,再三坚持单独穿越罗布泊。他的泰然自若,他的贴近大自然寻找其美妙旋律的热诚影响着随行者们,影响着每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依着自己的逻辑和价值观,余纯顺选择了一种与常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现年45岁的余纯顺是上海市人,曾下过乡,回城后当了一个电器厂的工人,后毕业于上海成人教育学院。1988年7月1日,他告别父亲、妻子开始徒步考察全国,8年来行程4200多公里,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写下了400万字的日记、文章和著作,走访了34个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西藏的奇迹。据说,余纯顺罗布泊之行的目的,在于完成穿越中国第一大漠,并与一些科学家一起考察开挖人工运河,引昆仑山雪水,再造罗布泊的可行性。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宏大的考察计划却自始至终只出现了某旅游公司和上海电视台摄制组的影子。余纯顺单枪匹马,既没有能力带上足够的水和食物,又不会使用携带的卫星定位仪。实际上,他处在与当年的彭加木相差无几的状态下,仅凭着一张向导绘制的草图——一张随着风沙随时都可能令参照物发生变化的草图——独自冒险。从他遇难的情况分析,余纯顺很可能在沙暴中迷失了方向(尽管他距离最近的给养点只有3公里),高温天气环境中的缺水,造成他急性脱水引起衰竭死亡。
可以说,从科学考察的角度来看,此行未有收获。探险是对自然和人体极限的挑战,但探险也要讲科学。据专家介绍,6月的罗布泊正是风季,一个月有28天刮大风,平均风速达215米/秒以上,昼夜温差达80℃,余纯顺根本不会适应这样大的温差。专家告诫;探险不是盲目冒险,它需要非常高的身体素质和对所处自然环境的完整了解,熟悉现代科技器材的使用。类似这样的穿越活动,人类还是要慎重些,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有消息说,余纯顺的父亲余金山决定将他的保险赔偿费10万元捐献出来,用于资助遇到困难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也有某报报道,说老人家要亲自徒步穿越罗布泊。衷心希望上述消息前者为真,后者为诈。6月15日,爵士乐传奇人物、美国歌后菲茨杰拉德因病逝世,享年78岁。
菲茨杰拉德身后留下250多个唱片集,这位黑人歌唱家清晰而甜美的嗓音简直就像乐师在弹奏乐器。她的“拟声”唱法炉火纯青,成为她自己的独特风格。词作者科尔·波特曾称赞她的发音“完美无缺”。克林顿总统盛赞了她,说她的死”是个巨大损失,人们失去了一位天赋过人、魅力无穷和风度出众的人物”。“她杰出的嗓音和绝妙的吐字仍然会打动今后几代美国人的心”。
菲茨杰拉德16岁开始演唱生涯,一生获奖无数,1979年曾获肯尼迪中心颁发的艺术终身成就奖。在《市场》杂志排列的“20世纪100名最杰出女士”中,她是榜中女杰。6月22日,应孟加拉国总统比斯比斯之邀,人民联盟领导人谢赫·哈西娜出面组阁,并于23日宣誓就任孟加拉国独立以来第2位女总理。舆论普遍认为:哈西娜的上台表明这个国家从数十年的兵变和民主失败中挣脱出来,他的人民有理由寄希望于哈西娜政府能为他们带来政治稳定、社会和平和经济进步。
孟加拉国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总产值仅为220美元,去年经济增长率也只有3.5%,“国民一直在为每天能吃上两顿饭而奔忙”。哈西娜说,她将不惜一切代价履行已作出的种种许诺,包括自由市场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和避免党派偏见等。分析家认为:哈西娜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同反对党的合作。
(本栏编辑: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