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兽世界》、麻瓜、废柴与原子化
作者:钟和晏(文 / 尚进 苗炜 钟和晏 朱步冲 吴戈 于萍 鲁伊 马戎戎)
在英文词典里,“WOW”的解释有3种:1.名词,巨大的成功,轰动一时的事物;2.动词,令人叫绝,引起轰动;3.感叹词,惊叹时发出的叫好声。2005年,一款缩写为WOW的网络游戏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单词的全部含义,它,就是《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
2004年11月23日,《魔兽世界》正式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布。几乎所有的游戏媒体都异口同声地预测,这会是一款成功的游戏。这样的预测其实并不难做出:暴雪公司以往辉煌的历史,魔兽系列游戏历年积累下的人气,创作小组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测试版展示出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和音响效果……但是,恐怕没有人——甚至包括暴雪自己——会想到,原本定义为小众游戏的《魔兽世界》居然获得这样大众化的成功。
半年前的预测还仿佛在耳边: 《魔兽世界》的风格太欧化,太黑暗,中国玩家不会习惯;60级封顶,许多人满级后将无事可做,必然有大量玩家流失;面对盛大公司的围追堵截,代理《魔兽世界》的第九城市很难创造奇迹。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个预测的彻底破产似的,12月初,盛大接连宣布,旗下的3款网络游戏《梦幻国度》、《传奇》和《传奇世界》将永远免费。用户的流失被认为是令陈天桥做出这破釜沉舟之举的重要原因。然而,2005年却是公认的中国网游玩家数目迅猛增长的一年。这些用户都流向什么地方去了?看看每到晚上19点钟就变得人声鼎沸、拥挤不堪的铁炉堡,答案不难得出。
什么?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铁炉堡和副本?你以为熔火之心是一个新开的酒吧的名字?听到有人讨论晚上是去费伍德森林打布还是到提尔之手刷钱,你会考虑要不要打110报警?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了一位会被日益增多的魔兽粉丝“BS”(你真的不知道它的意思是“鄙视”吗?)的“魔兽麻瓜”。就像每一个《哈利·波特》的疯狂拥趸在现实中都是不折不扣的麻瓜,同时又都幻想一本书可以打开奇妙的世界从而把你与普通的麻瓜隔离开来一样,《魔兽世界》给出了这个庸常世界的另一个出口。最重要的是,它一直在那里,不需要等待,人物可以由你设定,情节被你改写——多么简单。
摆脱了麻瓜这个称号,还有个头衔等着你,那就是“废柴”。一个身着勇气套装的战士决不会对满身绿色装备的猎人吝惜这个形容词,同样,仰望着叱咤战场的大元帅,还只是列兵的你又怎能不油然而生废柴之感?不过,废柴也有废柴的活法,你可以躲在战场挖矿,满世界倒卖配方,大不了还可以再练个小号,同时BS别人不懂得游戏或生活的真谛。同只有一条路的人生相比,《魔兽世界》的选择丰富得多,也容易实现得多。
通常,在所谓的游戏精英圈子里,流行着一条古怪定律:老游戏一定比新游戏NB,欧洲人爱玩的游戏比美国人爱玩的游戏NB,少数人喜欢的游戏比多数人喜欢的游戏NB,不赚钱的游戏比赚钱的游戏NB。毫无疑问,在许多评论者(甚至也许是游戏的开发者)眼中,《魔兽世界》一开始是被定义为一款这样的NB游戏的,而它也的确具备众多NB的特征。但不久,人们就开始发现,即使是一个麻瓜或是废柴,也不难在这个世界里自得其乐。于是,魔兽成了一个美丽的讨人喜欢的骗局。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曾经用“原子化的个体”形容现代社会中的人。他们并非社会的边缘,而是这个社会的基础和中坚,他们要维持生计,谋生赚钱,追求生活的必需品进而满足自己的物欲。在魔兽的世界里,你会发现,游戏者与这些人的重合性比在以往的任何一款网络游戏中都更高。为什么?因为只要30块钱,一个原子化的你就可以在66个小时中如此彻底地忘掉自己在现实中是一个绝望的无可救药的麻瓜或废柴,而第7部《哈利·波特》,却得让你足足等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