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博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宇)

11博客0

2002年7月,被人称为“反微软斗士”的互联网分析师和评论家方兴东的文章再一次受到封杀,已经习惯了纸媒封杀的他,这一次面对的是网站迫于商业压力的拒绝。这时,他才发现,网络上也不再有他发言的地方了。那一天对方兴东,最初是郁闷而愤怒,然而山穷水复后接下来的往往却都是柳暗花明。下定决心建个自己的网站的方兴东,当晚经孙建华的介绍遇见了后来成就了他事业的——blog。

这个时候的blog,在美国也只是一个刚刚兴起不久的网络应用工具,还没有中文名字。试用之后,方兴东对blog的第一印象就是操作的简单化,“是一种最傻瓜的个人发布系统”。然而blog的个人主体性却又让他十分兴奋,“我平时作息是十分规律的,但是那天晚上我却兴奋地把互联网上国外关于blog的报道都看了一遍,马上就拉着王俊秀讨论说,blog绝对是未来几年内都很难见到的革命性的东西”。回忆起这个对他个人而言具有决定性的发现,方兴东目光中仿佛还带着最初的惊喜。当然,也带着一股得意劲儿。事实上,只要是说起当初的眼光和远见,说起这之后他建立的国内第一个博客网站,说起之后发表的《中国博客宣言》里面的很多内容和概念,方兴东都会带着一股得意劲儿。

2002年,确实还没有多少人能看到博客的未来前途和钱途,认可方兴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和王俊秀一起将blog音译为博客后,方兴东又写出了一篇两万字的文章,介绍和宣传博客,但是“《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都认为看不懂,没有什么商业前景不愿意发,认为是我方兴东个人炒作出来的东西”。然而,认准了博客的方兴东并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将博客视为一块终会被人发现的璞玉。当时还身处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兴东,找来一位实习的大学生,只用一个月就开发了这套程序,然后发布博客中国,再然后就是树立博客的形象,“把汪丁丁等一大批名人动员起来先博客”,“第一批200个博客都是我打电话发邮件把他们拉过来,帮他们上传文章(因为他们不会),再把其他网站的优秀文章转贴过来,做了很多基础工作,慢慢累计起来人气,很多人也自己过来发文章了”。现在,方兴东的博客网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很多人说,方兴东现在想的该是如何把这1000万美元花出去,而方兴东则说,“我的目标就是争取博客网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第一个博客网站,做很好的商业化,很成功的商业化”,“还有就是要把博客的未来两三年的发展方向想清楚”。

方兴东谈起博客来,像是一位口才极佳的布道者,或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传教士——“博客是越分享越多”、“博客可以美好一个人的生活”、“博客是必然是未来每个人都需要的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博客不是颠覆大众传媒的,而是大众传媒的救星”、“博客不是破坏性、颠覆性,而是建设性的,博客是互联网从无序到有序的一个必然”、“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博客。人是什么,博客就是什么”。不过,方兴东也承认他对博客中毒颇深,“博客就是我的全部,论文、工作、上网写东西什么的都和博客有关,这三年我全部投入在博客上面,是我的一种终点性的关注”,“博客改变了我的生活”。

“反对微软?从知道博客后我就不管了,专门做博客。我认为这辈子也不会找到比博客更让我兴奋的东西了。”虽然写了200万字和博客相关的东西,但博客还是把方兴东从一个互联网分析师慢慢转变成商人。为员工着想,为博客网的用户着想,为那些辛辛苦苦地写了两三年的blogger着想,方兴东放弃了博客中国最初不融资也不商业化的非商业性定位,成为了自己曾经反对的一面。

11博客1( 方兴东 )

方兴东说,若非要说自己对中国博客的贡献,那就是对博客理念的传播和对博客前期大众化和如今商业化的推动。他说一直喜欢2000年时《南方周末》给自己的“网络旗手”的称号,虽为贬义,但他觉得自己确实就是一个为互联网摇旗呐喊的人,而“博客这块我可能比谁摇旗呐喊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