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霍乱:百强县的脆弱生态标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家耀)

​嘉兴霍乱:百强县的脆弱生态标本0( 2005年10月11日,嘉兴市嘉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疫区内的一口水井投放消毒药品 )

霍乱时期的城东村生活

29岁的王娟英一进门放下手里的蔬菜和包,就直奔洗手间洗手。她很仔细地用洗手液连续洗了两遍,擦干,然后举起右手闻了闻,随后脸上露出笑容。这一幕发生在王娟英在嘉善县魏塘镇城东村的出租房内,时间是10月15日中午。一个多月前,霍乱疫情暴发后,洗手成了王娟英每天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都是这个病闹的,土井的水不让用了,这段时间的水费肯定不少。”王娟英拿起拖把准备出门,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转身回来:“河水也不让碰了,洗拖把也只能用自来水了。”门前10米处的河边立着一块木牌,醒目的红字显示着“禁止接触疫水”。王娟英意犹未尽,“自来水一吨2元多,用不起啊”。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女人称,每个月和丈夫两人打工总共收入才两千块,交房租就要150块,刨去吃喝、日常花费,本来就剩不了多少,现在突然多了很多花销。一名胳膊上佩戴“执勤”字样、背着喷雾器的中年男子在门口高声吆喝:“这两天家里喷过药了吗?要勤消毒啊。”

“村子都成了‘毒窝’了,你看看,街上全是巡逻的‘白大褂’,墙上到处都贴着‘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知识’,饭店被封了,小摊也全都被撤了,菜市场里很多东西也不让卖了。”王娟英语速很快,一边往马桶里喷洒消毒药,“专家说,病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病菌,很容易传播。”就在半个月前,与王娟英租住同一楼房同一楼层来自安徽的小伙子,突然上吐下泻,检查确认为霍乱。为此王娟英和楼层里的人全都被送到集中隔离点隔离了三天。后来证明没有问题。“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狭窄的空间啊!”

王娟英庆幸自己安然无恙,几天来没有新病例出现的消息,让她觉得霍乱或许就这样过去了。她抱怨生活不方便,希望可以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不用怕水,不用消毒,不用总是登记。但在当地官员的眼里,城东村还是绝对的是非之地。“这可是个重点防治村。”嘉善县委宣传部驻城东村的王先生称,城东村出现了33例霍乱病人,防治指挥部都差点迁到村委会了。说话时,村委会办公楼里人声鼎沸,村干部、挂有工作证的县乡驻村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安排各种防治事宜。

​嘉兴霍乱:百强县的脆弱生态标本1( 台风过后,河水势必遭到污染 )

说是重点防治村,不仅仅是因为出现的病例多,更是因为城东村的特殊地位。嘉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金华解释说,城东村位于嘉善县城和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处,距离县城不足1.5公里,距离上海虹桥机场也只有70多公里,全村本地人只有2500多人,但外来务工人员却有两万多人甚至更多,两万多人积聚在一个村庄,积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周围,一旦一个人得病或者带菌,后果不堪设想。毕竟嘉兴的171例霍乱病人大部分都在嘉善,而嘉善的病人93%为外来务工人员。

“都怨这些外地人,涌进村子,又不讲究卫生,破坏了环境,搞的我们现在人人自危。”65岁的本地村民老沈在村中开了个修车铺,说起霍乱,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城东村分为新村和旧村。新村无疑是嘉善的样板村,一色的四层洋楼,村子里超市、邮局、菜市场、报亭等一应俱全。规划整齐的街道,水泥硬化过的马路无不显示出这个全国排名第26位的县的经济实力。嘉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金华称,卫生部专家看到村子这样的硬件建设起初都不相信会有霍乱病。

​嘉兴霍乱:百强县的脆弱生态标本2( 2005年10月11日,嘉兴市嘉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医护人员正在给隔离区内的霍乱观察人员检查身体 )

问题出在人身上。随着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新村的本地村民纷纷将楼房下面三层出租给外来务工者,收取房租。老沈补充说,每层楼房有4个房间,三层就是12间,可以住十几个人,每层楼只有一个卫生间,这样根本无法保证卫生。而且抽水马桶的粪便最终全部排入了村中的河道。有些土井的管道就与纵横的河道相连,一旦一处的水被污染,整个村庄的水就全都完了。霍乱发生后,与老沈持同样观点的村民不在少数。王娟英并不认同老沈的说法,没有这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嘉善的经济能列到全国第26位?

生存空间没有增大,但单位面积人的承载量逐年增多,而相关的社会配套措施并没有及时跟上,这就是城东村的现实。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分析说,实际上,城东村的生态链条已经十分脆弱,人与环境的矛盾逐渐积攒,几年来,一直没有出现大问题,只是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导火索。相关医学专家的分析佐证了冯钢的观点,频繁的台风终于导致了城东村霍乱大规模集中爆发。

台风打破的传统生态平衡

没有人能确断谁是嘉兴第一例霍乱病人,但其传播链条相对是比较清晰的。水、食物以及接触病人为霍乱病的三条传播途径。平湖市(嘉兴下属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其龙解释说,夏天本就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外来务工人员多数在外面小摊及饭店吃饭,很难保证卫生。陈其龙进一步举例说,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生吃海带等海产品,这些没有高温杀毒的东西夏天很容易带菌。

霍乱病人典型的症状是上吐下泻,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外来者聚居地的卫生设备及条件相对差,一旦带菌排泄物没有经过处理入水,在水网密集的江南水乡会使整个纵横的河道全部变为疫水,进而污染浅显的地表水。很多外来务工者为了节省费用,使用河水洗衣服、拖把,这样势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疫水,即被感染,感染者复又污染水源,引起连锁反应。陈其龙的话留有很大的空间。记者在平湖、嘉善采访的几天,经常可以见到村中一些孩子站在河边小便,很多人将垃圾等直接扔入河中。

洪灾之后随之而来的即是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没有证据表明是台风引起了霍乱,但显而易见的是霍乱借助台风肆虐。一个事实是嘉兴位于钱塘江出海口,与宁波隔杭州湾相望。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曾经发布的消息这样描述肆虐的台风:2005年8月6日凌晨3点40分,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省北部沿海登陆,杭州湾和宁波湾海段出现2.0〜3.5米的风暴增水,直到晚上22点15分,台风退去,麦莎在浙江上空盘桓了18个小时35分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大范围洗劫,宁波损失惨重。平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屠云飞称,台风对平湖影响相对较小,没有造成直接人员伤亡。但台风过后,洪水淹过住宅、公厕、水井道路以及牛栏、猪圈等,然后顺着上游河道进入下游的嘉兴,势必污染河水。

陈其龙分析认为,江南水乡夏日的气温,也比较适宜以霍乱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况且中间有国庆长假,很多外来务工者都要参加老乡聚会、企业组织的活动,这给了病菌更多的传播机会。

水网密集、外来务工者高密度聚集、不良的卫生习惯、国庆长假,这些因素在麦莎、卡努两次台风的催化下,终于带来了霍乱的集中暴发。

霍乱之外的嘉兴

“嘉兴即使不暴发霍乱,也一定会出其他大问题,”长期关注长三角经济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称,发展经济本身就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关键是把握一个度。嘉兴一带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这样经济发展越快,就越容易出现问题。霍乱只是负面效应的一个体现。

“在国内很多地方,环境生态问题或许只是环保、环卫部门的事情,但在浙江只凭这两个部门根本不行。”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解释说,浙江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比较快,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比重大,中小企业多,加上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共同发展,劳动力需求近年来急剧上升,省外农民工大量涌入浙江就业。目前浙江农民工总数为1200万人左右,占全省4700万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外来农民工有800万,外来农民工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地。这次霍乱集中暴发的嘉善全县本地人38万,外来务工者25万人。具体到嘉兴,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2004年,嘉兴下属7个县市区全部位列全国百强县前35位。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

按照平湖和嘉善两地政府相关人员的说法,这些外来务工者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河南、安徽、江西、云南、贵州、河北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主要从事服装加工业、木业、铝业、纺织、电子产品制造等,每个月平均收入约为1200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个嘉兴出租车司机每个月可以轻松收入3000元左右,一个城东村的本地人靠出租房屋每个月可以赚取2000元左右。1200元刨去日常生活开销,所剩无几。而且很多外来务工者是拖家带口,生活成本更大。这样的收入情况,他们势必只能租很小的房子,这样就带来了高密度的聚居。伴随高密度聚居而来的是一个个城中村的出现。

平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屠云飞称,为了让这些外来务工者更好地融入他们所参与建设的城市,现在政府已经不把他们叫做外来务工者,而称之为新平湖人。并且加大投资力度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让他们能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可是政府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啊!”平湖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钱勤法说,平湖市政府在经济开发区投资6300万元建设了13幢公寓,用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但也只能容纳4000人左右。这些公寓全部出租给企业,每个床位每月60元,每个房间6个床位,由企业出钱,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入住。这些公寓实行规范化的物业管理,并配备完整的配套设施,超市、药房、电影院、网吧、话吧等一应俱全。开发区内的几个外资企业也建设了公寓,但仅开发区就有7万多外来务工人员,整个平湖不下20万外来务工者,所以大量的外来者还是租住了民房。况且很多外来务工者拖家带口住公寓根本不方便。

无法对外来务工者提供统一管理,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社会治安混乱。城东村暴发霍乱后,村民之所以将矛头对准了外地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外地人的增多,村中失窃事件大量增多。老沈称,自行车、摩托车每天都有丢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形容说,白天,外来人趁房东不在,就敢大摇大摆地将房东的电器、家具等全部搬走。在这样一个外来人集居地,除了老乡,同村的人大多相互不认识。嘉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金华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当地警力严重不足,村干部就几个人,要管理两万多外地人、2500多本地人,难度太大了。况且外地人流动性很大。

计划生育问题、卫生问题也层出不穷。很多外地人都有两三个孩子,但你也摸不清是谁的孩子。城中村的简易厕所经常满溢,很多人干脆随地大小便。嘉兴市部分政协委员调研后发表在《嘉兴政协动态》上的消息称,占嘉兴市人口三分之一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因为看不起病,导致病情加重。一些外来务工女子生产也不到医院,就地叫根本不懂的所谓接生婆接生,导致意外死亡的时有发生,据统计,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高出本地近1倍。

霍乱出现后,很多早已存在的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嘉兴下属几个县开始成立专门机构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霍乱爆发集中的嘉善县开始招募协管员,按照每800人一名协管员的标准,由政府财政负担协管员的工资。徐金华称,协管员负责普法、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主要是彻底摸清外来务工人员的底细。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只会越来越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解释说,“卫生、治安、计划生育等都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现象,外来务工者是短期的效应,你不能指望他自觉遵守城市中很多秩序。况且他本来就是弱者,无论在财富还是文化上。问题的关键在政府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一个现实是,嘉兴7个县市区全都排名全国百强,相互之间区位优势差别不大,因此竞争激烈,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招商引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厂商化。招商引资就要继续带来大量的外来务工者,单位面积人口承载量会继续增大。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无可改变的是生态只能越来越脆弱,更多的人和他生存的环境一起被捆绑在一个岌岌可危的链条上。这不是嘉兴一个市存在的问题,整个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同样的困境。

“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限制投资,控制外来人口,逐步改善已经恶化的生态。”冯钢笑称,霍乱就是人与环境、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矛盾的一个集中爆发。“但你让政府驱逐投资商,无论是在嘉兴、浙江还是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显然都很难。” ■

霍乱俗称二号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霍乱的潜伏期约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霍乱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病人由于频繁地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环境。霍乱的传播途径如下:经水传播、食物传播、生活接触传播,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霍乱流行多见于沿海,流行高峰常见于7〜10月。农民、渔民与沿河居民发病较多。基本流行形式有爆发和散发两种。自然因素是影响霍乱流行过程的重要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因素。预防霍乱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好“食熟食、饮开水、洗净手”三点。各居家要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好水源、管好垃圾、管好粪便、消灭苍蝇。 霍乱嘉兴传染病浙江嘉兴外来务工人员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