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辉煌过的主持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WANG XIAOYA王小丫
1997年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
主持过1998年和2000年“3.15”直播,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1999年、2000年科技下乡;1999年、2000年“6.5”环境日特别节目;《证券法》实施特别节目;CCTV2000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庆典等。
曾荣获“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主持人十佳奖和最佳评论奖以及2000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还记得“开心辞典”第一次播出时观众的惊喜,无数溢美之词都给了王小丫:知性、智慧、美丽、大方,不过短短的五年,这些记忆变成了双刃剑。她的经典动作和台词:伸出手“你确定吗?”已经成了一种恶作剧的模式。有评价说她:人很善良,可是没有知识,偏偏去主持一个需要知识的节目。这个印象都是来自于“开心辞典”的某期节目,请了央视主持人作为选手,其中也包括王小丫,只有她,回答不上问题。于是,很多人有了恍然大悟,原来过去对她的期许太高。
王小丫是很艰难地才走到这一步,她出生在大凉山,从四川一个经济类小报进入央视,这其中的曲折漫长可想而知。起初她分配到的节目是“金土地”,然后才是“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筹备时她不是原定的主持人,她每天把录好的带子拿回家钻研,终于坐上了那个位置。
她也是比较难采访到的主持人,因为她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我的主持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只是坐上这个万众瞩目的位置,一个人得到的荣誉难免和能力不成正比。《世界经理人》杂志评选过“中国100女性权力榜”,她列71位;“2004年十大经济女性”她是其中惟一的主持人,更让很多过于挑剔的人不满:凭着数年不变的台词和发型,即使没有经济学知识,就可以得到如此殊荣吗?央视主持人需承担的东西太多,观众的要求也总越吊越高。她是典型的那种好节目捧出来的主持人,一旦节目衰败,她的个人魅力也就消失了。
倪 萍
1979年倪萍考取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系,在学习期间参加了电影《女兵》、《山菊花》的拍摄,1982年毕业分配到山东话剧团工作,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1990年倪萍调入中央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近年倪萍重返影视圈,接连出演杨亚洲导演的电影《美丽的大脚》、电视剧《浪漫的事》,并一举夺得金鸡奖影后。
有一年的“春晚”上,特别安排了倪萍和赵忠祥在小品中露面。他俩白发苍苍,做观看春晚状,还自嘲般地说:“我们又来了。”这似乎是一种反抗,反抗那些“下去”的喊声。
其实倪萍并没有犯错,除了感情丰富好掉泪,她的敬业、艺德无可挑剔,很多熟悉她的人还知道,她很有幽默感,只是在台上难以展现。
1988年,山东话剧院的演员倪萍作为业余主持人进入央视,她主持的第一档节目名字已经不可考,内容是歌曲+真情故事,常常有催泪弹奉送,韦唯的《爱的奉献》就是第一次在那个节目中演唱。这个节目定下了倪萍的主持基调,以至于“综艺大观”和春晚都会专门为她安排一个个煽情片段,于是好评、恶评都落在她一人身上。
十年后,倪萍在众多争议中主持了“倪萍访谈录”,她想利用她的亲和力聊些感人的家长里短,但事实证明没有多少人还耐心家长里短。
她很坦白地说:“为什么重新去拍电影呢?老实说,我是没有办法了,电视主持人队伍中挤进来那么多的刘仪伟、张仪伟,我已经都快进仓库了。”
今年,文清也离开了央视,有人戏称这是央视女主持人集体出逃。
沈 冰
2000年下半年参加央视“荣事达杯”全国主持人大赛,获第二名。2001年1月开始在央视做“对话”。曾主持“新闻会客厅”,现已退出。
沈冰是参加比赛获得机会的,像她这样的例子还有杨澜、许戈辉、撒贝宁和张泽群,前两位都已经离开。2001年的比赛沈冰拿的是“银奖”,她在当时非常醒目。有新加坡《联合早报》工作背景,打过篮球、拿过选美冠军、拍过电影,一进入央视就分配到一个很好的节目“对话”。
“对话”的收视率很低,广告费用却很高,因为它的观众群是精英阶层,沈冰和另一个女主持人张蔚大出风头,职业套装、英语和大方的气质使她们成为女主持人中的大家闺秀。沈冰最辉煌时期是2002年世界杯,她取代白岩松,与刘健宏、黄健翔组成“三剑客”。她不懂足球,经常说外行话,但她以一个不懂球的女性身份向那两位求教。球迷于是划分成两派,一派喊着“足球让女人走开”,另一派喜爱她的清新,甚至包括她略为硬朗的线条。在阿根廷出局的那场比赛,她红了眼圈,眼泪欲掉不掉。一下子,所有的男球迷都心软了。
因为这次主持,央视更加重用她,却逼迫她的弱点变得突出。“对话”的嘉宾是政界、商界高层,因为看的人少,出点小错还不会怎样。后来她和白岩松主持的“新闻会客厅”是日播节目,工作量大,而且每次话题相距万里,社会、人文、经济、娱乐无所不包,以沈冰的年龄和阅历,真是逼以无法承受的压力,很难驾驭这样的难度。有一次采访周星驰,星迷可能太过专业,对沈冰的问题很不满,认为她的提问是初级影迷的水平。现在终于如他们所愿,沈冰退出了“新闻会客厅”。
崔永元
198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主持“实话实说”崭露头角,1998年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凭借“实话实说”开创中国式脱口秀传奇。2003年新推“小崔说事”,2004年开播“电影传奇”。
惟一被老百姓称为“小某”的主持人,观众对他的喜爱像对亲人一般。
“实话实说”曾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脱口秀节目,它的头几期就给崔永元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有一期“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一个嘉宾坦承了自己要回报的想法,回到单位就被领导、同事认为品质有问题。在“实话实说”中说了实话而受惩罚的例子很多。这个节目经历了四五年的辉煌,但是人前欢笑的小崔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怪,甚至相貌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你看到他,会觉得他脸上的法令线很深,脸色发青,即使嘴里开着玩笑脸色也是难看的。为什么一个节目会对主持人有这么大的伤害?崔永元2002年离开“实话实说”时给出的答案是:“我可以忍受节目中说得不好,但不能忍受说假话。”
从2003年起央视开始评“十佳主持人”,分为甲等、乙等各五名,分获每月1.5万和1万元奖金。头两届他没有上榜,反而从“实话实说”退下后,他被评上了乙等,理由是“小崔说事”的“影响力”。
黄健翔
江苏南京人,1968年1月20日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国著名体育评论员。从事体育节目解说、主持工作,现为一级播音员。已经完成现场直播超过600场,被认为是“新时代的体育解说”风格的代表人物。
1995年夏,当一个理着平头、穿一件花布衬衣的年轻人出现在美洲杯足球赛的解说现场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中国电视体育解说新时代”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他的贡献是让球迷看到了真正爱球、懂球的解说员,而不是机械地汇报球员身高、年龄的报幕员。他平时有气无力,精彩时突然爆发的风格也被赞许为“有激情”。更重要的是,他是以能力考进央视,却一直以临时工的身份干活,由此曾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对制度的不满。
在2001年之前,几乎所有球迷都爱他。直到中卡之战,黄健翔公开在电视上指责米卢的用人战术,球迷们分为“保黄派”和“倒黄派”,喜欢他的人认为敢于直言才是他的风格,讨伐他的人说他利用央视平台践踏球迷尊严。那是黄健翔最难过的一段时期,凤凰卫视许他做体育部主任,他一度动心。马国力绵里藏针地说:“央视和凤凰卫视,哪个更有影响力?相信小黄自己会做判断!”
这一阵传出了黄被封杀的流言,明显的是,他不再独霸意甲、德甲解说,台里开始着意给刘健宏、段暄等人机会,黄健翔只能解说他并不太喜欢的德甲。而且他也像传统体育解说员一样,被定位成“万金油”,还要兼顾他不擅长的项目:游泳、跳水、田径、网球⋯⋯他难免犯错,靠足球建立起的权威性也遭到质疑。更奇怪的是,他被重用的标志是成为“开心辞典”的第三代考官,主持一个娱乐节目。■
毕福剑
1989年6月至今,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任导演,1997年创办“梦想剧场”栏目,任制片人,兼节目主持人。
1994年参加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拍摄,任主摄像之一。
1995年随“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去北极。
1995年,作为第一个徒步科考北极的电视记者,毕福剑在“综艺大观”中露脸后,一夜成名。当时他已经36岁,基本上不再会有做主持的机会,况且他有很浓重的山东口音,与央视的风格十分不符。从北极回来后,他参加“梦想剧场”的筹备,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临时客串了几期,于是一路做到现在。
“梦想剧场”完全以“恶搞”名剧名电影为主,主要演员多是老毕的朋友——二线的、不计较形象的歌手或演员。它最大的贡献是“七天乐”品牌,长假期间连播七天,内容不拘,怎么搞笑怎么来。虽然都是善意的玩笑,但在国家电视台播出还是众口难调。有一次的“七天乐”内容是节目组想方设法让某个演员上当,结果马上就有观众写信,觉得他们有戏弄人的嫌疑。
因为严重缺乏主持人,毕福剑成了央视三套出镜率最高的主持人,离谱到只要你换到这个台,就能看到他。他手上的节目除了“梦想剧场”,还有“快乐驿站”和“星光大道”,一个是日播节目,一个是黄金时段,累得他腰椎间盘突出都犯了。如此密集的出镜率,使得观众很快地审美疲劳。过去他的优点质朴、慢吞吞和山东腔都变成了被指责的理由,不断有人抨击他的口音、反应慢和土气。现在的主持人比过去更困难的是,观众的耐心越来越少。 央视倪萍黄健翔真人秀节目沈冰辉煌王小丫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