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能够拯救自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 约翰·贝伦特
)
“威尼斯历经战事、地震、瘟疫、火灾、拜伦和卡萨诺瓦的败坏仍然幸存了下来。它曾经被伦巴底人、纳粹和拿破仑占领或者围攻。它最著名的还是成功抵御了亚得里亚海海水对其地基1000多年的冲刷。但是现在水城面临着比所有这些都更不屈不挠的挑战:约翰·贝伦特写了一本关于它的书,《折翼天使之城》。”
1994年贝伦特写了一本关于亚特兰大的书《午夜善恶园》,销量达250万册,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待了4年之久。该书为亚特兰大吸引了众多游客,为了保护该书封面上“人鸟姑娘”的雕像,不得不从原址转移,因为前去观看的人太多了。那本书的主题挺庸俗:一个同性恋的古董商人和被他谋杀的以跳舞为生、信伏都教的情人。这可能是因为它抓住了90年代温顺的波希米亚气质,让读者从一个安全的地方瞥到社会底层的情况。
《折翼天使之城》跟《午夜善恶园》一样,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在历史上很著名的停滞不前的地方,有着摇摇欲坠的建筑和复杂的阴谋。故事里有众多贵族和底层民众。1996年1月29日晚,威尼斯古老的凤凰歌剧院突然起火,几小时后它那金光闪闪的包厢、装饰着壁画的沙龙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舞台顷刻间都成了被烧焦的遗迹。3天之后,贝伦特不期然地到了威尼斯。贝伦特一直在为自己的第二部书寻找题材,这下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他曾经想写两位在1940年逃离麻风病人隔离区的病人,他还没采访到的时候其中一位去世了,他感到很受挫折。凤凰歌剧院这场火灾让他有些振奋:威尔第的《茶花女》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历程》都曾经在那里首演,这次火灾又有人检举说是纵火。一场大火造成了一场文化灾难,官员互相指责,有人不合时宜地即刻为重建歌剧院筹款(动机也许很不纯粹,也许就是为了艺术),要对犯罪嫌疑人做出令人满意的审判(也许他们是被冤枉的,还有幕后黑手),直至凤凰歌剧院浴火重生,谜团得到解决,这中间大有文章可做。
贝伦特在威尼斯租了庞德当年住过的别墅,开始搜集信息。贝伦特知道亨利·詹姆士曾经告诫文人们写威尼斯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关于这个话题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但是詹姆士说这话4年后他自己却坐下来开始写《阿斯本文稿》。贝伦特说他的兴趣不是威尼斯本身,而是住在威尼斯的人。
50年前威尼斯有17万人,由于生活成本高,又缺少工作职位,到凤凰歌剧院发生火灾的时候,人口减少到只有7万了。在这剩下的居民中,贝伦特还是找到了足够多的人物:做奸细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沉默寡言的吹玻璃工人,无休止地炫耀的伯爵夫人。
( 《折翼天使之城》 )
约翰·贝伦特的这本书描摹了威尼斯这个多彩、独特的城市。“对我来说威尼斯不仅是漂亮的,它到处都有美景。我设计了一个叫做照片轮盘赌的游戏,着手测试这一点。在这个城市里到处走,随意拍下一些照片,不管是教堂的钟还是遇到的一只狗或者一只猫。我要测试在随意的一个地点遇到漂亮的精致的机会有多大。答案是,几乎总是能看到。”贝伦特不仅用眼睛去看威尼斯,还用耳朵听,脚步声和说话声在威尼斯的声响中占支配地位,因为那里没有汽车的声音将它们吞没,树木也很少。
这本书也写到了美国人掺和别人的事情的热情,努力正确地安排这个世界,摆出上帝或者女施主、女慈善家的样子。一位威尼斯人愤愤不平地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来到威尼斯干吗不好好地玩,偏要做出捶胸顿足、痛心疾首的样子。他们干吗好像是带着庄严的使命来到威尼斯的?他们拯救威尼斯来了。这倒也不错,他们给了点钱,但跟慷慨无关,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重要。其实那点钱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他们应该好好玩儿,四处走走,看看绘画,下下馆子,跟到其他城市一样。美国人去巴黎不是为了去拯救巴黎。你看到一座500年那么老的建筑,它是破旧了点,也许已经岌岌可危,但你不能说它在腐朽,它已经经受了500年!正在腐朽的威尼斯是一个巨大的谜。别再说拯救威尼斯了,威尼斯将会拯救自己,拯救巴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