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和他的电影戏剧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马歇尔和他的电影戏剧0

马克·赫鲁尼把电影和戏剧弄到了一起,马克·赫鲁尼是他的全名,不过他更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马歇尔——他创造出来的舞台角色。在欧洲,马歇尔带着他的30多部“电影戏剧”,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把观众一把揪到现实和幻觉的混乱当中。

与中文的表述方式一样,“电影戏剧”的英文名称是两个单词的融合“Cinetheatre”。“电影戏剧”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在舞台的左面放置一面银幕,演员的真人在舞台右侧,和银幕中的影像进行互动,有简单的对话、模仿,也有复杂的出画入画。1980年,马克·赫鲁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戏剧咖啡馆用一架SUPER-8第一次进行了“电影戏剧”的表演。当时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还没有问世。

很多人将这种“电影戏剧”称之为“多媒体戏剧”,认为它借鉴了80年代后流行的多媒体装置艺术。但是马克·赫鲁尼始终是将这种形式做到了最严密、最丰富。马克·赫鲁尼在两个空间之间转换的时间精确到几十分之一秒,做到两个空间“无缝衔接”。人最多的时候,参加“电影戏剧”表演的有400个舞者和歌手,其中包括著名的“皇后乐队”和一支交响乐队。人最少的时候,除了银幕,只有他一个人。马克·赫鲁尼有时候会做得极商业,比如1999年为“法国奥斯卡”——恺撒奖颁奖典礼所做的开幕式;有时候又极先锋,比如反映计算机世界的《马歇尔和程序》和将于9月20日和21日到中国演出的《马歇尔的幻觉》。

《马歇尔的幻觉》是马克·赫鲁尼继90年代《马歇尔在巴黎》、《马歇尔在美国》、《马歇尔在乡下》之后最新的作品。马克·赫鲁尼认为,《马歇尔的幻觉》是他所有作品里最庞大、最丰富也最先锋的一部。在这部作品中,他把戏剧、电影、动画、电视、音乐、舞蹈等所有流行艺术形式全部融合到了一起。而观众不仅仅可以看到眼花缭乱的特技效果,更可以看到马歇尔对影响过他的艺术大师们的致敬:他用特技将自己带入梅里爱、卓别林等早期默片大师的影片中,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他也应用CG技术将库布里克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的巨婴形象加以改动,成为戏剧中的重要角色。2003年,在日本演出时,《日本时报》将这出戏剧称为:“一种罕见的现象:独自承担演员、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模仿者和小丑等各种角色,时而是诱人上当的骗子,时而是哗众取宠的丑角。”但马克·赫鲁尼则坚持称呼自己为“斯皮尔伯格时代的阿尔巴”。对于这个称呼,他解释说,“阿尔巴”是意大利戏剧中的传统丑角。■

马克·赫鲁尼访谈

​马歇尔和他的电影戏剧1

三联生活周刊:在美国巡演的时候你戴牛仔帽子,在日本你戴了一顶渔夫帽,这次来中国,你穿了一件大红的唐装。这是你迅速和当地观众取得共鸣的手段吗?

马克·赫鲁尼:这件唐装是我来中国以后才买的。你不知道,刚才在剧院门口,好多姑娘扑过来找我签名啊,她们嚷着“马歇尔!马歇尔!”把我的衣服都扯破了。

​马歇尔和他的电影戏剧2

三联生活周刊:当你面对银幕上那个自己,还要把他当作一个同台合作的伙伴一样交流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马克·赫鲁尼:在我的多次的演出之中,我经常会同时演两个人。但这次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我把一个人的两面对立起来了。这两个马歇尔代表了一个人不同的两面。一个很沮丧,另一个很快乐,事实上,我想用第二个马歇尔来说服第一个马歇尔不要焦虑,人是可以积极乐观地生活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一个反对高科技的艺术家。但是这部作品却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来营造辉煌的视觉奇观。

马克·赫鲁尼:人类的科技进步让我非常恐惧。比如我想和身边的王小姐有个孩子,我们可以用很多高科技的技术来帮忙,但对我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它让我们离真实越来越远了。这就是为什么画面里的婴儿伸手出来的时候,我让它的手上带了一块手表。但这部戏的主题是特技效果,这会帮助我把观众吸引到剧院中来。如果我说这是一个不喜欢特技的家伙在做的,就没有人来看了,我也就没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剧中多次引用了卓别林电影的片段,你也多次自称是“斯皮尔伯格时代的阿尔巴”。他们是怎样影响你的表演风格的呢?

马克·赫鲁尼:我不想说我从卓别林的电影中模仿了什么,但是我的确很尊敬他,因为他把灵感和想象力、激情结合在一起,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本身的创造力。■ 马歇尔艺术戏剧电影爱情电影智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