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百年祭管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攀​)

100年前的9月2日,清廷一纸谕令废除了科举制。在高考制度有待改革和完善的今天,发现中国传统制度中的积极因素,成为人们探讨科举制的目的之一。

十七八世纪,西方忽然接触到东方,一时对中国政治大生钦羡。英国从中国学去了考试,成为他们的文官考试制度,作为选举制的有力补充。而我们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是借鉴西方的文官制度而来的。

考试被誉为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唐代的兴盛和繁荣,与当时日臻完善的科举制能较好地运用考试有很大关系。考试从汉代的察举制,到隋唐的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晚清。虽然中间出现了类似明清八股文之类的问题,但考试却始终是选贤能的有效途径。而且远在两汉以下,考试就是人民参与政治惟一的正途。正因为有考试制度,使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融成一体。

历史上,反对科举制度的两个理由:一是舞弊,一是八股文。可事实是,科举1300年,八股文只出在明清;人们只记住范进和孔乙己这两个虚构人物,更多的经国之才,如文天祥、柳宗元、王安石、张居正、朱熹、蔡元培等真实人物却被忽略了。

上一篇: ​是谁不正常
下一篇: ​强制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