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斯特摩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 1964年,威斯特摩兰在南越湄公河视察,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搜索与歼灭战略”
)
1965年3月,刚被任命为驻越美军总司令的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戴着他的四星军帽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背景是越南特有的棕榈树和丛林,文章中乐观地说虽然此刻美国没有麦克阿瑟,但出现了同样一个拥有倔强下巴和浓眉大眼的天才军人,他将为美国在越南赢得胜利和尊敬。作为驻越军事援助和顾问团(MAAG)团长,威斯特摩兰曾在“二战”中参与过夺取莱茵河上雷玛根大桥的传奇行动,并曾担任82空降师参谋长和101空降师师长,他与昔日同僚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一起,极大地影响了肯尼迪与约翰逊总统关于“反游击战”的策略。
然而越南当时正在成为美国军事与外交上的一个越来越大的“溃疡”。虽然艾森豪威尔在50年代中期一度认为美国不应卷入东南亚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最终仍然接受了冷战创始人杜勒斯信奉的“骨牌理论”,认为越盟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克里姆林宫全球扩张的一部分,失去老挝与南越,可能导致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沦陷”。虽然美国不能支持欧洲旧有的殖民秩序,并宣称对亚洲的民族主义有“道义上的支持”,华盛顿固执地将胡志明定位为“共产主义者”而非“民族解放领袖”。美国承担了法国在越南军费的80%,并在“巴黎协定”签字后一个月就建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以“防止一切在东南半岛的渗透与颠覆”。而1961年,赫鲁晓夫扬言“苏联支持一切正当民族解放战争”的言论,似乎也证明了这种担心,秋天,肯尼迪的军事顾问泰勒和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处长罗斯托在对南越进行考察后,认为美国应当加深在南越的干涉,包括在军队以及“各级政府机关扩增美国顾问的角色”,计划将MAAG增加至8000人,然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参谋联会已经估计,如果河内公开卷入,则美国至少要投入25.5万名战斗部队才能够完成任务。
在越战中,为了对这个没有任何据点,工业中心和公路系统,无所不在的敌人进行有效摧毁,威斯特摩兰提出了著名的“搜索与歼灭战略”,即在绝对的空中力量和炮兵火力支援下,美军作战的重点不在于固守据点,而是以杀伤北越和越盟的有生力量为主,从而催生了饱受争议的“数尸袋”现象。1967年12月,威斯特摩兰充满信心地对《时代周刊》表示,“不出几个星期,越共就要垮台,注意,不是几个月,而是几个星期”。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也认为:“在每项计量统计都在证明敌人走向失败。”然而一个月后,美国朝野的乐观气氛就被打得粉碎,在溪山,这个北纬17度非军事线以南25公里,距离老挝边境9.6公里的高地成为越南战争的转折点:威斯特摩兰在1966年9月认为在这里建立机场与特种部队营地可以有效地切断北越的渗透,并且可以成为吸引北越正规军的诱饵。1968年1月21日,在丛林中的两万名北越正规军向驻扎在溪山基地的66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南越别动队队员发动总攻。迫使美国军人躲在用木材和铝合金支撑、覆盖有5英尺厚沙袋的工事中,像“困在臭水坑里的鸭子”一般。约翰逊要求他的将领们以“自己的鲜血签署溪山不会陷落的保证书”,并把溪山的地形沙盘图摆进了白宫地下室。然而威斯特摩兰决心将溪山变成北越的凡尔登。为了兑现诺言,每隔三小时,就有6架B52重型轰炸机从关岛出发,对溪山周围的丛林进行地毯式轰炸,而在低空,A-4与F-4鬼怪式战斗机则每5分钟进行一次俯冲攻击,在围困溪山的71天中,美军投放的炸弹当量相当于5枚广岛原子弹。然而北越军队仍然效法奠边府的经验,在深夜里向美军阵地挖掘堑壕渗透,甚至当凝固汽油炸弹将很多人烧死在“燃烧的火蛇一般”的工事中时,少数幸存者仍能爬出壕沟发动敢死冲锋。借助CBS电视台的现场摄像,成千上万美国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这些9000英里外的疯狂景象,反战情绪被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2月14日,政府提出的1969年度的战争预算为320亿美元,第二天,空军宣布在北越上空损失了第800架飞机,此时美军每周的伤亡人数已高达543人。加上3月18日发生的美莱村事件,迫使约翰逊于3月底宣布解除威斯特摩兰的职务,不再向南越增兵,并在与北越谈判开始后停止全面轰炸。此时,著名政策评论员沃尔特·李普曼已经看见了美国在越南失败的必然性,他在社论中说,如果美国仍然企图以有限的手段去完成一个无限大的战争目标——担保整个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那么最终结局必然是失败。当时,北越总理范文同告诉《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虽然美国占据军事上的优势,最后一定必输无疑,因为北越将民族统一看作不能折中的坚定目标,并且愿意为之捐躯的越南人远远多于美国人。在这样的背景下,1975年4月30日,美国大使马丁·格拉汉姆把美国国旗夹在腋下,乘坐最后一架CH46直升机逃离了即将落入北越之手的西贡。
“越战是美国绝对打输的第一场战争,它使得美国军队与政府和知识界里出类拔萃之辈名誉扫地。”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里如是说,“战争降格为一系列在丛林与稻田中的遭遇战,使美军的火力与机动性能优势无从发挥。”尽管威斯特摩兰在自传《一个士兵的自白》中和许多退伍军人一样,坚持认为是政客们束缚了他的手脚,使得他们不能采取获取胜利的手段并责怪新闻界:“我们的新闻自由却给部队形象带来巨大损伤,他们只报道离奇异常、稀奇古怪的东西,不顾后果,在一个健美的人身上专找疮疤,一个强奸事件,一个士兵谋杀军官的事件,张扬得沸沸扬扬,把一朵乌云渲染成天昏地暗,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他甚至在1982年为纪录片《数不尽的敌人——越南骗局》和CBS打了一场三年的官司,声称“这不是越南战争对错的问题,而是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是否一个电视节目可以毁灭一个人声誉的问题”。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即美国在越南长达20年的干涉本身就是一个必然要失败的决策,他在这种政治决策中只不过是一个工具。■
( 美军当年试图将广大的越南农村地区纳入南越国家政治实体 ) 威斯特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