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牛奶生活”

作者:李翊

(文 / 李翊)

​中国人与“牛奶生活”0( 2005年5月,温州红十字会到偏远贫困的乡村小学开展“营养餐送下乡”活动 )

1998年5月,首次中国牛奶科学论坛大会在北京召开,专家们呼吁,“为了民族的未来,请给孩子们一杯牛奶”。为了支持这一论点,专家们提到了日本,认为日本在战后几十年坚持推行学生午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使得如今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高了11厘米,成为国际公认的增强人类体质的奇迹。而我国中小学生人均摄入的钙,仅达每月供应推荐标准的40%,因而造成学生身高增长缓慢,甚至智力发育迟缓。

为此,1999年6月,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学生奶工作会议,会议作出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沈阳5个城市进行学生饮用奶试点工作的部署。以“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为口号的国家学生奶计划由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种全民牛奶运动是广告攻势下中国人犯的一个错误。因为根据公布的数据,有许多中国人天生对乳酸和乳糖过敏。而由于西方人不再坚信牛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神话,开始从豆腐或豆奶等食品中摄取钙质和其他营养,生产商们由此就想到了中国。

对此,中国乳制品协会的专家们持有不同看法。谢继志教授认为,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牛奶几乎含有人类生长发育必需的一切营养成分。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夫刘女士说:“我国约有1/3儿童营养不良,影响他们体质健康的三个因素包括营养、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营养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膳食结构中缺少钙和蛋白质,而这两种成分在大豆、牛奶及肉蛋制品中含量丰富。据科学测定,午餐摄取的营养素占全天所需营养素的40%。日本‘二战’以后开始推行学校营养午餐,还颁布了‘午餐法’,学校将健康计划与科技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一杯奶、一顿营养餐的确可以强壮一代人、一个民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一项好的营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膳食热量供给已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偏低,尤其优质蛋白质比例小,钙、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明显不足。我国7〜18岁学生营养不良率男生为26.9%,女生为38.3%,这一现象已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忧虑。作为刚开始全面提高营养水平的我国,不能与发达国家中因牛奶饮用过度而产生质疑的立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人与“牛奶生活”1( 在城市的一些酒吧推出牛奶的多种饮用方式,如啤酒奶 )

谢继志教授说:“6岁前后这个阶段,是我们一生中第二个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喝牛奶可以补充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尤其是补充钙,而骨骼的发育是从儿童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到了35岁是一个高峰期。如果儿童时期就缺钙,那么到了成年,甚至老年时,人就很容易产生骨质疏松症。因此,要解决骨质疏松症,必须从儿童抓起。”

乳品协会理事长,金陵大学教授江国辉也认为,牛奶是一种全营养物质,含有人体所需的脂肪、蛋白质、盐分以及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与人体摄入所需的比例一致。牛奶中的盐分所含钙磷比例与人体摄入所需的各种营养比例一致,均为1∶1.22。对以粮食摄入为主的中国人来说,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而动物蛋白含量偏低。如果经常喝牛奶,钙磷比例达到均衡可以使人体更容易吸收钙,促进儿童骨骼发育。

此外,如果想更好地吸收钙,必须借助乳糖帮助,而乳糖在自然界只存在于动物奶中,而牛奶的碳水化合物里最主要的物质就是乳糖。另外,牛奶中的维生素D也有利于钙的吸收。

有人曾提出,并不是只有喝牛奶才能获得钙。但专家普遍认为,人体通过喝牛奶对钙的吸收效果最好。钙在牛奶中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含有CPP成分(酪蛋白磷酸肽),能有效促进人体对钙、铁、锌等二价矿物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缺钙是世界性的营养问题,我国居民膳食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影响钙、铁、锌吸收因子,如植酸、草酸、纤维素等,因此,中国人缺钙尤为严重。目前,我国从儿童到中老年人各年龄组的人群,普遍存在缺钙问题。

要解决缺钙问题必须同时从两方面着手,一为增加钙的摄入量,二为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目前国内市场上有200多种补钙剂,大多着眼于增加钙的摄入量,而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的产品种类很少,近年来,一些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已在强化钙的同时也对维生素D进行强化,目的是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这是到目前为止解决钙吸收利用率而采用的惟一办法。在人体肠道内pH呈中性到弱碱性的环境中,CPP能结合钙、铁、锌离子,保护其不被膳食中的磷酸、草酸、植酸等阴离子沉淀,从而有效促进对钙、铁、锌等的吸收和利用。

专家们同时也指出,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黄种人,容易出现乳糖不耐症。这是因为,儿童期的乳糖酶含量最高,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坚持长期喝牛奶,体内乳糖酶的含量会维持一个均衡的水平。但是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由于其以粮食为主的膳食结构,大多数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随着年龄增大,人体里的乳糖酶会逐渐缺失。一旦突然大量喝牛奶,人体不能有效利用乳糖,并把它水解,吸水作用的加强,会导致肠鸣或者腹泻,这种症状叫做“乳糖不耐症”。但如果坚持经常喝牛奶,这种情况会逐渐缓解,直到最后消失。

江教授打了个比方,一个不会喝酒的人,如果突然喝很多酒会醉,但是每天喝一点,肝脏中分解酒精的酶会逐渐增加,慢慢也能喝酒了。但是个体之间也有微小的差异,有的人可能就一点牛奶也不能喝。但这类人只是极少数。

另外,他也肯定了南方的一种说法,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他说,从科学的角度看,牛奶中的蛋白质含有鸦片肽,这种氨基酸类的东西多了,能促进脑垂体睡眠树分泌,改善睡眠。■ 生活牛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