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看跌当代艺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郭娜)
( 迈克尔·斯坦哈特 )
即便对于国内的基金经理们,迈克尔·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也并非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在美国,斯坦哈特是与索罗斯齐名的人物,原因当然不仅因为同是犹太人。华尔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基金经理这样描述二者:“这行令人痛苦、十分紧张。你得有特殊的才能处理投机,索罗斯和斯坦哈特能。你可以想象这需要铁石心肠,对金融市场大局了如指掌,对赌博完全自信。”
与索罗斯一样,斯坦哈特最初靠对冲基金进入公众视线。上世纪80年代起,创立于50年代的对冲基金重拾第二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斯坦哈特的合伙基金和罗伯森的老虎基金并称三雄,他们拥有挑战华尔街最重要企业的权势。用《商业周刊》的话说,他们是投资领域的歹徒,无法无天,但作为投资者则远好于他们过去的同行。1992年,那些最著名的企业利润增长率在25%和68%之间,索罗斯的增长了68.6%,斯坦哈特的增长了50%,罗伯森的是27.7%。到1994年,索罗斯公司管着110亿美元,罗伯森管着60亿美元,斯坦哈特管着40亿美元。而他们每人的收入是各自资金1%的管理费外加20%的有价证券的增殖额。
10年前的老皇历和眼下如日中天的当代艺术品有何关系?要点在于,斯坦哈特最重要的本领就是看跌。这要回到对冲基金的基本操作手法之一,卖空。贱买贵卖获利不过是常识,但50年前美国的道-琼斯反其道而行之,由此发展出来的对冲基金成了金融史上最呼风唤雨也最臭名昭著的黑手,甚至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谓卖空,就是约定一个交易日期,到期我卖对方买,但价格是既定的(多以现价为参考)。因此如果你对行情看跌,就可以从卖空中获利。像索罗斯1992年狙击英镑、1998年狙击泰铢一样,斯坦哈特的对冲基金最善于洞察到那些已经被高估的金融资产,狠咬一口再大捞一笔。这一次,轮到当代艺术品。
坐在纽约那间装饰着巨大犹太烛台的办公室里,64岁的斯坦哈特说:“是时候抛售毕加索和布洛克去买便宜货了,比如,那些被低估的古董。”斯坦哈特望着墙上的以色列画家风景画说,“当代艺术品的价格简直就是白日梦,他们已经快精神失常了。”这是一位绝对为金钱而艺术的收藏家,1995年他在对冲基金上跌了大跟头不得不临危退休,当时《福布斯》估计他身家有5亿美元,而20年来他花在艺术品上的投资就超过两亿美元。
1996年至今,安迪·沃霍尔和布洛克的作品已经翻了3倍,而5月的纽约拍卖市场当代艺术交易额达3亿美元并创下了30项成交记录,但斯坦哈特还是坚持当代艺术品买家的风险比对冲基金投资者还大:“过去几年,艺术品和房地产的投机比股票市场还严重,我并不认为对冲基金比过去风险更大,即便目前他们的表现并不理想。”今年4月,来自华尔街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缩水了1.75%,格林斯潘甚至认为对冲基金在5月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动荡。那么当代艺术投资呢?
多年来,斯坦哈特一直是华尔街最热心的艺术品收藏者,他囤积了大批20世纪的顶尖艺术品,同时还是希腊古董藏量最大的美国人,大都会博物馆便有一个以斯坦哈特和妻子朱迪命名的希腊文物展厅。他同时还是佳士得拍卖行的董事。不久前,斯坦哈特花100万美元买下了一个古代的铜制女人像,但他还是给自己对当代艺术品价格的判断留下了余地:“如果不是我妻子喜欢在墙上挂当代艺术品,我早就打算出手了。”斯坦哈特的仓库里收着一打克利,八张毕加索,一张马克思·贝克曼,一张波洛克和一张席勒,还有几张让·杜比菲和保罗·塞尚。
艺术品能等同于其他金融资产吗?有评论家暗示斯坦哈特看跌当代艺术与其出身有关,他从著名的父亲那里或许继承了赌徒基因,但不包括艺术品位。2003年2月,斯坦哈特在自传《没有牛人:我的华尔街浮沉岁月》里终于承认,索尔·弗兰克·斯坦哈特就是自己的父亲。索尔是上世纪40~50年代著名的纽约混混,一个彻头彻尾的赌棍、花花公子、夜店爱好者。他一手操纵了纽约的珠宝赃货买卖,整天和有黑手党“财务总长”之称的迈耶·兰斯基和“三指”吉米·艾洛这些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大哥混在一起。1957年,就在乔伊·安纳斯塔西亚在纽约的发廊被抓当晚,索尔刚在城里跟他玩过轮盘赌。1958年,索尔自己也因买卖盗窃珠宝被判入狱5~10年。
事实上,这些赃款不但把斯坦哈特供养到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也成为他事业的起点。60年代,20出头的斯坦哈特正是从父亲手里接过塞着1万美元的信封入市,很快翻到了20万美元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不过索尔直至1999年去世时还在埋怨,自己虽然是儿子的第一个投资者,却没有像威廉·所罗门(所罗门兄弟前合伙人)那样成为合伙人。迈克尔·斯坦哈特对此解释说:“当我赚了一笔大钱的时候,他总是兴高采烈。但当我只是他儿子的时候,他从来没有那么兴高采烈。”
其实迈克尔在投资界也没少惹麻烦,除了90年代初被证交所和司法部控告狙击国债并为此支付4000万美元罚款(获利6亿美元),1995年还惹来美国海关对他家进行了突然袭击,缴获了他花120万美元从罗伯特·哈伯手中买来的一只希腊奠酒祭神用的金碗,意大利政府称这件文物是非法出口的。官司诉至最高法院,不过以斯坦哈特败诉告终。
尽管如此,斯坦哈特还是坚持挺古董而贬当代艺术。当年那个从巴菲特手里抢走泛美航空公司控制权的斯坦哈特似乎老了,他自嘲说:“进入老年后,我已经成了一片奶油吐司。”■
迈克尔·斯坦哈特的投资六原则
( 斯坦哈特自传《没有牛人:我的华尔街浮沉岁月》 )
1967年斯坦哈特合伙基金创立时投资的1美元,到1995年斯坦哈特退休时已经增值到481美元。这位基金经理每年给华尔街3500万美元佣金,因而能在第一时间接到股票经纪人的电话,第一个完成交易。他一天盘查公司走势6次,如果自己走势不佳,会要求他的交易员们拼死扭转,大家都说他是个能让人垂头丧气的守财奴。他做的交易不计其数,并不完全为了利润,还因为它们会打开其他局面,让他趁机嗅出市场动向。迈克尔·斯坦哈特总结了他的投资六原则,这些原则并非仅适用于基金经理。
犯错要尽早。斯坦哈特认为,年轻时你的教训越惨痛,日后就会越少犯错。他会花5分钟了解一个想法然后就去做。但他会不停地校正他的决策。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而不是成功上。他说对于年轻的投资者而言,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过于信任那些向你兜售垃圾的人,包括:分析师、经纪人以及资讯报告。
永远做你喜欢的事来营生。走这条路,你的执著能够确保长期成功的幸福感,而非短期投机后的空虚。向你的对家保持敬意,对自己和他人诚实。所有出色的交易者都是真理的追寻者。
保持相对机敏。要随时研究可能带来财富的一切领域。诀窍在于,当你沉浸在资讯海洋中的时候,要比别人更早感知到大势的变化。过去20多年来,没什么既定法则。个把年头里,有些股票是好选择,其他时候,不过是随行就市罢了。投资市场上,不管谁认为自己可以把成功公式化,都是自不量力,因为行情变化着实太快。
即使信息不充分也要尽量做恰当的决定。现实中,投资者冒险投资前永远不可能占有全部信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怎样把握现有信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研究焦点集中在那些最重要的问题上。
永远信任你的直觉。或许你根本没意识到,直觉就像藏在你脑子里的超级计算机,如果你给它机会,它就会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过,日久年深下来的经验会帮你提升自己的直觉以避免重大失误。好的交易就是要在直觉和经验之间取得平衡。
不做小投资。你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如此,所以当你冒险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回报足以补偿付出。 看跌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