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时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大仙)
这是1993年的时尚,现今风云叱咤的《时尚》杂志于当年8月创刊,与如今傲立于中粮广场相比,当时的《时尚》则栖身于东单西裱褙胡同。在创刊辞中,有一个词儿当时很耀眼现在很平淡——白领。当时的白领如大海捞针,隐匿于“傲肥私”像百灵般歌唱,如今三星级的白领已然烂大街,一没绷住,就进了白领阶层。
在《时尚》创刊号中,有一篇陈晓旭的专访,说她从大观园撤了之后,直奔长城国际影视广告,一把就坐在总经理的交椅上。然后,拉来一家制药厂做赞助,举行了一场高层次的桥牌赛,给这家药厂带来了无限商机。从专访中得知,当时的陈晓旭已有实力买下一套方庄三居室,而我正跟爹、妈、妹挤在大山子附近的一套小三居,那时在我眼里,方庄就跟深圳似的,贵得快追上香港了。当时陈晓旭说她喜欢用的化妆品是“迪奥”,而那时我连“奥迪”都没坐过,后来人开“奥迪”来接我,我还纳闷,怎么把“迪奥”倒过来念了?
令人悦目的是,创刊号的《时尚》推出了“时尚先生”,这位先生就是胡兵,号称影、视、歌三栖。昔日刘玄德在曹孟德那里,勉从虎穴暂栖身,哪敢三栖?一栖都快崩溃了。在胡兵的档案介绍中,说他曾当过职业赛艇运动员,还进过国家队,也不知道雅典奥运会赛艇冠军孟关良、杨文军认可吗?
《时尚》创刊号推荐了“资生堂”护肤品,它的外语发音好像叫“洗晒道”,用完美的呵护把你引上“洗晒之道”,概念与实践结合得如此之好,所以日后“资生堂”就成为“小资生长的庙堂”。
《时尚》首期还推介了一款男装,叫“杰尼亚”,说它是“世界男装的珠穆朗玛”,可如今我穿着“杰尼亚”,也没觉得比谁都高?有一次在广州花园酒店的“杰尼亚”专卖店,我看上一件“剃须”,一问居然三本子,我说:咋那么贵呀?男服特自豪地说:因为“杰尼亚”是世界男装的珠峰。我说:还是留着你自己爬去吧。回到房间,我心想:买不起“剃须”,还不兴给自己“剃须”?于是我抄起“吉列”,刮!
1993年的时尚已经老去,但足以撩开了那个岁月的风气。在1993年的时尚之夏我干什么来着?想起来了,我在成都采访第七届全运会提前举行的项目。在看完15岁的伏明霞完成“向后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抱膝”之后,我的膝盖隐隐作痛。于是我头一次去吃川锅,然后来到招待记者的舞厅,跟一位风姿绰约的女记者跳起了“华尔兹”。
我说:腰真细。她说:一尺七。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