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来为塌陷的萧甬铁路买单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 铁路塌陷后,由于预警及时,避免了更大的事故发生 )
突然悬空的铁轨
事隔已三天,在回忆最初看到塌陷的铁轨时,侨兴砖瓦厂厂长胡惠坤仍然心有余悸。“那天早上5点45分我到砖厂上班,大概6点半钟,厂里的拖拉机手跑过来对我说,‘二哥,铁路中间好像沉下去了。’起初我还不相信,后来又有一个工人跑过来跟我说,我连忙就跑出去了。”
仅仅是一眼,胡惠坤就傻了:150米左右的铁轨已经全部悬空,路基塌陷了10多米。在铁轨南面,15米高的路堤整体下沉,沿路的绿化带和路堤下的马路往南位移了至少5米。马路约两百米左右路段下沉超过1米,缝隙超过半米。
另一位目击者张师傅在距离事故段附近300米外的山泉玻纤厂做工,就在事故发生前他上班经过事发地段,看到一辆吉林车从这里开过。由于每天早上这趟列车都会准时从这里开过,张师傅并没有太注意。但是,列车开过二三分钟后,张师傅听到“轰”地一声闷响,脚下的地都在微微抖动,“出事了”,他急忙往前面跑,眼前的一切让他傻在当场:很长一段铁路塌掉了,而远远看去,还可以看见刚刚开过去的列车尾巴。
胡惠坤很快就从震惊中醒悟过来,打电话报警。当时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是:6点36分。“110”迅速把电话接到了余姚铁路派出所。对话是简短而急促的:
( 萧甬铁路塌方后,铁路上海站立即增设临时退票窗口 )
“铁路塌方了!”
“塌了多少?是人为破坏吗?”
“塌了好大好大,有200米左右。”
胡惠坤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好怕好怕”,老觉得能听到火车向事故地段驶来的声音。“铁轨还悬空地挂着,还有信号,如果有一列火车没及时接到通知……”胡惠坤几乎能想象那恐怖的一幕。于是,他一边在电话里接受铁路派出所详细的询问,一边示意厂里的两个工人挥舞着一个红色塑料袋守候在塌陷铁路的两端。
由于预警及时,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然而,突然中断的铁路交通给宁波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据宁波萧甬铁路有限公司介绍,萧甬铁路(宁波至萧山)衔接浙赣、沪杭等线,全长147公里,其中宁波境内66.5公里,2001年底完成宁波段复线改造工程,并全线贯通。萧甬铁路客(货)车通过能力42.3对,客车36对,年货物运输能力2002年就达到1200万吨的水平,是进出宁波的惟一一条铁路。铁路坍塌发生后,铁路部门紧急停开了出入宁波的所有列车。从早上8点起,宁波火车南站所有的售票窗口都改为退票窗口,退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龙,到中午,已经有4000多人退票。汽车南站挤满了人,由于短途旅客多转为选择汽车,汽车站的运输压力骤然升级。
“因发生铁路塌方而导致列车取消的事件,这在萧甬铁路通车后近50年来还是第一次!”宁波火车南站一位负责人说。据他介绍,9日宁波站只进了两趟列车,都在事故发生之前经过塌方地段。而最早从宁波发出的(6:48和7:30)两列车接到通知后都暂停在半途,后返回宁波站。
铁道部专家组于5月10日抵达抢修现场。虽然引发事故的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但毫无疑问,江南地区特有的软土地基给专家组的抢修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
一位资深专家坦言,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和维护铁路是世界性的难题,他本人已经进行了40余年的地质、地基研究,而像萧甬铁路如此复杂的软土地质还是头次遇到。此次塌方软土地基长度超过150米,深度达到5~10米,从再次塌陷的情况可以看出,附在软土表层的道渣路基就像鸡蛋壳,而下面的软土就像蛋黄,只要路基出现缺口,里边的软土就会流出,引发塌陷。
记者现场走了一圈,发现铁路线南侧的深坑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填平。而10日的再次塌陷处流出的软土,竟然形成了一片边缘弧线长达200米左右的“滑舌”——扇形软土坡,而坡前还形成了二三米宽、数十米长的水洼。据施工人员介绍,从9日到10日中午,铁路线北侧的鱼塘水面已经下降了1米左右,估计是鱼塘里的水渗到南侧低洼地带去了。
铁道部赶赴事故现场的专家组曾考虑过架桥或改线。但经过商议发觉,架桥时间太长,改线施工量太大,经过实地测量计算,专家组决定采取“反压法”制服软土滑移。形象地说,就是在线路两侧先筑两道防线。北侧的鱼塘边,将由中铁十二局用钢板桩“钉”牢路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塌方长度为159米,而他们要往土里“钉”上500根钢板桩,每根长度12.5米,这些钢板桩再环环相扣,形成170米长的铜墙铁壁,牢牢架起铁路路基。
而南侧将在滑移的软土外围修筑“反压护道”,对软土“滑舌”进行拦截。即在“滑舌”周围筑起一道大坝,可以防止软土继续逃逸。等到南北两翼基础稳固后,再在路基部分填充岩石和道渣,最后才是铺设铁轨。
争议中的砖瓦厂
事故发生后,位于萧甬铁路南500米开外的侨兴砖瓦厂成了备受争议的对象。有媒体指出,由于砖瓦厂取土形成深潭,这才造成铁路地基土体移位,路堤发生整体下沉事故。
据牟山镇镇政府介绍,侨兴砖瓦厂是牟山镇狮山村经济合作社于1985年创办的集体企业,1985~1990年属于集体所有,1990年12月10日起至今,进行企业承包经营。砖厂占地面积70~80亩,年产量900万~1000万块砖,销往余姚、慈溪。现任厂长胡惠坤就是狮山村人,他与村里签的承包合同期限是2003~2005年。在交了5万元押金后,去年他上交了村集体经济协作组137万元。
胡惠坤说,以前,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养殖,1800多人种2000多亩水稻。以前水稻产量不高,一亩才500~600斤,村民们收入很低。后来余姚、慈溪等地经济发展快,需要大量建筑原材料,村里就办了这个砖厂,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1990年前,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指望着这个砖厂。
私人承包后,砖厂日益红火。上交村里的钱多了,村民获得的实惠也多了。胡惠坤说:“村里修了办公大楼,水泥路修到了每户村民家中。按规定,每个村村民都要交抽水费,一年一亩地6元,我们村的抽水费由村里集体出。现在本村的人收入高了,嫌砖厂工作太累,去了别的轻松的电子工厂工作。目前砖厂里的工人都来自安徽、四川等地。”
牟山镇镇政府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侨兴砖瓦厂地处狮山村南面,南接牟山湖,萧甬铁路在厂北面500米开外。当地人称这里为“桑园地”,系1962年农业学大寨围湖潭造田后种植桑叶得名。萧甬铁路最初是单线,抗日战争期间被炸坏后,于两边取土造成马路,后又铺就铁路。
1999年7月份,浙江铁路体制改革。有着40多年历史的萧甬铁路采取已有线路作价入股的方式成立公司,公司以萧甬铁路及其在建复线为基础组建,由铁道部和浙江省共同出资,注册资本为20.446亿人民币,其中既有线折价占55%,新线折价45%,铁道部、浙江省分别占注册资本的87%和13%。萧甬铁路运价将不受铁道部的运价限制,有较大的上下浮动空间。2001年复线修通。由于路两边取土后形成水潭,故名“马路潭”。
镇政府认为,现萧甬铁路和侨兴砖瓦厂之间的深坑就是一个最深的“马路潭”。根据村里老人回忆,1967年大旱,牟山湖的水全部干了,这个“马路潭”却有水,是整个狮山村的救命之水。1994年的1∶10000航拍图也显示此处的低洼已达到-2.2米。
提到砖瓦厂取土问题时,镇政府接受采访说,历来村里都比较重视这个方面,每次砖瓦厂承包时,都将保护铁路作为重要一条列入承包合同,并将取土范围明确限制在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之内。根据狮山村规划图,侨兴砖瓦厂的取土范围在侨兴砖瓦厂和前余姚市联营第一砖瓦厂(现山泉玻纤厂)之间和砖窑周围。砖厂与铁路相距在40~120米不等,根据《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砖厂不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之内。
在牟山,铁路周边零散分布着很多类似侨兴这样由来已久的砖瓦厂。侨兴旁边的山泉玻纤厂就曾是一家砖窑厂。胡惠坤说,4月17日,由于人为取泥,玻纤厂附近距离铁路路基50~60米的地方曾发生过路面塌陷,但因不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范围内,铁路派出所没有作出反应。而就在此次铁路坍塌前两天,已有人发现北面地势高处有几小股水流渗过铁路路基流到南面。■ 铁路塌陷萧甬宁波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