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泛偶像时代的精神崇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虎)
最近孔庆祥在美国一夜成名,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在选秀节目《美国偶像》上,表演的节目五花八门,孔庆祥演唱了瑞奇·马汀的《怦然心动》。他唱歌走调难听,机械的木偶舞蹈更让人难以忍受。一位评委用白纸遮住脸,好让自己无所顾忌地狂笑;另一位评委不无刻薄地批评道:“你不会唱,你不会跳,你叫我说什么好呢?”正当观众都认为孔庆祥会羞愧得无地自容时,他却平静地说了一句让他一夜间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的话:我尽力了,我毫无遗憾,这样就很好了。
孔庆祥不仅走红美国,在中国对他的讨论也逐渐升温。有人说他颠覆了传统的偶像形象,真实、平和而自然,也有人说他丑化了中国人的形象,丢人丢到国外了。我觉得讨论孔庆祥的走红原因意义不大,倒是各色人物串起的“偶像链”颇能说明一些问题。它似乎在印证,从早期的偶像时代,到如今娱乐生活进入了泛偶像时代。庞杂的娱乐环境虚幻了我们的视听世界,时代浮躁,我们跟着浮躁,时代消沉,我们跟着消沉。谁也不清楚怎样的人才能成为偶像,因为这个时代批量生产偶像,人们各取所需。 崇拜偶像精神时代
上一篇:
不要把城市青年“妖魔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