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舍本逐本导致“怨冤”相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望)
“自考生,北大鄙视你。”虽不知出于谁人之口,可这位北大法学教师顿成“怨府”。但他大声喊冤,自考生成绩差确属实情,对开展教学工作很不利。
我也是教师,挺理解这位同行的“冤屈”。现实世界哪行哪业都已经商业化了,教和学都是功利的事情,只要考试没通过,就跟没学一个样。名师未必出高徒,高徒确实出名师。当老师不是做善事,当然,希望“劳有所得”。你底子薄,悟性差,我辛辛苦苦,你还是通不过。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可话说回来,老师鄙视学生,怎么听,都别扭。孔子当年开门办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各有所获。乘兴而来,兴尽而归,没考分什么事啊。愿意学习,总是好事;有所收获,就是成功。成长是皮,成绩是毛,学习是皮,学分是毛,如今是应试教育,本末倒置。一个人可以没学,不可以没分。考试决定论,文凭硬道理。于是师生之间,分数歧视,“怨冤”相报,势在必然。遥想陈寅恪当年,游学国外,转益多师,学成即走,没有博士学位,却有满腹学问。人家这才是纯粹的学习。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须提防“考试太多了,学习就没了”。 导致相报怨冤逐本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