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布莱尔还是布朗

作者:薛巍

(文 / 薛巍)

​选布莱尔还是布朗0( 2005年4月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右)和财政大臣布朗(左)在伦敦出席工党举行的竞选宣传大会 )

“英国将于5月5日举行大选,”布莱尔站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外对媒体记者说。布莱尔原定于4日公布大选日期,但由于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去世被迫推迟了一天。

遵照英国宪法规定的程序,布莱尔当天早些时候前往白金汉宫,请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下令解散本届议会,以启动新一轮大选。

4月11日,保守党领袖迈克尔·霍华德率先公布了该党的竞选宣言。“这是我们的竞选宣言。封面上没有我的照片——封面上谁的照片都没有。”霍华德这么说大概是讥讽布莱尔用手机给自己拍照。他说将票投给工党和布莱尔就是“奖赏八年未能兑现的诺言”,劝勉选民不要选择“另一个失败的五年”。

这次大选颇有悬念。2001年的大选平淡乏味,因为四年内一切都按政府的计划推行着。经济稳定增长,失业率很低。保守党选了一个更糟糕的来代替原本就糟糕的人做领袖。2001年之后计划就赶不上变化了。伊拉克问题是变化之一。政府的形象遭到了破坏,因为在伊拉克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布莱尔很有可能夸大了伊拉克能造成的威胁。“工党之所以在2001年的选举中获胜,是因为布莱尔是他们的主要资产,如今他看来是变成了工党的负资产。”

大选日期既已敲定,竞选活动也由此拉开帷幕。布莱尔说:“从现在起直到5月5日,我和我的同僚们每天都会走出去,前往英国每一个角落,向英国民众宣传我们争取第3届任期的雄心。”跟前次大选不同,这次大选投票前的竞选活动会影响结果。1997年和2001年工党在大选中深入人心的程度令保守党蒙羞。时至今日工党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只有几个百分点,保守党大可以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竞选首相的人承诺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竞选:布莱尔已经公开说第三次当选首相的话,不会谋求第四任,这在工党历史上还是首次,也意味着投布莱尔一票就是投他的继任者一票,尤其是他的财政大臣和主要竞争对手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这样选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将票投给谁。“守得住位子就有权力。”索尔·贝娄一部杰作里的一个人物说。没有哪个政治家能比戈登·布朗更是这个真理的写照了。布莱尔当上首相的11年来,他一直坐得很牢:他歇斯底里过,不知所措过,甚至多次提出辞职,但总是欲去还留。这被外人视为没有怯懦,没有魄力,但是他的本能告诉他,只要守住自己的位子,加上点耐心,击溃每个对手,终将会得到回报。他引以为豪的是比布莱尔更有思想、更具战略眼光,不在细节上纠缠。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将戈登·布朗列为当今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其中没有布莱尔。布朗不好的一面是他做起决定来比较缓慢。保守党领袖迈克尔·霍华德自1月起变得很无情,也有能力对工党的软肋发起攻击。

工党的支持率偏低,他们面临两个任务,首先是争取一百多立场还在摇摆的席位,这有可能改变整个局面。第二是去说服那些对政治很冷漠的人出来投票。这对工党尤其重要,因为它有很多潜在的支持者。要打赢这两场战役,工党需要两面作战:全国的和地区的,空中战场和地面战场。在英国政党不允许在媒体上做广告,因而空战主要是政治家们在国家电视台互相攻击。他们还可以耍一些小伎俩,像拒绝跟对手一道接受采访,或者每个问题都用当天针对竞选主题的发言作答。但是这样会收效甚微,那些摇摆不定的、希望破灭的和缺乏兴趣的选民不会被电视上的讲话说服。过去八年里工党在媒体上的覆盖程度已经让受众避之唯恐不及了。

还有一个办法是让领导人上那些跟政治无关的电视节目,像日间的谈话节目。布莱尔近来就在电视里接受了两个10岁男孩的访谈。孩子们问了一些傻问题,像为什么不印更多的钞票拿来分给穷人之类的。布莱尔夫妇向他们赠送了以爱国为主题的短裤,孩子们向他们表达了谢意。

竞选的第二个策略是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应付专家的诘难。在近来的一次电视直播中,一名来自威尔士的妇女提出的请求是帮她拔牙,因为她找不到公立牙医。很多人对此感到反感,但是战略专家说这会消除人们以为布莱尔只关注国际事务的误会。

5月6日,也就是大选第二天,布莱尔将迎来52岁生日,如果再次获胜,他将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三届的工党首相,与前保守党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保持的纪录持平。 国际社会英国布莱尔布朗布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