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当不了“人民陪审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文仕全)

3月初,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公开选拔人民陪审员,条件是“大专以上,政治上没有问题”。我在武侯区所在辖区司法办填表报了名。4月5日,我去辖区办事,顺便去司法办问情况,人家说人员已定,还递过来一张名单。在32名候选人中,有教授、官员、妇联主席、村支书、站长、人大代表等,没有我等工矿企业职工和普通百姓身份的人。针对我提出的“不见面、不面试、不下来了解就这么定了”有失公平等质疑,对方答应向上反映。两天后我在报上看到:“成都中院(选定的)403名人民陪审员中,博士7人,硕士22人,学士173名,大专181名。大专以上95%;注意吸收了社会不同行业、专业的各类人员。其中有人大代表26人,政协委员13人。”

我的“人民陪审员”之梦算是完了,但我不知道原因。比如为什么没提官员多少名,没提职工居民多少名,却强调博士硕士的“知识性”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性”;既然要求“大专以上”,又何来“大专以上95%”,另外不是大专以上的5%又是些什么人等等。总之,对这批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群众性、代表性”,我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