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邓小闲)
( 建业里是上海最大的石库门里弄。2003年起,这里的居民与产权单位解除租赁关系,开始有偿搬迁,但这里依然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
从北京已经有过的几次调查和统计看,我算是一个“中产阶级”了,但和我周围的许多朋友一样,我对贫穷有着深刻的记忆,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房子。一家三代五口人居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平房里,按照佛罗伊德的观点,童年的不满要在后来加倍补偿,所以我挣了点儿钱之后就拼命看大房子,不管买得起买不起,看户型图成了我一大嗜好,别墅、联排别墅、高档公寓等等。我的嗜好停留在看图阶段,另有一“高收入者”,喜欢实地勘察,哪里有好房子就到哪里去看,还喜欢乱下定金。据说去年下了四处共6万元的定金,要不回来,乱花渐欲迷人眼,他最终看上了一个黄屋顶红墙的住宅小区,在市中心,低容积率,带花园,一打听售楼处在哪儿,人家说,这是故宫,只有售票处没有售楼处。
下了定金要不回钱,一是因为自己反悔,二是下了定金后才能看见售房合同,一看合同,全是霸王条款,你只能把自己的一两万块钱打水漂,不愿意再交上20万的首付。在北京买一处合心意的房子,和中彩票差不多,你要担心开发商耍手腕,还要担心规划局随便就把规划给改了,你还要担心物业。北京一中档房地产交楼,业主组织集体收房小组去收房,开发商和物业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推三阻四。北京一高档房地产交楼,开发商在小区的草坪上树起洋伞,给业主斟上法国葡萄酒。北京一低档房地产交楼,不满的业主扬言要对房屋质量讨个说法,结果看见一溜警车停在小区门口。这样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要想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你就要看自己的腰包是不是够鼓。
都说中产阶级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稳定起关键作用。但如果每个“中产”都不能对他所处的商业环境产生信任,对政府职能部门产生信任,他又何来稳定之感?事实上,这种不确定感是所谓“中产阶层”中比较普遍的心理。
在得知住房贷款利息增加之后没两天,我看到要开征地产税的消息,我翻看报纸要弄清楚这个地产税和以前所说的物业税有什么区别,没等我弄清楚,我又看到燃油价格上涨的消息,没过两天,我又看到北京的水价要上涨。一周之内得到的消息,让我明白生活成本的预算要增加了。水价涨到6块钱一吨,这对我生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燃油将不断上涨,而且养路费过两年没准就摊进油钱,这让我打消买一辆JEEP的念头。房贷加息也许是一个趋势,但钱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有的。怕的是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专家说地产税开征,可以让买房者来承担土地价格,这样房价就会下降,但对已经买了房子的人来说,这是不是意味着你的房子将贬值,而你还要多交一份税?
我到上海见上海的朋友,对那里的房价感到吃惊。上海政府要把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他们好像并不在意上海本地人过得好不好,能不能买得起房子。今年3月7日,上海市政府为了打击“泡沫”,制定了新的税务政策,一年之内转手出售的房地产开征5.5%的资本增值税,但到了买卖的时候,这笔税钱没准还是买家来出。这个为打击“泡沫”制定的政策没准还进一步催生“泡沫”呢。房贷利息增加,说是为平抑房价,其效果现在看不出来,但可以确定的是,有一大堆坏账死账的银行将从现在的优质贷款——个人房贷——中,捞上一笔。我看外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银行这两年发生了许多大劫案,但抢银行的方式不是“邦尼和克莱德”那样的。这说的是银行高级职员携款私逃,和房贷没关系,但我觉得央行一声令下,各大银行立刻涨利息,倒有几分“邦尼和克莱德”式的粗暴。
关于物业税或房地产税或不动产税,厉以宁有厉以宁的看法,吴敬琏有吴敬琏的看法,我无从判断谁说的有道理,未来会怎样,他们是专家。以前,有专家对车市作出判断,车是会不断降价的,现在,你从大街上拉一个傻子,他也会告诉你,车是会降价的,不用着急买,但你要是想用车,那就买了吧。如今没有一个专家能说清楚房子有没有泡沫,房价会不会降,但你从大街上拉一个傻子问,他也会告诉你,中国目前的物价状况与利率是倒挂的,钱放在银行里还要交利息税,不如再买个房子。有了钱,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买两个房子,住一个空一个。■ 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