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几家“百年意识”企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志成)

广州海珠桥在1949年10月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50年3月广州市政府重建,所用钢材从英国购入,是从一座旧桥上拆下来的。前不久,提供钢材的英国企业给广州有关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所用钢材“出炉”已逾百年,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并据测试结果加固。

这家英国“老”企业如今从事哪些业务,我们不得而知。相隔55年来“提醒”,想必还不是企图通过这种“沟通”再做几笔钢材生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家企业对售到他国的旧钢材的“寿命”仍挂记在心,如此“百年意识”不禁让人肃然起敬。首先,他们没有忘记当年销往中国的钢材是旧钢材;其次,该企业对售给中国的钢材用于什么建设项目留有记录;更为重要的是,这家企业有终身服务意识——不管过了多少年,售出的商品都是“我的产品”,所有的客户仍是合作伙伴。

中国企业与用户也有沟通,但往往带有功利色彩,或是希望用户成为回头客,或是希望感动“上帝”以做形象宣传。按我们的思维,钢材寿命理应由当年的购买者自己掌握,即使出了问题,板子也打不到供货企业头上。可英国企业的“举手之劳”,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