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17

作者:李菁

(文 / 李 菁)

​1931年9.170

内 乱

9月17日,仍在协和医院住院的张学良见了三位客人,他们给张带来了远在山西的阎锡山的消息。

一年前的4月,不满蒋介石的阎锡山与冯玉祥联手向蒋发起中原大战,这也是在“南京政府10年里面临最血腥的内部残杀”,美国学者柯博文说。战斗主要发生在河南,双方均伤亡惨重:阎与冯伤亡近15万人,蒋介石大约伤亡9万人。双方都在积极争取的张学良当时助了蒋介石一臂之力——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派东北军两个军入关,阎锡山随后在石家庄发表通电宣告失败,兵退太原,不久将兵权移交徐永昌,自己化装潜入大连。

张学良见的人正是徐永昌。就在一个月前的8月5日,阎锡山在奉天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安排下,又乘飞机潜回大同隐居。他的何去何从也被外界猜测不已。9月9日的《华北晨报》也登了这样一条消息:“阎锡山出洋事,已由徐次长(永昌)派其秘书黄胪初前往山西晤阎锡山,就近劝告催促,望阎早日成行,现黄未得悉,冯自下野后,即暂住晋境,对一切事件,均不过问,故其出洋与否,无关重要。”

与徐永昌一同见张学良的,就是被派去劝阎锡山离开山西的黄胪初和王平。他们告诉张学良,阎表示在其父病未愈之前不愿离晋,并愿在山西继续做些事情。张学良将徐永昌的情况随后向南京中央政府做了报告。

​1931年9.171

这一天,在北京协和医院已住院治疗三月有余的张学良气色已近正常,随着病情一天天的好转,也开始慢慢处理公务。张学良是在5月赴南京召开国民会议时感染的伤寒,如果不是这场病,他此番的南京之行堪称完美——据《张学良年谱》载,他当时不仅会见蒋介石等一干政要,还与南方、中南、盐业等四大银行商谈来东北投资兴办实业之事。在此期间,频频接受媒体采访或当众发表演说的少帅多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愿望。5月20日离开南京时,蒋介石亲临机场欢送这位“中华民国海陆空副总司令”、仅次于自己的二号人物。8天后,张答应借给蒋介石讨伐广东的20架飞机就飞抵北京。

返回北京后,张学良的病情有所加重,经德国医生诊治,建议入院治疗。6月1日凌晨,发烧已陷昏迷的张学良离开了在北京西城区白塔寺顺承王府的家,住进协和医院。除于凤至、张学铭以及二三个心腹外,其他人都被禁止出入。张学良住院后,由张学良指定的5人负责处理一般政务。张学良的英文病历与蒋介石、孙中山、宋氏三姐妹这些名人一样,至今仍保存在协和医院病案室的铁柜里。他当年住的是协和医院琉璃瓦覆盖的“老五楼”,这栋美国人建造的有80余年历史的建筑至今仍然在用,而张的病房几经修缮,现在也还是高干病房。

​1931年9.172

因为张学良的病,蒋介石对广东方面的讨伐也不得不延期——蒋介石预定在6月4日与张学良联名正式发表讨伐广东令,因必须得到张学良的同意,蒋介石特派张群赶赴北京,面呈蒋介石的亲笔书,但因张病重而不能见面。

大 水

​1931年9.173

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出现在9月17日《北平晨报》的第一版,“张于凤至主办江淮水灾协赈会征求彩品启事”,文中说,“本年入夏以来,霪雨为灾,江淮泛溢”,一个星期前,由于凤至发起的江淮水灾协赈会成立,代十六省灾民“伏望各界同志”捐赠赈品,并“务请近一月内惠赐北平灯市口同福夹道七号”。

在被“九一八”这场外侮惊醒之前,1931年的中国笼罩在一场全国性的水灾当中——当时全国受灾区域达16省,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湘、鄂、赣、浙、皖、苏、鲁、豫8省灾情极为严重,“是上个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大水灾”。1931年2月到5月,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率兵20万进攻江西中国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时,全国性大水灾的序幕已经拉开。

​1931年9.174( 本庄繁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俄战时就以中尉军衔在中国领土参加过战争。1921年本庄繁曾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1931年8月就任关东军司令官,后来成为发动“九一八”侵华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九一八”后本庄繁指挥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并参与炮制伪满傀儡政权,由于侵略中国有功,后来得到男爵称号,并升任陆军大将。日本投降后自杀。 )

9月初,《华北日报》发自上海的报道说,因为芜湖“水涨一寸并持续上涨”,连日来饿死江边百姓几百人,许多尸体沿江水顺流而下。后在上海的“芜湖水灾会”对灾情作出统计——共有灾民418000多人,死亡4400多人,等待救助的灾民共37万,其中被大水毁掉家业无家可归者22万。国民政府官员蒋坚忍由此建议,“移500万灾民赴东北屯垦”。

“长江的瘫痪就是中国的瘫痪。因为伟大的长江是诗人所称的中华之邦的命脉。重灾之后的恢复不是几天的事,也许不是几个月或几年的事。”这是当时正在中国考察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1931年长江大水灾的严重后果所做的评论。在灾情最重的武汉,“全国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朱庆澜已在月初到武汉主持灾区工作。

​1931年9.175( 南次郎 与本庄繁一样,南次郎曾以骑兵第一联队中队长的身份参加过1904〜1905年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战后他于1906年任日本关东军总督府陆军参谋。“九一八”后,南次郎批准了关东军的行动,并有效阻止了日本内阁企图干涉关东军扩大事态决定的实行,使关东军在东北的侵略不断扩大。日本战败后南次郎被判为甲级战犯。 )

9月17日,汉口的天气突然转冷。一星期前,蒋介石乘军舰赴武汉,专程视察水灾处理。《华北日报》每一天都向外报道:先是汉口形势稍有缓解,“行走于市内街道已经可以不用小舟”,戒严了好几天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到17日汉口江水已落,水深处也只没到脚脖子,但到处是污泥、臭气熏天,城中积水迅速向河道汇集,黄包车、大小商店都开始营业。但17日骤然冷下的天气,让许多灾民在寒风中又冻又饿,只好等待救济。汉口水退不久,就有巡航在大街上的汉口“剿匪”宣传车。汉口“剿匪”宣传处处长蒋坚忍在忙于发表这样的演讲:“蒋总司令已率20万大军围剿赤匪了!”

缺衣少食的灾民被迫迁徙流离。金陵大学的调查表明,离村人口约占灾区人口的40%。按照这个比例,被调查灾区总人口2520多万,逃荒人口至少1000多万。外逃灾民有1/3找到了工作,1/5沿街乞讨,其余的人下落不明。在上海,许多逃往湖南的灾民大多又折回来了,因为盐城阜宁等地都已经被大水淹没,灾民中纷纷相传如今到处都是水患,连着几天断粮使外逃灾民饿死了将近一半。

​1931年9.176( 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是策划“九一八”侵华战争的核心骨干人物。他在战前曾历任日本驻华使馆助理武官、参谋本部部长、关东军高级参谋等职。“九一八”后,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务机关长、伪满洲国军政最高顾问。并在1936年担任关东军参谋长,并在1937年以日军第五师团长的身份率日军入侵中国华北,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

南京政府也在全力以赴,忙于应对这场全国性的水患。9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第一批赈灾公债3000万元,宋子文设法用发行水灾公债等方法筹集赈灾款的想法得以实施。而孔祥熙致电张学良,要求今年惟一农耕正常的东北运粮赈灾;因为秋风已起,上亿灾民的冬衣问题迫在眉睫,政府开始以每日一万套的速度赶制冬衣,并且全国征求破旧衣服和鞋,经消毒后运发各地。政府劝告全国农民不要用美国运来的小麦做种子,并且下令灾区不可宰杀耕牛。

国民政府许多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这场水灾。教育局已开始要求灾区减免学生学费,政府方面有人谈话,认为眼前惟有救水灾,但同时提醒大家“以后要注重修林造堤之各种水利工程”。“水灾奇重”,中央令各级党部因国庆日不可铺张典礼。

​1931年9.177( 河本大作 191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河本大作曾经是日本关东军的高级参谋。1928年,以河本大作为主策划部署了谋杀张作霖的计划,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目的是引发东北混乱,为日本制造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成功炸死张作霖后由于日本内部对于侵华政策的矛盾,河本大作被解职,后来转向日本的经济侵略体系,并在“二战”后成为阎锡山的军事顾问,后病死于太原战犯管理所。 )

“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水灾的救济”,《华北日报》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蔡元培在国府纪念周大会做报告时说的这一番话,蒋介石、于右任等也出席了报告会,蔡元培说,因为灾民已达七八千万人,占中国总人口数的1/6,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不仅是中国的惨剧,也与民生主义背道而驰。蔡元培还提出各项近期远期的计划,如购借麦棉、禁烟种苗、改良农业等诸多建议。

中国的自然灾难也惊动了当时的国际联盟。9月17日的国联通过救华水灾办法——“一切会员国非会员国一齐救助中国水灾。”国联卫生部长拉西曼也专程来中国协助处理水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他刚刚到达南京,下榻于宋子文公馆。

​1931年9.178( 松冈洋右 作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鼓吹者,松冈洋右在“九一八”前多次担任中国领事,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确保和死守满蒙生命线当然也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为日本侵华造舆论。“九一八”后曾经作为日本驻国联首席代表,为日本入侵中国东北辩护。1935年,松冈洋右担任日本在东北的满铁总裁,1940年担任日本外相,参与缔结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三国同盟。 日本侵华理论元凶 )

57岁的杨度在这一天卒于上海,结束了他颇有争议的一生。同一天,中国航空公司南京至北平航线复航。徐州号、沧州号两机对开,每架飞机最多可以坐5人。

外 患

9月17日,关玉衡——“中村事件”的另一当事人被带到沈阳,就中村一事,与日本总领事林久治嘞当面对质。这天的对质中,关玉衡拿出中村等4人间谍活动的全部证据。

“中村事件”让一直对东北摩拳擦掌的日本关东军有了借口,东北局势让人越来越不安。为此,张学良在8月先后派汤尔和、赵伯欣和顾问荒木五郎去东京探听虚实。不愿把事件扩大的张学良已向辽宁省主席臧式毅指示:“关于中日交涉案件,尤应以诚意相待,对小事件尽量作出让步。”迫于压力,荣臻派宪兵司令陈兴亚率队在前一天将来到沈阳的关玉衡拿办,对外声称关已被送进监狱,实际上,关玉衡悄然住于宪兵副司令李香甫家。“九一八”爆发后,关玉衡逃至北平,被张学良委以参议一职,所有关于“中村事件”案卷全被日军掠去。而关玉衡的弟弟被日军用钉子活活钉死,扔在牡丹江中,老母双目失明。

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在这一天迎来了两位特殊客人——在当天与关玉衡对质的林久治郎和领事森冈。对方要求他“为了不给关东军借口”,必须火速解决“中村事件”。自张学良在4月13日从沈阳搬到北平后,东北的事务大多由两位军政大员——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厅长参谋长荣臻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处理。于是臧式毅马上找到荣臻,两人商议立即进行谈判。

但日本关东军方面的战争机器已不可阻挡地开动起来。9月17日,日本抚顺警察署长寺田来到沈阳,转告总领事馆:“抚顺的守备队报告说,要进行假定于18日拂晓前占领奉天城的演习,因此指示警察制定保护侨民、避难和维持治安的计划。”

而在9月17日这天接见记者的日本公使重光葵,否认日政府对中村事件有出兵计划:“日本政府对这些问题正在努力采取最实际的手段,不给两国关系设置障碍,尽快向友好的解决方向引导。”就在重光声言寄希望于和平解决的这一天,据参与者花谷正后来回忆,在16日凌晨接受了石原莞尔发动战争命令的“九一八”参与者今田,跑来告诉花谷正:“无论如何要在建川来到以前动手。在两天前进行的小范围紧急会议上,花谷正曾对立即行动的方案表示反对,“既然参谋本部反对,动了手也没有用,还是作罢,干脆另找机会”,由此被石原视为危险分子而被排斥在作战计划之外。

石原莞尔在后来的审讯书中回忆,同一天,在辽阳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接到旅顺的参谋长三宅打来的电话,正式告诉他,因为建川少将要从东京来奉天,“希望将板垣或石原参谋留在奉天”。

9月17日,日本关东军在南满铁路驻军及铁道守备队举行军事演习,当日夜,板垣把石原叫到辽阳白塔旅馆的一个房间里密谈,再次确认板垣负责处理奉天问题、石原负责对旅顺进行部署。而这一天的沈阳,是灾难前最后一个平静之夜。■

张氏家族的“九一八”

关于张学良本人在“九一八”前后的诸多细节,至今已被发掘甚多,而关于张家这个在东北、甚或中国都占特殊地位家族的命运,外界却知之甚少。3月13日,记者采访到了从香港来北京开两会的张闾蘅女士,从她那里得知一些令人感慨的故事。

1940年出生于台湾的张闾蘅是张学良第五个弟弟张学森的女儿。张学良与张学森同父异母,张学森为张作霖的五夫人“寿夫人”所生,寿夫人本名寿懿,是清朝黑龙江省将军寿山的女儿,后来跟随张学森一家赴台湾居住。因此,张闾蘅就从奶奶寿夫人嘴里知道了许多往事。

“我爷爷(张作霖)去世、大伯到了北京后,沈阳这个大家子就由我奶奶来当家,那时她才二十多岁。”1931年9月,寿夫人已经从当时沈阳的局势中敏感地觉察到不正常的气氛,“就在‘九一八’前两三天,她专门赶到北京找我大伯(张学良),商量怎么安排这个大家庭”。

就在寿夫人在北京短暂停留期间,“九一八事变”爆发。寿夫人一共生了4个儿子,“当时我父亲才11岁”,跟张作霖一起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的,还有一个是其把兄弟吴俊升,吴俊升的一对儿女自他死后也跟张家孩子一起生活。

事变爆发之际,张家两个主心骨都不在沈阳,家里一下子乱作一团。后来“家里的两个佣人把他们化了装、乔装打扮一下,连夜坐火车逃到天津”。失去家人消息的寿夫人在北平心急如焚,佣人领着几个孩子几天后才辗转到北京找到他们。寿夫人后来告诉孙女张闾蘅,“我那时心里是说不出的痛苦”。

日军在9月19日上午占领了张府,张家所有财产都被日本人占去,“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钱没了,家也没了”。

日本关东军本庄繁与张学良其实私交不错,他后来提出要归还张家家产。1989年为张学良做口述史的台湾著名文化人郭冠英,后来也曾当面向张学良问起这个问题,张学良回答:“我不要啊,我们没要啊,我让他们整个拿回去了。”“我跟本庄是很好的朋友,我就跟本庄说,你要不拿回去,我在火车站都烧了,与你脸很不好看啊。我说你拿回去,我家里怎么摆你给我怎么摆,要拿我自己会拿,我用不着你送,你这是羞辱我。你要还,还给我东北,东北三省你还给我啊!你还我私人东西做什么?!我东北三省比你日本三岛还大,比你还富庶,把你日本三岛给我们也不够。”

上世纪80年代,张闾蘅开始与大陆有所接触,她后来也成了大陆与张学良沟通的纽带之一,张学良与其老部下吕正操在美国的重逢都是在张闾蘅的努力下完成的。

1991年,在沈阳市政府邀请下,张闾蘅陪伴父亲张学森回了沈阳。回到旧居参观的张学森异常激动,回到宾馆后忍不住掉了眼泪:“60年,我整整60年没有回来!”张闾蘅才发现那天碰巧是9月18日,“其实也不是刻意安排在那天去的,但许多事情好像冥冥中自有天意”,忆及此事,张闾蘅也忍不住红了眼圈。张学森在1995年被邀请参加“纪念抗日战争五十周年”时,在北京发病去世。

张闾蘅形容自己的伯父张学良是喜剧人物,“却活在悲剧里”。在90岁那年接受采访时,这位当年的少帅仍留有一腔浓重的东北口音,实际上,从1931年4月他从沈阳迁到北京办公后,“九一八”的爆发使张学良此生再没回过东北,与他同样命运的还有寿夫人。“其实我们张家是个很惨的家庭,它自从‘九一八’之后就散了!”■

张学良的“九一八”几个细节

1991年是张学良的90岁生日,跑到夏威夷为伯父祝寿的张闾蘅,遇到了张学良的一位老部下何世礼。“他告诉大家,他可以作证,伯父那天是和他在一起看戏的。”

这其中还有段小趣闻:何世礼的父亲是香港著名的何东爵士,何东的弟弟何福生育13个孩子,其中一个叫何世光是现今大名鼎鼎的澳门赌王何鸿的父亲,算起来,何世礼应该是何鸿的堂叔。

“何东是南方人,但他为了锻炼儿子,就把何世礼送到伯父的讲武堂来学习。”在“九一八”当天,张学良在前门的中和戏院看为辽西大水举行的义演,在坐的客人中除了那位英国外交官,还有何东父子。张学良因为接到北大营的电话,未打招呼就匆匆离开,何世礼后来告诉张学良,父亲当时觉得张学良特别没礼貌而很不快,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发生了大事。张与何,本是上下级关系,但多年的交情已使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在张学良与赵四举行的小型婚礼上,何世礼就是为数不多的客人之一。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主要人物

日本军界人物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曾经先后十次来中国,在中国从事特务工作达二十余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九一八”前,土肥原贤二曾经作为张作霖的军事武官。1931年8月,他担任日本奉天特务机关长,与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花古正等人一起,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侵华战争,并在此后担任第一任伪奉天市长。土肥原贤二还曾参与诱胁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石原莞尔

1928年的石原莞尔本来只是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参谋。1931年,他与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人一起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九一八”事变,并策划培植伪满傀儡政权,是板垣征四郎的得力助手和幕后智囊团人物。“九一八”后仅6年,石原莞尔就升任日本陆军中将。

河本大作

191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河本大作曾经是日本关东军的高级参谋。1928年,以河本大作为主策划部署了谋杀张作霖的计划,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目的是引发东北混乱,为日本制造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成功炸死张作霖后由于日本内部对于侵华政策的矛盾,河本大作被解职,后来转向日本的经济侵略体系,并在“二战”后成为阎锡山的军事顾问,后病死于太原战犯管理所。

花谷正

1928年的花谷正是日本关东军的参谋、步兵第33联队大队长。1930年在奉天特务机关担任辅助官。在任上花谷正与土肥原贤二、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一起,积极策划武装占领东北,是制造“柳条湖事件”和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核心人物之一。“九一八”战后担任伪满洲国军事顾问。

日本政界人物

林久治郎

林久治郎在1928〜1932年任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一贯主张对华进行高压外交,虽然反对日本军部介入外交活动,但这只是当时日本内阁和军部在侵华策略上的分歧。林久治郎试图支持张作霖以维持日本在中国东北利益的策略因河本大作暗中策划炸死张作霖而破灭,不得已只能拥戴张学良,并试图通过威吓张学良,强行组织中国南北妥协,最后引发张学良反日,东三省易帜。

松冈洋右

作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鼓吹者,松冈洋右在“九一八”前多次担任中国领事,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确保和死守满蒙生命线当然也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为日本侵华造舆论。“九一八”后曾经作为日本驻国联首席代表,为日本入侵中国东北辩护。1935年,松冈洋右担任日本在东北的满铁总裁,1940年担任日本外相,参与缔结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三国同盟。

日本侵华理论元凶

北一辉

北一辉早年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同情者,然而五四运动后,他所抱有的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使其成为侵略中国最狂热的鼓吹者之一,也是日本著名的法西斯理论家和日本法西斯运动的首创者。北一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就是在中国上海写成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该理论宣称解决日本危机和生存的办法,是通过大亚细亚主义建立世界联邦,而日本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要完成称霸亚洲的使命,必须打败英美,建立一个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大洋洲的大帝国。

大川周明

作为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理论家,大川周明是“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28名被指控为甲级战犯中惟一未担任过日本军政要职的人。这足以显示出他在侵略中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川周明是日本所谓“亚细亚主义”的权威人物,在他的理论核心中,日本应当担负起“拯救亚细亚的重任”,为此必须建立独裁政权,一切暴力手段都是必须运用的“双刃剑”。大川周明曾连续三次策划发动政变,最后成为大东亚战争的鼓吹者。在美国庇护下,这个甲级战犯最后竟得以逃脱制裁。

日本民间侵华人物

川岛浪速

川岛浪速是一名日本浪人,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中,他最为知名的行动就是策划“满蒙独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中国蒙古东部建立一个受日本控制的傀儡国家以对抗俄国,为此从1894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开始,川岛浪速多次参加日军侵华战役。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是个“中国通”。在利用清朝遗老肃亲王复辟失败后,川岛浪速竭尽所能策划了满蒙独立运动,但最终失败。 世界大战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东北历史张闾蘅辛亥革命甲午战争蒋介石清朝历史关东军阎锡山西安事变张作霖板垣征四郎日本中国张学良

上一篇: ​1931年9.16
下一篇: ​1931年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