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头作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贝小戎)
图◎谢峰
上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上作文课,我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老师布置好作文题就离开教室不知其踪,不必听他们令人昏昏欲睡的讲课。一篇作文我奋笔疾书二十来分钟就能草就,余下的时间就可以读读课外书。课外书读多了,作文可以写得更快;作文写快了就更有时间看课外书,非常之良性循环。多个语文老师都在课堂上读过我的作文给同学们听,可见这不是偶然的。
但是我这样的作文高手没想到竟然还有一种作文叫口头作文。有一天,语文老师突然说:“按照教学进度,今天咱们该上口头作文了,就拿你们每天的校园生活中都有的一项活动做题目吧——早操。”我顿时就懵了,早操有什么好说的呀?无非是早上听到起床铃之后,赶紧起床洗脸刷牙,赶往校门口的操场,走到自己班级的一亩三分地,在整理运动结束、乐声消逝之后作鸟兽散。这种题目每个人上去说,内容都大同小异吧?老师偏偏第一个让我上去口头作之。让一个人上去说作文,就好比让一位编剧上台演自己写的剧本,多少有些强人所难。我觉得所谓口头作文,不过是语文老师躲懒,本来是要他读我的作文给大家听,现在无非是变成了我直接说给大家听。而且书面作文每个他都得批阅,口头作文一节课的时间轮不到每个同学都上去说一次,减少了他点评的工作量。口头作文节省了纸张和墨水,浪费了时间——每个同学45分钟的写作时间变成了9个同学说5分钟。
《纽约时报》的编辑丹尼尔·奥克兰特撰文说,他们的记者被电视台请去,在节目中说了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并没有出现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它也没出现在第二天的《纽约时报》上,但是观众会觉得记者们在电视上的发言带有跟《纽约时报》一样的权威。这就是电视台热心邀请他们的记者上电视的原因,一个礼拜有12个记者会上电视。但往往他们说的消息适合在电视中传播,却不可以印到报纸上。丹尼尔认为上电视虽然可以提高记者本人和报纸的知名度,但是记者应该尽量不要参加脱口秀节目。这是因为最后印在报纸上的东西是记者、编辑、校对、部门主任、主编齐心协力的结果。而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东西之所以有趣就是因为它没经过编辑。再者,记者采访的时候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事件,可以对受访者软硬兼施,拍马屁加威胁,但是在电视节目中如果照实录下记者顽强追问的镜头,会令人生厌。
看来,跟我读高中时不喜欢口头作文一样,《纽约时报》的领导们也不喜欢他们的记者去电视台搞口头作文。要是让我以《早操》为题写作文而不是说作文的话,开头肯定是这样的:“尼采曾经说,一大清早,在精力最新鲜旺盛的时候埋头读书——我把这叫做罪恶!他的意思显然是支持我们沐浴着阳光做早操。”■ 纽约时报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