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世铎:带来一片彩虹 带走一地鸡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冉雄飞)
2005年2月17日,阎世铎在中国足协自己的办公室里,被人事司官员当众免了职,新任的刘鹏局长给了阎世铎一个缓冲的空间,但没有给足他面子。当天下午2点55分,崔大林,王均和人事司的蒋治学,在足协掌门人上班的主任办公室里宣布了新的任命,他们还带来了阎世铎的接任者——原电子信息中心的二把手谢亚龙。5分钟后,这次足协掌门人的换岗将在更大范围内公开宣布,好在阎世铎已经迅速调整了精神状态。
从2000年4月上任到2005年换岗,阎世铎在中国足球界留下了什么?
“兄弟们,再见了!” ——2005年2月17日下午
“媒体和中国足协是一家人”,这是阎世铎上任之后就一直在强调的一个概念。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离任之前,几乎所有媒体都站在了阎世铎的对立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媒体众口一词联合反阎世铎形成的舆论压力,远远超过了他在足协内部“处处碰壁”的艰难,在这时候他只剩下感叹,“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2月17日下午16点53分,记者在他离开足协的第一时间里最后一次采访阎世铎,此时包裹在一件浅灰色便服里面的黑色西装,老阎罕见地没有打上领带。在一般情况下,阎世铎只要是穿着西装,那肯定就会系上一条漂亮的领带,这是一次怎样的改变呢?“从2000年到2005年,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您就要走了,有什么遗憾吗?”
“对我的评论需要你们来作出,我自己没什么好遗憾的。”在离别中国足协之际,阎世铎说话的欲望不高,据一些好事媒体的权威统计,阎主席已经有差不多三个月没有接受过记者的单独采访了,“兄弟们,再见了!”这样很富人情味的告别语,实际上是他在足协上班最后几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于他的下属,还是面对记者,语言大师阎世铎总是能找到合适的词藻表达他的心态。
与阎世铎“老鼠追猫”
在阎世铎越来越防备他亲热地称为“一家人”、“兄弟”的媒体之后,要想在一些公开场合追访阎世铎变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4年10月19日傍晚,马德兴、秦云加上记者本人,三大中国足球“狗仔队”记者在足协门口看到阎世铎坐上了他那辆在足协的白色别克专车,此前我们已经获悉他要在这个傍晚前往投资人的老巢——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实德大厦去谈判,我们当然无法完全求证,只能玩最基本的狗仔战术——追踪。
老阎的专车很快就发现了我们的意图,于是一场“老鼠追猫”的飞车游戏在北京城展开,二环,三环,四环,摆脱不了记者的白色别客车在环路上和记者的破捷达绕圈子,当时正值下班的高峰时期,但老阎的专车为了摆脱记者追踪,硬是在围堵的车群中把时速保持在了80公里以上,一有空闲,他们就提速到120,身处其中的记者都有些“毛”了,“千万别弄出个戴安娜事件,这责任咱可担不起啊”。终于在亚运村附近,狡猾的对手公然违章“抢线拐弯”甩掉了我们。接下来的一幕更有意思,老阎的两个陪同——一个司机,一个新闻官董华,几次在我们“求证”方向时欺骗我们——老阎在国安大厦,好在我们这几个老鼠没有上当,当我们怀着忐忑的不安到达实德大厦时,投资人“逼宫”阎世铎的一幕刚刚开始。
从国安大厦到实德大厦,两地相距近20公里,但这个距离在繁忙的都市里,却可能是两小时的车程,记者无法准确揣测老阎的用意,但在投资人掀起的改革浪潮中,那个时候的老阎的确很害怕记者。这个精彩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虽然十几名记者在实德大厦楼下形成了“合围”之势,但那个晚上没有任何记者最后看到过阎世铎哪怕是一眼。双方的会议结束之后,阎世铎一行从电梯直接下到地下车库,并乘坐徐明提供的汽车离开了实德大厦,而他们的专车,则停在距离此地200米之外的另一个停车场里。阎世铎就这样悄悄离开了实德大厦,记者们则在这个晚上的“老鼠追猫游戏”中完败。
这个故事是做了多年记者的本人,亲身经历过的最具传奇价值的一个采访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阎世铎和三只老鼠。
“杀无赦,斩立决”
2001年5月份中国足球队打完了世界杯外围赛的小组赛,虽然顺利出线,但神奇教练米卢则遭遇了各方质疑,特别是以国家队传奇球员郝海东为首的“公开炮轰”,将米卢和他带领的中国国家队推到了风口浪尖。
“今后如果再有球员不服从主教练训练安排和其他指示的,杀无赦,斩立决。”阎掌门在当年7月用他特有的大嗓门发布了这一旨意,那是国家队备战十强赛的公开动员会,这个会议布置在昆明红塔基地的内部酒店中,当时的中国国家队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关注,国脚们住在了红塔基地提供的静海苑别墅群中,老阎则推掉了一些公务赶到昆明督军。在他宣布了中国足球队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带有逼人杀气的军令之后,国家队内部的“倒米”风潮终于寿终正寝,虽然米卢对郝海东的训练采取了“特殊对待”的方式,但郝大炮真的从此“闭嘴”了。
那次采访是国家队最近十年来很少的几次允许记者公开拍摄的机会,一时间国家队的内部会议变成了一个被记者们围堵起来的超市,而阎世铎的发言则是这个会议的最高潮。会议结束之后,记者曾经试图再次采访谈兴甚浓的阎世铎,没想到他拒绝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按照辈分,我应该是你的叔叔了吧,你看我刚才讲话,说得口干舌燥的,怎么着,下一次”。
打击黑哨不手软, 却捏了软柿子——龚建平
2001年10月6日,阎世铎在中国足球的个人威望正在逐渐走向最顶峰,可惜在中国队即将对阵阿曼队迎来44年的冲击成功一刻的前一天,不争气的中国足球却给志得意满的阎世铎一记迎头痛击,“甲B五鼠”在10月6日这天联手上演了甲B联赛的几幕闹剧。10月13日,就在中国队获得了世界杯出线权的一周之后,中卡之战将在当天晚上举行,而当天下午在沈阳的商贸酒店,阎世铎召开了一个声势浩大“公开讨伐会”。
“家看家,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对于那些公开的造假行为,中国足协的一贯态度是,一经发现,坚决打击,决不姑息养奸!”仅仅一周时间,中国足协就通过调查,基本搞清了时间的一些真相,特别是在宋卫平等“扫黑先锋”率先出手之后,阎世铎率领的中国足协以罕见的办事效率对此事进行了公开的处理,然而这次事件却是中国足球的一个分水岭,因为阎世铎在对此事的追查上,同样犯了前任王俊生的“心太软”错误。随后,中国足坛在庆祝世界杯历史性出线的东风之中,对中国足坛的“假,黑”现象进行了大范围追杀,但最后结果却让期待很高的各界“非常失望”,中国足球只是“抛出”了宋卫平揭发的一条“小鱼”龚建平,而圈内人士都知道,像龚建平这种经常执法甲B联赛的受贿裁判只是其中的小角色,阎世铎在中国足坛的江河日下也因为他这次“心软”而埋下了伏笔。此事的结果是龚建平因此被判十年徒刑,随后却在保外就医过程中身染怪病“郁郁而终”。
那段时间记者有很多次机会在公开场合采访阎世铎,可惜除了义正词严的外交辞令,中国足协打击足坛“黑哨”“假球”的实际行动少之又少。
阎主席的“阎王泪”
在中国足坛的四年之间,印象当中阎世铎有两次掉眼泪的经历,很多人怀疑老阎是在“做戏”,但记者却相信他的“阎王泪”还是有真诚的成分。2002年世界杯决赛开始之前,阎世铎在青岛的一个青少年足球会议上意外掉下了眼泪,记者当时不在现场,但《足球之夜》栏目组却收到“阎王泪”的录像带,拿到资料后笔者和很多人都在揣测阎世铎为什么会流泪,“21世纪的现代文盲不能进入白领阶层,没有文化,你们寸步难行”。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阎世铎在面对一帮不谙世事的足球少年时,却痛心这些加入足球阵营中的少年“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现实。
第二次掉眼泪是2004年3月20日之后,中国国奥队不可思议地在主场武汉被弱旅1∶1逼平,这是一个开展了职业化改革十年之后的中国足球的奇耻大辱,一直主张沈祥福带队的阎掌门比他的下属国奥队主帅得到的反对声音更猛烈,一些媒体甚至公开以“问责”的方式直接叫板阎世铎“下课”,急飞武汉的阎掌门在面见情绪激动的球迷时,着急上火公开流下了“惭愧的眼泪”,记者在那个瞬间只听一位冷静的记者说了一声,“看阎王泪了哎”。
很显然阎世铎的这次“阎王泪”有很深的作秀痕迹,可惜随后中国足球的险恶形势让他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欲哭无泪”,那个时候眼泪已经无法挽救阎世铎的政治前途,即使是痛哭流涕,阎世铎都难以迎回球迷的原谅了。
虽然阎世铎在2005年年初通过“政治手腕”化解了俱乐部改革派的发起的中超危机,但在一个又一个痛苦现实的背后,阎世铎自己也撑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媒体、球迷、足球界众口一词的怒骂声,就连从足协走到大宝饭店50米的距离他都要遭到球迷的当面“叫骂”,阎世铎在足坛的威信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另一方面在足协内部,和他一手起草中超联赛的郎效农敢在公开场合公然挑战掌门人的权威,怒斥阎世铎是一个“足球外行”,而老阎在足协的副主席内部会议上也丧失了起码的权威,凡是他主张的,肯定会遭遇阻力和反对,或者就是几位副主席“非暴力不合作”的无声对抗。2005年2月14日,在中国人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的西方情人节当天,已经从德国归来的阎世铎得到了自己将和中国足球“分手”的准确通知,只是在这个代表恩爱和甜蜜的情人节中,阎世铎和中国足球则恩断义绝,不得不在体育总局的主持之下,拿到了一张酸涩的“离婚证书”。■ 鸡毛一地中国男足一片中国足球带来阎世铎彩虹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