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莉的性别与非性别角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嘎湄)
2月9日,商界最有权力的女人卡莉·费奥瑞纳被拉下马后,美国坊间就传出了这样一则笑话:
卡莉死后,遵循一般的程序,在牧师陪审团前为自己辩护。到底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最后,陪审团的成员带来了福音:她被天堂接纳了。接下来是例行程序,卡莉与天堂录取办公室签订保密协议,放弃声明,竞业禁止约定等条例。
“欢迎来到天堂。”天使最后说:“沿着走廊一直往前走,在你右手的第一道门。”
卡莉向门走去,推开,却被吓得向后打了一个趔趄:透过门后的火苗,无数的恶鬼正在用酷刑折磨着尖叫的灵魂。卡莉冲回天堂办公室,气喘吁吁地挥舞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一定是搞错了,你们竟然把这个地方叫做是天堂。”
“哦,是啊。”电脑屏幕前的天使头也不抬,“我忘了告诉你了,我们合并了。”
这则带有情绪的笑话得到了关注惠普的人的积极回应。时隔两年多之后,卡莉一手操持的与对手康柏电脑公司的合并,终究成了五年半CEO生涯中最大的败笔。这起交易曾经引起美国公司史上声势最浩大、“烧钱”最多的“股东代理人之战”的官司。惠普公司创始人的后代沃特·休利特把合并看作是“对惠普最大的灾难”,与卡莉展开了斗争。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卡莉赢得了胜利。美国《商业周刊》记者彼得·伯罗斯多年跟踪采访惠普高层,写出《逆火:惠普女总裁的权力之路》一书,透露了惠普鲜为人知的公司政治斗争,并预言,与康柏合并如果失败或没有进展,“风头正健的卡莉·费奥瑞纳会以失败告终”。
美国和欧洲早期的工业化是随着家族企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如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后代是董事会成员,高尔文家族和福特家族成员至今仍执掌着摩托罗拉和福特汽车公司的帅印,新经济典范微软、戴尔、甲骨文也带有明显的家族势力痕迹,伍德拉夫家族则在可口可乐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等等。家族企业成员和董事会以及代理人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家族势力在CEO的任免上有着非常重要的话语权。
卡莉与惠普公司被视作“不协调的搭配”。卡莉是“男性化的女人”,而惠普是“女性化的男人”。卡莉曾经是朗讯公司的前经理人,有非常强的营销能力。可她狂飙突进的风格,在人文特征浓厚的惠普公司内显得“格格不入”,与“惠普之道”的价值观有着严重的分歧。不过,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摧枯拉朽的气势,正是卡莉当初被董事会看中并一直支持她的理由。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惠普公司经营增长缓慢,员工士气低落。
卡莉推崇杰克·韦尔奇的管理理念,强势合并后,打出“上帝并不保佑每个人都有工作”的旗帜,裁掉了公司1/6的员工,这举动吓坏了公司家族的另一个后代,以慈善为业的帕克德。彼得·伯罗斯对那些被裁掉的员工也充满了同情。那些曾经视惠普为家,对历史悠久的公司充满感情的前员工们,充满怨恨地站在卡莉变革的背后。
杰克的“铁腕”措施,同样不让人快乐,但通用飙升的股价让董事会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们笑逐颜开。对于卡莉,所幸的是她一直得到董事会的支持。可越到后来,人们越对她的改革举措失望。卡莉并没有显著改善惠普公司的时运。支持者们或许会用近年来IT行业整个不景气的理由来为她辩解:卡莉执政期间,惠普公司的股价下降了50%,可戴尔和IBM的日子也不好过,股价也在下跌。董事不接受这样的理由。每年花500万美元、外加65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可不是为了供养一个会挥霍的普通人。
1999年,卡莉入主惠普后。被媒体提问最多的就是:“当商界最有权力的女CEO,有什么感受?”卡莉不满的是她被关注的不是:“作为一个没有IT背景的硅谷CEO的感受”?最想淡化她性别角色的卡莉想都不想地回答:“我又没做过男人,怎么谈女CEO的感受?”
惠普董事会,惠普员工和华尔街也对卡莉没有性别歧视,业绩不好的惟一出路就是:离开。卡莉的离去并没有减弱人们的反对和愤怒之声,2100万美元的补偿费很难让惠普的员工信服:凭什么权力顶端的人可以乘坐“金色降落伞”轻松着落,而底端的人摔倒了,只能自己爬起来走人?这就又回到了美国人对公司高管高薪的一贯嫌恶:80年代,经理高管工资是员工平均工资的20~40倍,而现在却高达300~500倍。
可舆论如此关注这位CEO,还是与她的性别脱不了干系。这位拥有与希拉里、玛莎同样声望的50岁女子,是美国历史上首位执掌“财富500强”前20名公司的女性。目前的500强公司的CEO中,只有8位女性。卡莉之后,就是排名要到100名以后的Sara Lee公司的布林达·巴尼斯了。 与非性别卡莉惠普性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