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之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米)

新旧之争0( (作者为美国最大的电子游戏公司EA(Electronic Art)产品研发部的设计主管) )

好像电影一样,圣诞节前后,是新的电子游戏,或者叫电玩(video games)推出上市的高峰期,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好多新的game上市,争夺市场。最近这几年来,最受欢迎的游戏是网上游戏,在英文叫MMO,是英语中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简称,翻译成中文,是“多人参与网上游戏”的意思。以往一个人打,后来是两人对抗,现在是在网上组成团队打,每个人扮演一个斗士的角色,自然刺激得多,也具有强烈的直接参与感。

最近上网打一个刚刚推出不久的新MMORPG,十分猛。叫《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是南加州的电玩公司“暴雪”(Blizzard)出品的。这个游戏的前身便是著名的RTS(英语中叫Real Time Strategy)《Warcraft》(魔兽争霸)。RTS版本的《魔兽争霸》着重于控制大兵团的作战,玩家一次控制上百个游戏中的角色和其他玩家在网上争夺领土。而《魔兽世界》则是着重于玩家扮演一个自己的角色(这类游戏统称RPG,即角色扮演游戏),和其他上网参加游戏的人协同战斗。游戏中的世界非常多姿多彩,很有特色,和以往的欧美MMO有很大不同,比较讨人喜欢。

暴雪公司这个game非常成功,上市3天后便在美国国内销售了超过25万份,非常惊人——在游戏行当里谈一个game成功与否,是从销售量来看的,一般总销售超过100万份的游戏,都是相当成功的,今年暴雪公司的这个《魔兽世界》在短短3天中已经完成了成功标准的1/4,这还不包括在其他国家的销售,称它为今年圣诞节的网上游戏霸主绝对无可非议。

圣诞节是兵家必争的时节,销售好坏影响全年的营业总额,特别是对一些比较讨好小孩的电玩公司来说,圣诞节的销售期代表着公司年收入中近七成的利润。今年圣诞节在北美市场几乎每个数得上号的美国公司都发售了3~5款新游戏,游戏总数和品种都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虽然仅仅过了三个礼拜,看看统计,几乎每个公司都盈利,全球看看,日本、欧洲的电玩也同样火爆,电玩市场一片看好。

仔细想想,也有隐藏的忧患。记得1980、1981年,美国也曾经历过一个这样的电玩热潮,当时由于市场火爆,大家以为做电玩一定赚钱,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冒出无数的电玩设计公司,许多公司就是两三个人的合伙玩意而已,市场上突如其来的推出好多的新game,一哄而上的东西,绝对是滥竽充数为多,十个中间难得找到一个好的,一下把市场做烂了,造成1982、1983年电玩市场的全面崩溃,整个产业是哀鸿遍野,遍体鳞伤,几乎用了15年才恢复过元气来。

大家说电玩和电影相似,其实不尽然。电影看过就旧了,而game打过还可以打,好的游戏,设计得合理的游戏,只要没玩过,可以好几年不过时,但是电玩公司为了利润,却不得不连连推出新game,旧的不过时,特别是那些设计得好的旧game好长时间都有人玩,新game如何能够立足呢?

更糟糕的是由于过时的游戏软件存货需要清仓,各个游戏机公司都将旧一点的游戏降价抛售。日本索尼PS2(PlayStation 2)的北美公司便设立了一个门槛:只要销售超过50万套的电玩,就可以进入这个公司的所谓“热门榜”(英语叫The Greatest Hits),入榜的game零售价格低到19美元一套,与PS2的游戏正常零售价格的39~49美元相距甚远,价格低,不是game不好,而是太好。这个门槛一定,玩家自然趋向于口碑好、质量好、价格又低廉的hit,请问新game还能有多大的机会?

新旧game之间其实存在着很突出的销售矛盾,一个比较保险的玩家,买进入“热门榜”的游戏,比买新推出的、还没有得到考验的游戏来得稳当。当然也不是所有新款游戏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比方说今年的《Halo 2》(光环 2)和《Half Life 2》(半条命 2)都销售的相当不错,到底还是有许多人喜欢玩崭新的东西,特别是这些续集的原作都非常出色,玩家们对游戏公司的水准比较信赖。

在见到今年圣诞节热销的game的时候,自然有这些想法。不过时代不同,企业的管理比较科学严谨,网上信息的交流都对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全市场崩盘情况有所抑制,管理的控制性高了,出差错的可能性就有所降低了。 之争电玩新旧

下一篇: 秀(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