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底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阿猪)
男人的内裤和领带是全然不同的识别工具。领带,光鲜,浮华,呼之欲出,有一种犬马声色、寻欢作乐的轻浮味道的暗示,性别的挑衅性很强烈。内裤是朴素的性别哲学,最讲质地和舒适性,照我看,它更类似禅机。日本有个叫铃木大拙的人,写了不少日本禅的书,在西方成为解释禅的权威著作,影响最大的一本叫《碧严录》书,是无法翻译的,因为“说出的即不是禅”。亮出来的自然也不是内裤。内裤所用的日本高档绵纶产品的出口量大,品质出众,恐怕和这个国家一直参悟的禅机有关。
内裤是男人的底色,“禅”是内裤的底色。可随着本世纪初以来性成为产业和一种消费文化主题之后,男性内裤的设计就开始大大呈现出性的攻击性,比如,被西方人叫做“底裤”或“下体护身”的“三角裤”,20世纪40年代流行起来,强调简洁,暴露,放肆,舒服感退居其次,讲究这种男性用品能被随时随地最快、最方便地脱下。它为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平民和经常出入声色场所的年轻人喜爱。但中产阶级男性始终认为,三角裤有伤雅观,宁可穿着不够舒服和方便的短腿内裤。制造商们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将三角裤的优点同短腿裤结合起来,设计出了后来的拳击短裤。
一直为女权主义诟病的是,男性内裤实用主义至上,女性内衣里却充满了性意味。内裤成了两性交锋的一个前沿阵地,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男士内裤的实用设计其实是以性的释放为前提,而女性内衣设计恰恰是以性的诱惑为出发,二者本身构成了相互的存在。不过,也难怪,与有着一套繁文缛节的女性内衣比,男性内裤最考究的手法也不过如CK般将商标织入裤头。
随着以男性为主体的中产阶级壮大,男人对内裤商标和材料的热衷和兴趣显然让“三角裤”被冷落。一些男性白领会专注于Byford这样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男人内衣品牌,Byford以全棉取胜,但在现在看来也有些落伍,全棉材料的易变形缺点仍然可见。TACTEL(绵纶66)、COOLMAX(被称为“呼吸纤维”)、MERYL(超细纤维中最纤细的纤维)、MODAL(用天然纤维制成的超细纤维)这些弹性材料技术的成熟,捧出了一批新鲜的内衣品牌。Schiesser的带pouch的briefboxer设计更使老式的平脚内裤增添了贴身的时髦,这当然归功于对莱卡的利用。发明者在去年推出了完全不用棉的面料,而是以棉做里料,以弹性材料做面料的设计把舒适、简洁和弹性更先进地结合起来。
底裤是男人的身体哲学。克拉尼斯·奥尔登堡认为一切哲学和艺术应牢固地根植于人体解剖学,她说:“我主张一种从身体本身范围内取得其形式的艺术,它扭曲、延伸、积聚、爆裂、渗透,而且一如生命本身那样沉重、粗鲁、率直、甜蜜和愚笨……我主张一种同裤子一样能穿上又能脱下的艺术。”男性内裤是男人身体的介入,有性的因素、内在品质的因素在里面,最靠近身体的本质、男人的本质。 底色男人三角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