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乐即将轰鸣?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网乐即将轰鸣?0( “东来东往” )

郝宇,一个看上去胖墩墩,说起话来还带点书卷气的男孩,现在正在北京闹市区附近的一间屋子里复习考研究生,他报考的专业是说唱艺术。而在一年前,他还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让他的人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都因为他写的一首歌《大学自习室》。这首歌他曾经给不少同学听,其中一个同学给了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把它贴到了网上,于是去年这首歌便在网上散播开来。相声演员姜昆的女儿姜姗听到了这首歌,便推荐给了她爸爸,正在为上春节晚会节目发愁的姜昆听后非常感兴趣,费尽周折,找到郝宇,希望他能上春节联欢晚会,并希望他能在说唱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于是郝宇在经过一番抉择之后,摆脱了“控制”,走向一个人生新的起点。“没有这首歌,我不可能接触中国艺术研究院,就不会选择这条路。”郝宇说。

这样的故事看上去有点传奇,也有点俗套,但这就是事实。网络可以改变张朝阳的一生,也可以改变郝宇的一生,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人的一生。

2004年,虽然现实中的流行音乐没什么突飞猛进,但是网络上的音乐却异常热闹。从1999年中国有了第一家专业音乐网站以来,到2004年,音乐终于在网络上找到了它该扮演的角色。风险投资商在投资音乐网站的时候,拿出了美国的五种模式,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所谓的模式都因中国国情的不同而宣告破灭。如今,自由歌手、词曲作者、网站、唱片公司、发行公司甚至盗版商都终于看清了一点端倪——网络可以成为他们的试金石。现在,这些业内人士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2005年是中国网络音乐年。

一些音乐网站已经不仅仅只盯着彩铃下载这项业务上,因为网站已成为一个展示自创作品的平台,比如“16388”、“51555”、汤姆网站的“玩乐吧”频道、“翰音工作室”等。很多网民自创作品都会集中在这些网站,然后再从这里传播开来。当它成为网上流行歌曲之后,其他方面的增值也就随之而来。

就这样让自己走红

网乐即将轰鸣?1

郝宇早就知道网络的厉害了,“我在做《大学自习室》之前,做过一张专辑,里面有一首歌《我的大学》。这首歌相对来说愤青一些,里面提到了学校的名字,提到了学生浑浑噩噩的状态,传到学校的BBS上面,结果被校方盯上了。当时我还是学生会的干部,学校开会让我去找是谁唱的,最后我只好自首。”郝宇在讲述网络的影响给他带来尴尬的那一幕。

陈旭,几年前还是一支跳舞组合TNT的成员,后来因一次交通事故离开组合,在住院期间,他写出了一首《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放在网上后,立刻流行开,他因此每月能收到几千块钱的彩铃下载的版权费用,同时更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唱片公司的一张合同。陈旭说:“这真是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我花了很长时间给自己做了一张专辑,一直找不到公司发行,我在病床上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出的一首歌,就火了。”因为这首歌,陈旭的未来清晰了很多。

网乐即将轰鸣?2

从雪村、郝宇到陈旭,他们的走红往往是无意间发生的事情。他们本人其实对网络的传播力量和速度还缺乏明确认识,当他们有一天上网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成了网络明星,都会觉得自己发懵。

但是,一个叫梁栋的人却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他只动用了一点点小聪明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梁栋对留学生涯有很多感受,当他看到很多人在写关于留学经历的文章后,发现里面有很多不真实的东西,于是他写出了一首《留学垃圾》。这首带着粗口并对留学生活进行无情嘲讽和批判的Hip-Hop歌曲,很快便在网上传播,“我把作品放在网上之后的第二天,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差不多都听过了,一周后,远在加拿大、爱尔兰甚至冰岛的留学生都告诉他听到这首歌了。”梁栋说。

网乐即将轰鸣?3

回到大连后,梁栋想开一个酒吧,但是市中心的酒吧区每年租金要在100万元左右,他根本掏不出这些钱,只能开到偏僻的地方,但是这样就很少有人光顾。于是梁栋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写了一首揭露现实阴暗面的《大连站》,主题和内容都跟大连有关。和他预想的一样,这首歌很快在大连地区引起反响,媒体开始采访他。“当大连人都注意我的时候,也就注意我的酒吧了。年轻人都好奇,他们不会因为酒吧偏远而不去捧我的场。”现在,很多大连人都知道梁栋开酒吧这件事了。

这还没完,梁栋的目的不仅仅是开酒吧,他还要进入娱乐圈,于是他写了一首《愚乐圈》,嘲讽娱乐圈的明星。“我写《愚乐圈》就是想让娱乐圈的人知道,让他们注意我,我写歌都有目的性。我写的作品从来不推荐给别人,你喜欢,你就来找我。”梁栋说,“我的新专辑也很快出版了。”

网乐即将轰鸣?4( 杨臣刚 )

梁栋的做法看上去有点歪门邪道,但是很有效果,“搞笑、粗口的歌在网上更容易被接受,没有人付我费用,盗版帮助了我们这些人的非正规做法。”他说。

15块钱的麦克风就能让你唱红

即便是在5年前,一个普通人想成为歌手,或者想混到音乐圈,他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带着自己写的、唱的歌曲敲开音乐制作公司的门。制作公司的负责人每天应付这些“上访者”都焦头烂额,这种方式“中招”几率和买彩票的几率一样。而与此同时,音乐公司天天为找不到一首好歌而愁眉不展。现在,一些大牌一点的歌手,出一张专辑可能要百里挑一。由于机制上的缺憾,音乐制作公司和业余歌手、创作者之间一直没能形成真正的沟通。

网络平台的成熟,使那些做歌星梦的人可以先通过网络起步。首先,做网络歌手的起点非常低,只要你有一台奔腾3的电脑、一个100块钱的声卡和一个15块钱的麦克风就可以实现,通过网络DIY,虽然不会都迅速成为明星,但总比被音乐制作公司拒之门外的感觉好受一些。郝宇说:“网络可以提供一个让年轻人展示自我的平台。”陈旭说:“网络让怀才不遇的人有个公平的平台,让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拉近了距离。”

如果没有网络,正在走红的歌手香香可能只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但是网络让她实现了梦想。“我胆子小,不敢去歌厅唱歌。”喜欢唱歌的香香2002年9月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教人如何用电脑录歌的帖子,她按照这个帖子,一步步地做了下来。她发现在家录一首歌非常简单,所以,在短短的两年间,她录制了上百首歌曲,她把录好的歌曲传到网上,让网友听和评论。一开始,她只是觉得好玩,到后来,她不想唱都不行了。直到有一天,一家音乐公司听到了香香翻唱的《江南》,觉得很有意思,上网一看,发现这个女孩的人气很高,也就顺理成章地和音乐公司签约。“网络对我的回报只有知名度,没有钱,我也没想过成为职业歌手,推广、散播我的歌曲的都是别人。”成名的成本原来也可以这么低,比起那些每天只能靠绯闻维持人气的职业歌手,这些网络歌手真有点不劳而获的样子。

在网上,人们就是为了找个乐

在去年,一些在网上人气颇高的歌手:唐磊、杨臣刚、香香、陈旭、“东来东往”都与音乐制作公司签约,并且都出版了专辑。但是,人气很高的郝宇却谢绝了任何一家公司邀请,“我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这个让自己发迹,我就是像玩一样。《大学自习室》被人接受得也比较偶然,我没有必要利用这个机会去做什么事情。当时就是觉得有机会出张唱片,对自己有个交代,但是并不喜欢进入这个娱乐圈。我喜欢做学问,不喜欢做艺人,就算是做了艺人,也希望像刘欢、黄磊那样的,而不是周杰伦那样的。我希望能做一个推动中国文艺复兴的人,不做娱乐大众的人。”郝宇现在已经录制了3张专辑,但是他仍然习惯把这些唱片送给他的朋友而不是唱片公司。

郝宇至今不承认自己是个网络歌手,甚至他对自己的歌曲流行感到有些无奈:“《大学自习室》大家在网上觉得这是一个乐,这种感觉我是挺无奈的,它之所以流行往往不在于它唱得多好听,它和某些人产生了共鸣。这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大学生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都有批判性,有自我嘲讽的精神,怀疑精神和自我嘲讽有力量,大学生最应该学会剥自己的皮。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指手画脚的时候,你应该告诉大家大学生确实有很多问题。我的很多歌都是在写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多半都是一种自我讽刺的态度。”

郝宇无法抗拒的是,在网上,人们就是为了找个乐,《大学自习室》是因为它的乐不是自嘲精神才在网上流行的,没有大学生会因为听到这首歌曲反思自身问题,也不会去思考教育问题,因为它符合网上“乐”的标准。同样,《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和《留学垃圾》中触及的社会问题也因它的“乐”的成分而被冲淡。

网络给音乐创作更大自由空间

但从另外一点来看,网络给音乐提供了很大自由度,如果没有网络,梁栋现在写出的5首批判性很强的歌曲不可能会流行,梁栋说:“放在网上的歌曲,内容不会有什么限制,爱情歌曲甚至可以写得更露骨一些。”陈旭说:“电视台播放的歌曲受到很多限制,不是谁都能上电视,网络比较自由、公平。”

如果说网络会影响到音乐风格的变化,那么最有可能流行的是Hip-Hop,首先它是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其次它达到了网络要求的“乐”的标准,还有就是这类音乐在制作上标准不是很高,即便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也一样可以做出一首像样的Hip-Hop歌曲,“51555”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Hip-Hop音乐网站,有很多网民自创的歌曲。

网络音乐热究竟带来什么?

2004年被音乐界称作网络音乐起步年,他们现在已迫不及待宣布,2005年是网络音乐年,这一年的流行音乐将会涂上更重的网络油彩。广州飞乐唱片公司总经理钟雄兵告诉记者,他们在南京的市场上发现了一张盗版唱片非常好卖,但是不知道这个歌手是哪一家公司的,一打听才知道是个网络歌手。“从这件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音像市场上好卖的都是网上流行而不是电台播出的。现在网络点击率排行榜和市场销售榜惊人的相似,而电台排行榜和销售榜完全是两回事。”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飞乐公司在2004年签下了杨臣刚、香香和陈旭三位网络歌手。

目前,两个基本上没有怎么做宣传的网络歌手杨臣刚和香香的专辑分别卖掉了40万张和20万张。钟雄兵说:“网上口水歌偏多,还有各地网民翻唱、歪唱的歌曲,特别贴近生活。”网络指标是发行公司的试金石,有了网络效应,发行公司会增大保险系数。“我们给歌手出版的专辑中的很多歌曲是从网上收集上来的,在网上可以发现很多人才,为我们后继提供了保障。”钟雄兵说。

而吉量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窦刚的设想可能更远一些,针对很多唱片公司使用网络作品不尊重著作权的做法,窦刚想先从网络作品代理权入手,与著作权协会合作,提供网络作品备案,对于好的作品,既可以自己录制唱片,又可以通过代理收取费用。同时,他们拿下了中国移动和联通的收费系统,在无线领域做音乐作品的增值业务。“我们这么做是为了打造品牌,最后的目标是成立一个网络唱片公司。”窦刚说。

网络音乐的前途一片光明,在未来的日子里,它的轰鸣声甚至可能盖过传统的唱片公司。唱片公司由于事事都要考虑眼前利益,所以,在利用网络这一点上步骤一直都很缓慢,他们都想研究出一套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但就在他们犹豫的期间,一些看似不太正规的网络与现实间的焊接已经形成了。

那么,更现实一点的问题是,网络歌手真的都有那么多机会吗?记者采访的几个网络受益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梁栋说:“网络会帮助一些人,但只是极少的一部分,Tom网站的“玩乐吧”每天能收到无数网民发来的歌曲,但是一个星期也只能更新不到10首歌曲,这些歌曲也基本上都被听众否定了。2003年流行的只是《大学自习室》和《留学垃圾》;2004年流行的是《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和《大连站》。网络比电视要严格100倍,真的从网络出来的歌曲一定是不错的歌曲。”而香香也说:“不一定走向这条路的人都能出来。”郝宇说:“我倒并不是十分赞赏年轻人把网络当成发迹的平台,我觉得还是强调音乐而不是网络。”

而目前网络音乐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制作上太粗糙,梁栋说,他在做《留学垃圾》时干脆用的是别人的音乐,也一样那么流行。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音乐欣赏口味的提高,制作问题就凸现出来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创作者只能提高制作水平,但是对于大部分并不专业的网民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是有一点,几年前在中关村做着发财梦的风险投资商们苦苦追寻的模式,在今天变得明晰起来,网络与音乐的关系不再是停留在版权争端问题上了,而是结合得更紧密,成为各方受益的新的商业模式。

人人可以当歌星

2001年,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上传播,制造了雪村网络音乐第一人的神话。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记得雪村这个名字,他蜗居在北京体育大学内的一间小屋子里,纵有一番天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没人理他,发行公司看不上他的音乐评书,他写剧本也没人愿意给他投资。但是好事者给他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配上动画,在网上传播,一下就改变了他的人生,这个狂人终于有了发狂的机会。当时,发行公司在跟他谈发行的时候,他想如果能把专辑卖出6万块钱,就谢天谢地了。没想到,发行公司用现金25万元买下了发行权,从此,雪村就成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人物了。

雪村的故事给人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本,只要你的东西在网上流行,你就算长得跟一头大蒜一样,照样可以成为明星。

但是随后的几年,随着音乐界对网上维权力度的加大,他们对如何利用网络扩大知名度和增值自己的品牌显得有点进退维谷。一种最常见的理论是——网络MP3的下载与交换侵犯了音乐人和唱片公司的知识产权,使他们遭受到巨大损失。显然,这一说法来自美国。但是,至今没有一个机构能说清楚这个“巨大损失”到底有多少。从MP3在网络上露面的第一天,美国唱片工业协会便和网络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维权战争,尤其是当Napster这类网络交换软件的出现,更是让唱片公司、音乐家如坐针毡。在美国,唱片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它有一套完整、坚不可破的体系,并且在它的背后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当网络下载与交换形式的出现,并且它的这种侵权行为游离出现有的法律控制范围的时候,唱片业与网络之间的冲突就显得尤为激烈。事实上,唱片业的这种一贯霸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做法,利益一旦受到侵犯,总习惯以强权逻辑来解决问题,但是在网络下载与交换这个问题上,人们都看到了,虽然一个Napster死掉了,但是无数个Napster站起来了。在今天看来,网络只是把唱片业不该占的那部分利益像水一样给挤出来而已。

《连线》、《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埃文·I·施瓦茨有一种观点:知识产权不能保护歌名和专辑名,只能保护一种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除非把它注册成商标。但是,网络传播起到的效果就是加深某一首歌、某一张专辑的商标效果。比如现在流行的《老鼠爱大米》,如果别人用这个名字再写一首歌,原著作权人无法去干涉,但是,如果“老鼠爱大米”是一个商标,商标持有者就有权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当《老鼠爱大米》这首歌因为流行而在公众中产生一种商标效果的时候,它带来的利益就无法估量了。如果著作权人将这个名字注册成食品、玩具的商标时,它的价值有多大?还有,现在如果《心太软》的著作权拥有者把这个名字注册成商标,然后去生产月饼,会是什么效果?相比之下,那些因为盗版、网络下载和交换造成的著作权方面的损失,已经太微不足道了。

唱片业常常拿出一些数据,来证明网络侵权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但是他们一直回避网络传播给艺人带来的人气增值,网民因为艺人在网上的流行而去看他们的演唱会、去买他们的唱片以及与之相关的任何产品,它为唱片业省下了多少市场推广的费用?如果唱片业的人能仔细去算算这笔账的话,他们早就闭嘴了。

中国和美国不一样,首先,中国没有数量众多的歌星、乐队;其次,中国没有一套完整的唱片工业机制;再次,中国在著作权保护方面远远没有美国完善和严厉。在网络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中国的网络音乐现状跟美国有着天壤之别,大部分网站可以随意传播带有著作权的音乐文件而不会受到法律制裁。因此,中国不会像美国那样在保护著作权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发展网络音乐业务。但这个看上去毫无约束和规则的网络环境恰恰给网络与现实音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网络硬件设施完善和普及之后,网络音乐立刻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活动,人人可以做音乐,人人可以当歌星,人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去展示自己,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立刻弥补了中文流行音乐内容匮乏。■ 网乐轰鸣老鼠爱大米梁栋歌手网络音乐陈旭即将音乐专辑发行唱片制作

上一篇: 秀(321)